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耳朵上的小洞洞是什麼?

耳朵上的小洞洞是什麼?

文 | Celine

編輯 |小灰灰

耳前的小洞

您留意過嗎?

(圖源網路)

很多人稱其為「耳倉」、「福眼」,是福氣的象徵,認為孩子長大了會吃穿不愁。

其實,耳倉是一種先天畸形,叫「先天性耳前瘺管」,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多數研究表明先天性耳前瘺管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存在不完全顯性及表現度差異。

瘺管是一種可有分支、彎曲的盲管。深淺、長短不一,開口很小,多位於耳輪腳前,少數可在耳廓三角窩或二甲腔部(也就是下圖的「圓點」標記處)。

(圖 I Celine)

由於瘺管管壁上有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所以擠壓瘺口周圍,偶爾會有少許粘稠皮脂樣分泌物溢出。

有分泌物,就會存在分泌物流出不暢、感染髮炎的可能性。發炎與紅腫的部位很可能不在瘺口,而在其它分支的盲端(如下圖)。

(圖 l Celine)

遇到耳及耳部周圍有紅腫硬塊情況時,很多人都以為是最近上火起火癤子、火疙瘩了,卻忽略了瘺管不完全閉合引起的瘺管盲端感染。

臨床上先天性耳前瘺管可分為單純型(13.15%)、感染型(82.58%)、分泌型(3.87%)。一般耳前瘺管可單獨發生,不伴隨有其他的外耳畸形及聽力障礙。

(圖 l Celine 、小灰灰)

先天性耳前瘺管感染患者以年齡在30歲以下的居多,占所有患者的92%,其中10歲以下的患者最常見,佔66%。如果感染反覆出現,則需考慮通過手術治療。

針對不同類型的耳前瘺管

該如何護理呢?

單純型與分泌型瘺管較淺,平時自己覺得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僅在瘺口周圍有少許分泌物。此時不需就醫,但應該避免擠壓、亂碰,同時保持耳周及耳廓清潔乾燥。若出現發癢癥狀應及時就醫。早期治療能取得較理想的臨床效果。

(圖 l Celine 、小灰灰)

感染型

輕微感染瘺管局部紅腫,觸感較硬,有輕微觸痛感。此時應遵醫囑口服藥物治療,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防止壓碰患處,飲食清淡,禁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瘺口清潔。

重度感染局部紅腫更甚,觸之膿液波動感明顯(觸感較軟)、觸痛明顯,局部甚至全身發熱。此時應遵醫囑口服和外敷聯合用藥,若腫勢明顯應穿刺引流後外敷,但外敷不應蓋住引流口,以免引流不暢。

如果有反覆發作、形成瘢痕、慢性肉芽等情況,建議進行手術根治,以免患灶繼續擴大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影響。

(圖 l Celine 、小灰灰)

特別注意

耳倉若有癢、痛、腫情況

應掛耳鼻喉科

避免按、揉、扣、捏等殘害「痘痘」行為!

參考文獻

[1]王英歌,陽菊華,張榕,林昶,許元騰,葉勝難. 先天性耳前瘺管的遺傳與臨床特徵分析[J]. 中華耳科學雜誌,2015,13(04):650-653. [2017-08-09].

[2]華娜,衛來,姜濤,郭穎,王美熠,王志強. 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瘺管病理組織學觀察[J/OL].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4,28(16):1229-1232. (2014-08-11)[2017-08-09].

[3]夏彩虹. 耳前瘺管感染患兒的治療及人性化護理[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5):122. [2017-08-09].

[4]李海瀾. 保守治療及護理對感染期耳前瘺管的療效觀察[J]. 全科護理,2016,14(23):2427-2428. [2017-08-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團 的精彩文章:

低鹽飲食的坑,鹹的不止只有鹽

TAG:營養師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