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銀錠的科學鑒定

銀錠的科學鑒定

一 鑄造工藝辨偽

古代銀錠的鑄造工藝有獨特的內涵,是銀錠真偽判斷的重要依據。其中,蜂窩和絲紋是中國古代銀錠通常具有的特徵,從現代工業鑄造銀錠的角度看,這些都應算是鑄造缺陷,是必須極力避免的。但是,在中國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蜂窩和絲紋被視為鑄造銀錠專有的特徵,彰顯了白銀貴金屬的特質;而銀錠成色鑒定機構也常常把蜂窩和絲紋作為評定成色的重要依據。

1. 依據銀錠蜂窩特徵辨偽

銀錠蜂窩是白銀熔化過程中吸收的氧氣在冷凝過程中逸出後留下的空間,是古代銀錠鑄造中經常出現的特徵,這種鑄造缺陷在中國古代往往作為判斷銀錠真偽的重要標誌。真品銀錠澆鑄時,由於銀液在冷卻過程中迅速釋放出來的氧氣被擠壓在銀液底部和錠模之間,形成了一系列的氣泡,氣泡撐出的空腔即是所謂的「蜂窩」。(密集恐懼症的噩夢)

清代江西「方寶」底部蜂窩和滴珠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

「蜂窩」一般呈圓球狀空腔,內壁光潔。蜂窩內往往還會產生「滴珠」。「滴珠」是古代銀錠鑄造過程中又一常見特徵,是部分「蜂窩」在後期發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形態,與「蜂窩」伴生。根據我們的科學實驗,低成色假銀錠和非銀金屬錠一般不會產生「滴珠」形態。社會上一些低仿的銀錠,沒有鑄出任何蜂窩形態,容易辨別。如一件明代銀錠的低仿贗品,底部只有粗糙的鑄造面,沒有蜂窩孔洞;

仿明代贗品銀錠底部狀態

而同樣是明代的山西五十兩真品銀錠,底部有密集的圓形蜂窩孔洞。

明代五十兩銀錠底部蜂窩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

又如一件清代銀錠的低仿品,底部也沒有任何蜂窩形態。根據我們的科學實驗結果,低成色的銀錠和非銀的普通金屬錠都鑄造不出自然的「蜂窩」。目前,低成色銀錠和非銀金屬錠仿造古代銀錠「蜂窩」,大致有兩種手段。

仿清代贗品銀錠底部狀態

(1)模具作偽。即在錠模上相應的部位仿照「蜂窩」樣製作出連成片的圓顆粒,翻鑄後的「銀錠」底部就出現相應的凹坑,藉此來仿冒「蜂窩」。針對此種作偽的手法,辨偽時要注意對細節的觀察,看看所謂的「蜂窩」形態是否自然?腔壁是否光潔?假錠底部的凹坑是錠模上翻印的,位置固定,形狀呆板,腔壁不光潔,呈鑄造態,而且口部直徑一定要大於內腔直徑,否則不能實現翻鑄。這些特徵與真銀錠蜂窩圓潤、自然、光潔等特點判然有別。

仿宋金五十兩贗品銀錠底部鑄造的假蜂窩

(2)鏨鑿作偽。即在假錠的底部用圓鑿、圓錐等工具鏨刻、戳鑿出凹坑,以此仿冒「蜂窩」。此種作偽手段形成的凹坑,口大里小。

仿清代十兩贗品銀錠底部戳鑿的假蜂窩

內壁有與戳鑿方向一致的擦痕,因凹坑多為固定工具戳鑿,形成的口部形狀幾乎一致,太過規律,且無滴珠現象。

仿清代五十兩銀錠底部戳鑿的假蜂窩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銀錠並不是在所有時期、所有錠形上都具有蜂窩特徵。在唐代的大部分錠形和清代民國時期的部分錠形中,也不具有蜂窩特徵,在銀錠的辨偽實踐中,「蜂窩」角度的鑒定還需辯證地、結合古代銀錠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辨別。

2. 依據銀錠絲紋特徵辨偽

古代銀錠鑄造中,自然冷卻的銀水會由錠模邊緣到中心順次凝固,形成向心的層層絲紋。

明代十兩方寶紋銀的絲紋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

而且,根據我們的實驗驗證,銀錠含銀量低於90% 就不會出現自然的絲紋。從中國白銀貨幣的歷史看,唐代的餅形、笏版形、船形等主要銀錠類型都不見有明顯的絲紋特徵,此後,在宋金時期、元代、明代,以及清代中前期,銀錠大都具有明顯的絲紋特徵,直到清代後期和民國前期,部分錠形因追逐所謂的「鏡面」效果,才沒有絲紋。我們可以通過真偽銀錠的對比來作具體的分析,如金代「解鹽司·明昌二年」真品銀錠,絲紋集中在弧頭束腰的銀錠邊緣,錠面中間則不明顯,絲紋的出現和缺失都比較自然;

金代「明昌二年」五十兩銀鋌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而「解鹽使司·明昌」贗品銀錠,錠面沒有絲紋,且過於平整,沒有明顯的從邊緣向中心順次凝固的坡度,不具有真銀錠應有的絲紋特徵。

仿金代五十兩贗品銀鋌的表面特徵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時期,一些錠型因採取了額外的干預手段,使所鑄銀錠表面應有的絲紋消失了。因此,通過絲紋鑒定銀錠真偽還需要具體實物具體分析。

二、銀 錠 銘 文 辨 偽

中國古代銀錠大多鏨鑿、戳印有銘文,偶爾也有底部或側面鑄造有銘文。銘文內容往往記錄銀錠製作或使用的年份、地點、用途、重量、主管官員及職位、銀匠姓名等信息。對於銀錠的辨偽,銘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度。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字風格,有一個時代的製作工藝特點,銘文內容準確地反映著當時的時代信息和銀錠特徵。

1. 銘文內容辨偽

贗品銀錠銘文往往不能準確仿製出目標時代的銘文特徵,銘文內容也容易與史實、銀錠形制等不符,甚至銘文內容之間有矛盾,這些都可以成為辨偽的突破口。如一枚仿清代江西方寶的贗品銀錠,銘文「鄉萍縣」。江西有「萍鄉縣」,卻沒有「鄉萍縣」,這是造偽者缺乏起碼的歷史知識,戳印假銘文時違反了古人從右往左讀的習慣所致。

仿清代五十兩「鄉萍縣」贗品方寶銀錠

再如一枚贗品砝碼錠,銘文有橫寫和豎寫的兩方戳印,戳印內容卻互相矛盾,露出了明顯的造偽破綻。橫寫的戳印按古人閱讀習慣,從右往左讀為「祥珍」,應是銀爐鋪戶的名字;豎寫的戳印是篆書體,一般也為相同銀爐鋪名,即「祥珍」,但此錠上的戳記卻是「珍祥」,完全弄顛倒了。

仿清代「祥珍」贗品砝碼錠

清代「祥珍」砝碼錠

2. 銀錠銘文製作工藝辨偽

中國古代銀錠銘文的製作工藝主要有:鑄造銘文和後加工銘文。鑄造銘文在古代銀錠中較少採用,鑄銘內容也較簡單。大致說來,銀錠鑄銘主要集中在北宋、金代、元代部分大銀錠的底部,內容一般為地名,如「鉛山場」

宋遼時期五十兩銀鋌,背面鑄造「鉛山場」銘文,內蒙古博物館藏

元代「至元十四年·揚州元寶四拾九兩九錢」銀鋌,

背鑄陰文「元寶」銘文,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民國時期「歸化城」五十兩銀錠,小側面鑄造銘文「興」字,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銀錠銘文的鏨刻和戳印工藝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點,大致說來,唐代銀錠銘文多系用刀鑿一筆筆鏨劃而成。北宋和金代銀錠沿襲唐代做法,也採用鏨鑿;但北宋和金代銀錠也偶有少量的押印戳記鏨打在錠面上,如金代的「承安寶貨」小銀錠。南宋和元代銀錠銘文則多為各種印章戳壓而成,明代銀錠銘文多系刀鑿鏨刻,清代和民國銀錠銘文又變為組合戳印為主。違反這些規律的銀錠,在排除特例的情形下,一般可視為贗品。

如一枚贗品「真花鋌銀」銘文銀錠,偽造的是南宋時期的銀錠,銘文的製作工藝成為其偽作的最大破綻。南宋時期的銀錠幾乎都是印章戳印的銘文,該錠銘文確系鏨鑿的銘文,與南宋銀錠銘文工藝明顯不符。

仿元代「元寶」鑄銘贗品銀錠

仿南宋「真花鋌銀」贗品銀錠,銘文工藝為鏨刻

清代廣西砝碼錠「潯州府·庫銀」銀錠,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而贗品「平樂府·修仁縣」錠,戳印文字系隸書體,與廣西砝碼錠的宋體風格不符;隸書戳印文字似來自電腦字型檔,沒有老銀錠戳印的專門書寫製作的個性書法風格,且文字筆劃圓渾,字劃表面形成圓滾滾

仿清代「平樂府·修仁縣」贗品砝碼錠

清代陝西「扶風地丁」銀錠,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而贗品「三水地丁」銀錠,文字結體怪異,筆劃肥軟無力。

仿清代陝西「三水地丁」贗品銀錠

中國古代銀錠從唐代到民國前期,縱跨一千多年,銀錠形制複雜多變。唐代銀錠形制主要有笏板形、圓餅形、束腰長方片形、高翅平頭船形(或稱「板凳形」)等,形制的多樣,是中國銀兩貨幣形成階段的一個特點。北宋前期主要繼承了唐代後期的高翅船形銀錠形制,並演變成無翅的平頭束腰銀錠,後來逐漸統一成無翅弧頭束腰銀錠形制,風靡宋、金時期。

元代銀錠繼續沿用宋金時期弧頭束腰銀錠的形制,銀錠兩頭外沿稍稍高起,束腰也更緊,陰文的「元寶」字樣開始鑄造在部分的五十兩大錠底部,開啟了後世稱大銀錠為「元寶」的先河。明代銀錠的器型對前代有傳承也有變化,明代前期,銀錠形制基本繼承元代稍起翅的平板束腰器形,全國錠形基本一致;明代後期,大致在嘉靖朝及其以後,白銀貨幣由束腰平板稍起翅的銀錠形制變成了束腰增厚起翅的銀錠形制,並且,明代後期開始出現了錠形的地域差異,可視為清代銀錠形制紛雜的濫觴。

清代、民國時期銀錠形制最為複雜,其中有沿襲明代銀錠的弧頭束腰起翅的普通「元寶」,還有「方寶」、橢圓錠、圓錠、砝碼錠、牌坊錠等。一個時代的銀錠有一個時代的形制特徵,若所鑒銀錠出現與各個時代形制特徵不符或錯亂情況,就有贗品之嫌。

— THE END —

鑒定範圍:瓷器、青花瓷器、玉器、字畫、翡翠、古玉、鑒定、拍賣、收藏、銅鏡、宣德爐、花梨木、傢具、紫檀木、沉香木、黃花梨、天珠、隕石、奇石、尋寶、金絲楠木、田黃石、雞血石、銅錢、象牙等。

完全都是免費鑒定哦^_^PS:您要是想給老師紅包,小編也沒意見 ^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鑒賞交流 的精彩文章:

錢幣的歷史與文化
普通宣三版別最全圖解
一枚毛主席像章:要1200萬,你信嗎?
玩瓷器該知道:古瓷釉面常見十三種瑕疵!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中國瓷器

TAG:古玩鑒賞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