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國人和野人,學在官府的轉變
13.國人和野人,學在官府的轉變
正本清源,看看什麼是國。在周朝的時候,有一個制度,叫做國野制。將所有房屋用高高的城牆圍起來,避免外族與禽獸的侵擾,這個就叫做國,範圍叫做城郭之內。所以中國這個概念,特指西安鎬京和洛陽的洛邑,也就是首都。
國人暴動
住在城裡的人,就是國人,比如說在西周的時候,有一個周厲王不體恤老百姓,歷史上這個天子隨便殺人,有時候到一定程度,還說某某人腹誹,心裏面罵天子,但是這個人根本沒罵,就拿來當奴隸。結果大臣勸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是周厲王還是我行我素,結果國人暴動。
這裡的國人就是城裡的人,並不是全天下所有人,結果周厲王跑了,死在了山西。那麼,住在城外的人是什麼人?就是野人,所謂在野之人,就是住在民間,沒有身份和地位了。這就是國野制,每個諸侯也是這樣,比如山東省的臨淄,在這個城裡住著,因為是齊國的首都,所以城裡的都是國人,城外的都是野人,野人沒有地位。
這裡,國人與野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國人大多都是貴族,都能夠接受教育,平民是不能夠接受教育,這就是學在官府,學不在平民的事情。所以孔子之所以為萬世師表,就是立身行事,打破了這種學在官府的局面,開啟了新的時代。
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無論身份貴賤,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在民間開始整理周公的禮樂制度與上古文化的書籍,流通世間,這個功德實在是太大了。因為這樣做,就會有天下的產生,那麼什麼是中國人的天下觀,這個是著重要了解的。
(未完待續)


TAG:陝西省陽明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