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盲時代,絕大多數人在假裝文藝生活

美盲時代,絕大多數人在假裝文藝生活

[ 本文共計2324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分鐘 ]

文 | 李睦 李斕

中國·天津

[ 本文共計2810字 · 建議閱讀時間 5分鐘 ]

文 | 佘霞恩

中國·北京

點擊觀看 卡恩團隊拍攝的北京

現在的絕大多數人,整體過著假裝文藝的生活,卻沒有勇氣追求真正的美。

——題記

十一長假有不少朋友到香港旅遊,特意去觀瞻走尋之前介紹過的香港「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跡。他曾經在香港街頭巷尾遍地書寫,一度被政府大面積清理。現在反倒被香港政府保護起來了,更是通過谷歌博物館計劃,讓全世界所有人都通過網路看到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墨跡。

卡恩(Albert Kahn)

谷歌博物館計劃堪稱偉大,它把全世界著名博物館、美術館的名畫以70億像素的高清晰度呈現於互聯網。而先於它一百年前的一位法國人,卻早早做出了比谷歌博物館假畫更宏偉更有歷史意義的工程。

而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用彩色照片記錄中國。

農田和村舍

長城

這位名叫卡恩(Albert Kahn)的法國人,記錄了二十世紀初,五十多個國家的民眾在時代變遷的下的日常勞動、娛樂、傳統儀式以及各時期的代表性事件,成為名垂世界歷史的一大壯舉。可誰能想到,這位世界上最早用彩色照片記錄中國的,卻是一位法國牛販子的兒子。

在貴族都只開始用黑白膠捲的時代,這個極其先鋒的外國人卻拋家舍業遠赴萬里,為陌生的東方古國留下了最珍貴和最鮮活的歷史記憶。

天壇

紫禁城

1860年卡恩生於窮困之家,母親早亡後,父親把家搬到了朝聖之地聖米歇爾,靠做點小生意艱難度日。在讀書時,他的聰慧讓老師都大為訝異,「一個先前從未接受教育的小孩子,怎麼可能有如此獨到深刻的見識?」

正是他與生俱來的聰慧和遠見卓識,讓後來的他通過投資南非黃金和寶石礦山,成為歐洲屈指可數的富豪,此後自己開設銀行,參與發行國際公債,並熱心從事慈善事業。

北京牌樓

頤和園十七孔橋

有別於紐約貪婪的銀行家們,這位法國的銀行家深知:追求天地間無窮的大美,比追求無窮的財富,來得更有意義!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讓卡恩頓感俗世的無趣。

在二十世紀初那個激烈動蕩的年代,他目睹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生活的急劇變化,萌生了設立地球史料館,保留此時此刻世界面貌的構想: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拍攝計劃,建立彩色的「地球檔案」。

頤和園石舫

鐘樓

19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劃時代的彩色照片拍攝工藝。在此之前,整個世界在鏡頭中都是黑白的。這瞬間點燃了卡恩的拍攝興趣,僅隔一年,他聘用的攝影師便拍到了萊特兄弟試製飛機的彩色照片。

於是,1909年卡恩和助理來到中國,此前還把攝影看做攝魂術的慈禧剛剛去世,溥儀登基,封建帝制被推翻前的中國,被卡恩團隊一一記錄下來。

北京十三陵

濟南大明湖

瀋陽街景

因為卡恩有好幾個助理負責具體拍攝,他則提供了「上帝視角」宏觀調控攝製過程:從販夫走卒到達官顯貴,從鄉村野店到恢弘的古建築,卡恩和他的助手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最鮮活動人的色彩,為現在的人還原了最真實的舊中國。

當時的人們看到這些照片,無不嘖嘖稱奇,想要把頭探到照片背面看看,這是不是就是個真實的場景呀?!

卡恩團隊拍攝了各個階層的中國人

而今天的我們看到這些照片,發現「貧窮積弱」的舊中國,原來有著如此寧靜祥和的大國氣象。感謝卡恩為我們還原了這份難以追回的,卻又是未知的美好。

這本身應該是一個國家行為,卻由一個銀行家通過藝術的角度展示給了世人。那麼究竟卡恩的人生中最珍視的是財富,還是藝術呢?

顯然,是後者!

卡恩團隊鏡頭下的普通人

正如美學家朱光潛所說,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樂於記錄天地大美的銀行家也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在那個年代,最具有「遠見卓識」的洋人都在用堅船利炮、鴉片和不平等的貿易在中國大肆掠奪,諸如圓明園之類難以掠奪的,乾脆就地焚毀!而作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富豪,卡恩服從於行業標準,應該通過他的銀行和礦產在中國狠狠撈上一筆。

卡恩博物館中珍藏的照片瀋陽街景色

卡恩博物館中珍藏的照片 孔廟裡的男子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卡恩這個被同胞罵作為「白痴」的傢伙,卻心甘情願在中國把棺材本都折了,也要向世界展示古老神秘的東方之美:卡恩一生做事不張揚,為中國留下大量珍貴的照片,但也正因常年在外奔波,他一生單身無子嗣,他的照片也就成了給世人的遺產。

在中國這塊陌生和神秘的土地上,卡恩和助手遊覽了北京、山東、內蒙古等眾多地方。看到這些照片,感覺就是在觸摸歷史,跟古人對話,每張照片都是故事。他們拍攝了一百多年前北京的高清影像,街景集市、車馬、食肆、各式轎子、儀仗、送葬、買賣、禮儀…樣樣不少,極其珍貴!

卡恩博物館中珍藏的照片

看到這些珍貴的照片,猶如時空穿梭般,讓人不禁感激這個平凡而偉大的法國人,他給世界留下了最珍貴最美好的禮物。

不僅如此,卡恩還一拍就上了癮,離開中國後30多年的時間裡,他前後僱傭11位攝影師,遍游世界50多個國家,拍下7.2萬張彩色玻璃正片,以及長約100分鐘的電影膠片。

卡恩團隊鏡頭下的中國

同時,他立下志向要拍遍世界,不料50多個國家的拍攝耗費了大量金錢,而恰巧又趕上1929年經濟大蕭條,卡恩一夜破產。後來連自家的莊園,也變成公家的花園,卡恩不得不被迫中止拍攝。曾經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富豪,1940年去世時,孤苦伶仃,身無分文。這個「不成器」的「白痴」終於在功利的世界裡,一敗塗地!

當時沒有人理解他的「無聊傻事」,其實只要他的銀行家好友的願意幫他,卡恩還是可以東山再起的,但遭受誤解的卡恩卻只能被罵成造作的白痴!

在市集出售對聯的商販

灕江邊的少女

卡恩一生都沒被冠以藝術家之名,但其實人生即是卡恩的藝術作品!它猶如一種頑石,他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通過歲月的磨礪與顯珍貴,而功利之人卻覺得這座頑石「不成器」!

而他在藝術世界和歷史中的不朽功業,卻以世俗難以掩蓋的光輝和溫存,照耀著這個逐漸物化和冷漠的世界。

賣糕點的老人

所幸在2008年,BBC才為其出版一本攝影集,永久藏於法國博物館,他的遠見和貢獻才被世界重新讚歎和重視。

身為理想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的卡恩,堅信自己的舉動,能促進人類相互寬容,和對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制止世界戰爭。欣慰的是,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再看到這些照片,曾經封建、落後、貧窮的中國,早已瞬息萬變,日新月異。

卡恩團隊拍攝的中國

同樣,卡恩的壯舉,其實更是一種警示:當我們即使是對偉大的敦煌,也要在它還有一百年就要湮沒時,才開始逐漸將其影像數字化。這就折射出:我們為了發展先破壞後保護的矛盾心態,而最終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藝術都可能毀壞殆盡!

我們對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保護,缺乏國家層面的全局考量和宏觀視角,即使現在愈發重視了,仍遠遠落後與百年前的外國人卡恩。

卡恩團隊拍攝的中國街景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可以想想,難道卡恩的壯舉,真的非得是作為頂級富豪的他,才能夠成就的嗎?其實在歐洲的傳統里,音樂和繪畫都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它們可以通過教堂和美術館等公共場所傳播,與人的貧窮貴賤無關。

所有人的生活都融入在藝術氛圍之中。也因此,卡恩作為窮苦出身,才沒有耽溺於金錢享樂,而把生活的視野聚焦到了天地大美!

卡恩團隊拍攝的中國

而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像徐霞客等人,也曾經也和卡恩一樣,勇於放棄仕途和財富,去探索和記錄神州的未知之美。

而現在的絕大多數人,整體過著假裝文藝的生活,卻沒有勇氣追求真正的美。

卡恩團隊拍攝的中國民眾

卡恩也和喇嘛一樣,有顆求道者的心

反觀當下的我們,愈發把藝術和生活割裂看待,孤立地學習藝術,藝術也變得越來越產業化,逐漸淪為就學敲門磚和財富墊腳石,何其可怕!所以說,追思卡恩的偉大和感嘆中國的壯美之時,也是給全民族一個警示:

無論一個人干哪種事業,都需要藝術家的胸襟;一個民族要完成偉大復興,藝術的想像力和生活方式,必須重新回歸於我們的平常生活!

走尋作品,轉載請註明

——熱文推薦——

出品人 · 施晗 | 主編 · 柴天鱗

責編 · 李沅圃 聶海燕|美編 · 苗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榫卯 走尋
最後的沙漠 走尋
藻井 走尋
民居·鄉愁 走尋
十一長假,凡人在家睡覺,高人尋找藝術和遠方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