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夜遊秦淮河

夜遊秦淮河

秦淮河自古曾是「風華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我們吃完晚飯,走到秦淮河碼頭,準備夜遊秦淮河,感覺一下朱自清筆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風景。

由於秦淮河名氣大,更由於朱自清等文人墨客的名氣大,想來夜遊秦淮河的人很多很多。還離著碼頭很遠,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我們跟在隊伍後面,慢慢挪到售票亭前,買上票。白天每位60元,晚上每位80元。此時,天還沒黑,碼頭上已是人山人海。大家一個挨著一個,慢慢向船上走。河對岸的燈光已經亮起來,兩條黃色的巨龍懸在河對岸的牆上,左邊「秦淮人家」的字樣分外耀眼。

秦淮河原名「龍藏浦」,漢代時稱淮水,全長約110公里,是南京(古稱金陵)地區主要河流。秦淮河這一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時,望見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此地有王氣,於是下令鑿方山,斷長壠為瀆,入於長江,以破其王氣。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到唐代時遂改稱此水為「秦淮」。

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縣寶華山,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東庭山,兩個源頭在江寧縣的方山埭交匯。至南京通濟門時,秦淮河分為內河和外河。外秦淮河繞城而流,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在南京西北注入長江;內秦淮河由通濟門南面的東水關入城,經夫子廟,至水西門附近的西水關出城。人們所說的內秦淮河實際是一個水系,指明代城牆以內鼓樓崗以南的各水道,全長23公里,分為四段,幾條支流互相溝通。其中,南段是原秦淮河主流,系天然河,兩岸曾是最繁華之地,史稱「十里秦淮」。我們所說的秦淮河,就是這段長約十里的秦淮河。

十里秦淮,自三國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和居民地。兩晉南北朝時期,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隋唐以後,有所衰落。這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懷古詩《烏衣巷》可以窺知一二: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的東吳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為代表的豪門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故烏衣巷已代表豪門,其子弟稱為烏衣郎。詩人看到秦淮河上朱雀橋和烏衣巷野草叢生,荒涼不堪,不由得憑弔起東晉時的繁華鼎盛,因而感慨萬千,含而不露地表達了世事滄桑巨變、沒有長開不敗之花的深刻寓意。

在唐朝之前,秦淮河雖然歷史悠久,卻沒有名揚天下。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讓秦淮河開始為天下廣為知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的觸景感懷之作,前兩句寫秦淮夜景,後兩句抒發情懷。全詩借南陳後主因荒淫無道縱情聲色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南宋時期,南京設立江南貢院,建成科舉考場,成為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十里秦淮迎來再度繁榮,南京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十里秦淮達到鼎盛時期。江南貢院經歷代修繕擴建,建成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科舉考場。清同治年間,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可同時接納2萬多名考生考試。從江南貢院落成直至晚清廢除科舉,江南貢院為國家輸送了800餘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從江南貢院走出的名人有陳獨秀、方苞、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吳承恩等,林則徐、曾國藩等曾在江南貢院擔任過主考官。一水之隔的河對岸,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舊院、珠市。瀟洒的文人學子,柔美的歌伎舞女,漂亮的金粉樓台,浪漫的畫舫凌波,構成了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秦淮八艷更是留下了一幕幕令人可歌可泣、辛酸悲愴的愛情與愛國故事。

秦淮八艷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稱為秦淮八艷。

秦淮八艷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僅僅是名伎,後來的文人墨客就不會大書特書了。主要是因為她們才華絕世,國色天香,雖身處青樓卻俠骨柔腸,有的與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相聯繫,有的身上還有一種精神,一種民族氣節,這種精神與氣節甚至超過了那些飽讀聖賢書的所謂正人君子。

先說一說柳如是。她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伎才女,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由於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留下了不少軼事佳話和頗有文採的詩稿,遂成秦淮名伎。柳如是擇婿要求很高。崇禎十四年,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明末高官錢謙益。當崇禎皇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南明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兵臨城下,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沒有同意。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被錢托住。錢降清,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去了北京,柳氏留在南京沒有去。後來錢因案件株連,吃了官司。柳如是營救他出獄,並鼓勵他與抗清的鄭成功、張煌言等取得聯繫。柳氏盡全力資助抗清義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其文學藝術才華也非同一般,郁達夫稱她為「秦淮八艷」之首。

陳圓圓與吳三桂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她本為崑山歌妓,曾寓居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將她列入「秦淮八艷」之中。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逼近京師,崇禎帝召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外戚田畹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陳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收為己有。吳赴山海關,未帶圓圓同行。李自成打進北京後,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所掠。吳三桂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後來,吳三桂找回陳圓圓,帶至雲南。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削髮為尼。

李香君,秦淮八艷之一。清初作家孔尚任撰寫的《桃花扇》,描寫的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側面反映了明亡清興的歷史背景。李香君雖是一位名妓,卻對明朝的前途甚感憂心。崇禎十二年秋,年僅21歲的侯方域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與16歲的李香君相遇相愛。南明佞臣阮大鋮報復陷害侯方域,侯方域無奈離開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倉促地畫上了句號。清軍佔領南京後,侯方域沒有堅守住政治氣節,於順治八年被迫參加了清朝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以失敗告終。順治十二年(1655年)暮春,李香君出家為道。侯方域在痛苦與內疚中,為李香君立碑撰聯: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董小宛,名白,秦淮八艷之一。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才華橫溢、容貌俊美、風流倜儻,董小宛一見傾心,入冒家之門。小宛與辟疆常坐畫苑書房中,賞花品茗,潑墨揮毫。最令人折服的是,小宛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今天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叫「董肉」,就是董小宛的發明,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冒辟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盡了。

卞玉京名賽,自號「玉京道人」,也是秦淮八艷之一。卞玉京曾與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餞送胞兄吳志衍赴任成都知府,遇見前來送行的卞玉京,不由傾倒,相交感情愈深。後吳懼於權勢,凄然離卞而去。卞出家為道。卞玉京看到了吳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數月後二人終於相見。吳感懷不已,寫《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吳梅村讓卞玉京等了一生都未等到那句承諾的話,令人失望至極。

秦淮八艷之一寇白門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色彩。崇禎十五年春,嫁保國公朱國弼。數月後朱國弼即將寇氏丟一邊,依舊走馬於章台柳巷之間。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被清廷軟禁。朱欲將連寇白門在內的歌伎婢女一起賣掉。寇氏說:「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朱同意。寇氏籌集2萬兩銀子將朱國弼贖釋。朱想重圓好夢,被寇氏拒絕。她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當可了結」。寇氏歸金陵後,人稱之女俠。

八艷之一的馬湘蘭,名守真,字湘蘭,相貌雖不出眾,但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里。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著一幅中國明代的「墨蘭圖」,出自馬湘蘭之手,被日本人視為珍品。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曾受封為「一品夫人」。同時,她也是最受爭議的一位。據說有一位與她私訂終身的才子因她背盟而殉情。後來,她丈夫龔鼎孳曾仕於明朝,卻晚節不保。龔每每對人說,「我願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從側面反映出顧橫波儼然一個紅顏禍水。與多數人印象中「秦淮八艷」的俠骨柔腸、深明大義迥然不同。當然,顧橫波的才藝也是非同尋常。她通曉文史,工於詩畫,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繪的《蘭花圖》扇面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中。時人以其畫風直追馬湘蘭,同時姿容勝之,推她為南曲第一。

碼頭上遊船很多,我們乘坐的叫畫舫,結合了北方馬車和南方遊船的特點。畫舫的外面掛了一圈紅色小彩燈,在夜晚來臨之際,燈光閃爍,熠熠生輝。

上船坐定,開船。天漸漸黑下來。河畔的燈光都亮起來。畫舫在導遊播音聲中前行,講述著秦淮河昔日的繁華與熱鬧。我們邊聽著故事,邊欣賞秦淮河的風景。

秦淮河的船改成電動的了,槳聲聽不到了。燈改成電燈了,燈影還在。燈光照耀下,水波瀲灧,一閃一閃。遊船衝起的波浪發出陣陣嘩嘩聲。岸上「夜泊秦淮」的燈籠亮了起來。紅色的燈籠沿河岸向前延伸。

秦淮河上的橋有二十多座,這些橋叫什麼名字,我們記不住。畫舫穿過了一座又一座橋,廣播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秦淮河的兩岸,秦淮河上的每一座橋,都有講不完的故事。船上的廣播一刻不停地講述著。我們仔細地觀賞著,靜靜地傾聽著。目光所及,只有岸上的燈光、水上的遊船、微波蕩漾的河水和一座座造型別緻的橋樑。耳朵所聽,只有船上的廣播聲和波浪的拍擊聲。

夜色闌珊中,我們只記住了文源橋、文德橋、武定橋、朱雀橋等幾座橋,聽到了這幾座橋的一些故事。

文源橋原名黃公橋,是後人為明初的著名義士黃觀所建。相傳明初建文朝時,黃觀居住於秦淮河南的石壩街,在從秀才到狀元的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中均名列第一,被建文帝重用。燕王朱棣攻陷金陵時,黃觀反對朱棣,逃亡家鄉安徽貴池。朱棣抓走黃觀家人。其家人不甘受辱,逃奔至青溪淮青橋投河自盡。黃觀聞之痛不欲生,在家鄉面向金陵投河而盡,為建文帝殉難。後人為紀念黃觀,建此橋。解放後改名白鷺橋。因橋北為古代科考文化重地,代表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同時也為了橋的名稱與西側的文德橋相呼應,故於1997年再次更名為文源橋。

不遠處的文德橋始建明朝萬曆年間,名字取自「文德以昭天下」之意。鑒於秦淮河北岸是儒家的江南貢院,南岸是歌舞昇平的青樓妓院,為告誡士子們不要亂性,當時曾有「君子不過文德橋」一說。由於文德橋位置和結構比較特殊,在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子時,月亮正好到子午線,文德橋橋影將河中明月一分為二,史稱「文德分月」。與無錫錫惠公園的二泉映月、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齊名,被稱為三大奇觀。每逢此時,觀景者蜂擁而至,曾將木質橋欄擠斷而落水,因而有「文德橋的欄杆——靠不住」的歇後語廣為流傳。

武定橋初建於南宋淳熙年間,原名瑞嘉浮橋。明初開國將軍徐達的府邸後門正對此橋,因徐達謚號武寧,遂改名武寧橋。清道光年間,因避皇帝旻寧的名諱,改為武定橋,兼有「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之意,與文德橋相呼應。

朱雀橋原址在中華門城堡前的鎮淮橋處,始建於三國時東吳,稱南津橋,南朝時改名朱雀橋,是金陵城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隋朝時被毀。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座朱雀橋。五代十國時期,在原址重建,取名鎮淮橋。現在的朱雀橋,是新架於武定橋和鎮淮橋之間的一座混凝土橋樑,連接秦淮河兩岸的軍師巷和馬道街,早已不是唐朝詩人筆下的朱雀橋了。

我們從夫子廟上的船,先向東,到達東水關後返回。再從夫子廟向西南,到中華門後,折頭返回。中華門的景色,我們沒有看清楚。只看到燈火通明,五彩斑斕。

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建成,因其面對聚寶山(今雨花台)而得名,始稱聚寶門。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流過,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中華門瓮城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內瓮城城門,同是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建造聚寶門時,為保證城牆磚的質量,明王朝創立了質量追蹤制度,要求每塊磚的側面都印上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這是世界上首次採用質量追蹤制度。二三百年後,歐洲工業革命才開始建立這一制度。

中華門之所以被明朝廷命名為聚寶門,還有一段故事。元末明初,大富豪沈萬三擁有萬貫家財,傳說家中有一聚寶盆。明朝廷修建城牆時,沈萬三為了討好明太祖朱元璋,提出幫朝廷修建約十公里的城牆。明太祖雖然表面上滿意,但內心想到自己剛剛建立政權,根基不穩,國庫空虛,非常害怕沈萬三會起兵造反。在建造聚寶門城門樓時,建造到一半突然地基下陷,從頭修起,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明太祖令謀士算卦說,城牆基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聚寶盆鎮壓。朱元璋立刻下旨徵收沈萬三的聚寶盆,還假惺惺承諾說「三更借,五更還。」徵收聚寶盆後,埋壓在城門土層下面,保證了城牆沒再倒塌。即使如此,明太祖還是不放心,以各種理由給沈萬三製造了幾條罪名,發配沈萬三到雲南邊疆充軍,財產充公。沈萬三直到病死,才被運回。

秦淮河還是秦淮河,但秦淮河已不是昔日的秦淮河。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已經不再了。才子佳人已遠去,秦淮河畔無舊事。槳聲燈影名猶在,物是人非夢依稀。

我們慕名來到秦淮河,究竟看什麼?看秦淮河的畫舫嗎?在朱自清先生那個年代,這樣的畫舫或許還有可以點評、誇耀的。但是,到了當今這個時代,各式各樣的豪華游輪多如牛毛。這樣的畫舫已不值一提了。看秦淮河嗎?秦淮河河道很窄,兩岸都是民居,既沒有瘦西湖的美景,也沒有黃浦江的寬闊。看秦淮河的橋嗎?秦淮河的橋既算不上雄偉,也算不上壯觀。聽別人講秦淮河的故事嗎?故事雖然精彩,卻依舊只是故事。

我覺得,我們這些遊客,更多地是在憑弔,憑弔古人。在憑弔之外,還有其他值得觀賞留戀的嗎?

坐在快速行駛的船上,我的大腦飛快地轉動著。我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東西,感覺非常寂寥。少了什麼呢?思來想去,終於明白了,是少了歌舞,俊男靚女的歌舞。還覺得少了什麼?應該是少了端坐船頭、懷抱琵琶的美女,或者是站在船頭、斜跨吉他的帥哥。

想這些太不健康了,太不道德了。是嗎?坐在歌唱會現場看帥哥美女跳舞,聽他們唱歌,是健康的,是道德的。坐在船上聽唱歌、看跳舞怎麼就不健康、不道德了呢?都是公眾場合,都是品賞藝術,為什麼就不行呢?朱自清當年游秦淮河時,三次拒絕了歌女要其點歌的請求,後悔得沒法,最終還是守住了道德律的要求,帶著滿腹遺憾離開了。朱先生之所以拒絕,是擔心遇上的是娼妓,不是歌手。如果只是歌手,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端坐在遊船上,品嘗著夫子廟的小龍蝦,傾聽著歌手們美妙的歌聲,欣賞著碧波蕩漾的秦淮河,憑弔著遠去的古人。這樣的美景是不是會讓前來遊覽秦淮河的文人雅士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於斯 的精彩文章:

TAG:玉於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