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京三環內,這塊價值過百億的土地,為什麼拿來種玉米?

北京三環內,這塊價值過百億的土地,為什麼拿來種玉米?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北京還沒有三環路的時候,這塊農田就在這裡,等北京修到六環了,它還在這。

在周邊房價已經6萬、7萬一平方米的時候,這塊地還在種植著玉米、小麥。

這塊地位於北京北三環聯想橋的東南角,面積有150畝,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試驗田,自前幾年被網友「發現」後,就被稱為「中國最貴玉米地」。

當年為留下這塊試驗田,甚至驚動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

對於這塊地,農科院的有關負責人曾說:「三環內唯一也是最後的農田不會改變性質,但其科技含量將更高,更能代表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也是今後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價值180億的農田

9月,試驗田內還剩下兩大片玉米地,掛著飽滿棒子的玉米稈在圍牆內隨風搖曳。

試驗田裡的玉米,顆粒飽滿。

作為農科院的試驗田,在這裡進行著幾十個農作物課題研究,除了玉米,還有小麥、豆類、水稻等育種研究,以及航天育種、轉基因等高科技育種實驗。

現在大片裸露的土地上,原本種著小麥,在幾個月前收割完成。土地已經被平整過,延長的線條與不遠處的高樓,形成田園與城市的對比。

雖然只有150畝,但這裡已經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工人們會使用農機進行耕作。現在這些農機具都停在田頭。

據農科院的青年研究者張潛介紹,試驗田農作物的種植、收割都有專門的工人完成,院里的老師和學生也會參加。

「這塊田最大的好處就是離我們近,過一個天橋就到了。」張潛說,在一些科研的一些重要環節,比如授粉、收割等,他們連續數天都會在田裡觀察、記錄。

因為這裡育種的質量高,每到作物塊成熟的時候,也是防盜最敏感的時期。

「有一些小種子公司會來偷,偷完回去培育一下,作為他們自己的產品又推向市場。」張潛說。

試驗田的不遠處就是一棟棟樓房。

對於網上說的「最貴玉米地」的說法,張潛也有感觸。周邊的房價平均在7萬左右,附近好一點的小區有喊價到10萬元一平米。

曾有經有媒體計算,如果按地價算為9萬/平方米,容積率為2,150畝地就值180億。

不過在農科院也有一種演算法,農科院在這裡培育出來的玉米、小麥優良品種,早已種植到全國,這個效益不單單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其實這塊農地是全世界農作物產出價值最高的土地之一。」張潛說。

這塊最貴農田產出的玉米、小麥是什麼味道?

「那是科研用的,一般不吃。」說完,張潛又補充了一句,「說不定你平時已經吃到了,這裡的種子已經種到全國的嘛。」

大鐘寺的廟產

這塊地是有歷史的,有說法稱,這些農田曾是北京古剎大鐘寺的廟產。

「最貴玉米地」街對面的大鐘寺。

據說這塊農田以及周邊的土地當年都是大鐘寺的廟產。

大鐘寺原名覺生寺,與試驗田隔著一條三環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修建三環路,從試驗田中間穿過,南邊那邊就變成了其他用地。

大鐘寺因廟中收藏一口明代永樂大鐘而得名,這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

當年鑄造永樂大鐘,和故宮、天壇被明成祖朱棣列為遷都北京後的三大工程,如今在北京還有鑄鐘衚衕。

1938年,這塊地被侵華日軍徵用,在北平偽政權的名義下,建立中央農事試驗場。1940年6月改名為華北農事試驗場,這塊試驗田裡主要被日軍用來種植農作物、蔬菜以及牧草。

抗戰勝利後,華北農事試驗場更名為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

著名的中國近現代農業昆蟲學家張領耘,1944年在北京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畢業後,就曾擔任華北農事試驗場的病蟲科技術員。1945年該場改組後,他任病蟲害系技佐,整理該場留下的科研成果記錄及研究報告,並翻譯成冊。新中國成立後,張領耘在蘋果病蟲害的防治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科學時報》報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平農事試驗場與林業實驗所、畜牧試驗所、獸疫防治處和河北省農業改進所合併為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

作為農業大國,1957年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擴建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可以說這塊地是農科院的前身之一。

試驗田空地上停放著農機具。

當時試驗田的面積一度達到4000畝。

4000畝農田放在今天在北京,是無法想像的,但當時北京的主城區集中在二環以內。

即使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裡依然保留大量郊區遺迹。1984年到北京讀大學的李勇介紹,那時中關村剛剛起步,在海淀地區還能看到大片的農地種著水稻。

此後,因為北京城市建設,逐步向外擴展,這篇試驗田的面積不斷縮小,只剩今天的150多畝。

從150畝到億畝

不過,這塊地一直被外界「惦記」著。

據上述《科學時報》報道,上世紀90年代初,有關部門曾想徵用這塊試驗田,規劃都已經做出來了,但幾位老院士強烈反對,還驚動了高層,最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作出批示,讓北京市委研究處理這一問題。

這150畝地得以保留。

試驗田裡的農作物

2009年,北京六環路實現全線貫通,城市的擴張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這塊試驗田也在網上引起眾多關注,被貼上了「最牛農田」「最貴玉米地」的標籤。

2010年9月,時任農科院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三環內唯一也是最後的農田不會改變性質,但其科技含量將更高,更能代表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也是今後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報道說,這塊實驗田曾培育出玉米良種中單2號,冬小麥良種北京號、冬協號、豐抗系列,大豆新優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面積都超過億畝。

中國作物栽培研究中的重量級人物金善寶、李競雄、鮑文奎、庄巧生、鄧景揚等多位著名農業專家都曾在這塊實驗田工作過。

如今這塊最貴農田,依然是中國產出最高農業價值的土地。

或許,這也是城市田園的另一種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徒手造房子、煉鐵 這位油管網紅肌肉哥爆火
地價剛破萬的大豐又要賣地啦
交房時,你還需繳這些費用
微博確認宕機因為鹿晗 黃金周多地樓市成交慘淡
北京三壞內,這塊價值過百億的土地,為什麼拿來種玉米?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