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之中,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狠角色」!

三國之中,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狠角色」!

一提起三國這段動蕩的歷史,就會有好多好多可以討論的話題,對於大部分三國迷來說,那些英雄人物的經歷事迹,往往是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我們熟知的:趙子龍單騎救主、張翼德當陽橋喝退百萬雄兵、關雲長刮骨療傷、諸葛亮草船借箭、等等等等、這些由小說刻畫出來的經典形象和事迹,早已爛熟於心,而那些不曾被我們銘記的「狠角色」,不知道大家還能記得幾個?可能,相比「蜀漢五虎」、「曹魏五子」、「河北四庭柱」、「東吳四英」、「卧龍鳳雛」,他們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所以也容易被人們遺忘!

人物一一列出,排名不分先後!

一、管亥

管亥,表字不明,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的將領。孔融屯兵都昌時,他率軍圍攻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前去向劉備求救,他被劉備的援軍擊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管亥曾經一合斬殺孔融的大將宗寶,後與關羽大戰數十合後被斬。

此人在《北海救孔融》中也有所提及,暫且不論宗寶何等戰力,一回合就斬於馬下,說明兩人戰力真的不在一個層次,黃巾軍將領也不在少數,而唯有管亥被提及的次數較多,最後劉皇叔來援救北海,管亥與關二爺戰數十合後,被斬殺、書中這樣寫道:玄德與關、張、太史慈立馬陣前,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卻待向前,雲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雲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雖然最後還是被殺,可是死在關羽刀下,貌似也並非什麼丟人之事,況且是數十合間,由此可見,此人戰鬥力真的不容小覷,縱觀整個三國,和關羽戰數十合的人,雖說不在少數,可畢竟都是威名遠揚的一線戰將,像管亥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真的不多!

二、徐榮

徐榮,遼東襄平人(一說幽州遼東玄菟人),是東漢末年名將,為董卓部將。曾經在軍事上先後擊敗過曹操和孫堅。董卓死後歸附朝廷,後奉命王允之命出戰涼州軍,在與李傕、郭汜交戰時戰死。

在《三國演義》里,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演義和歷史往往是有出入的。歷史上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他的記載雖然很少,卻足以令他躋身三國一線大將行列。

1、梁東敗孫堅

東漢永漢二年,長沙太守孫堅率豫州諸群兵討卓。卓先遣將榮、李蒙四齣虜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孫堅移屯梁東,又為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

2、汴水破曹操

東漢永漢三年,曹公軍進至滎陽汴水,遇榮,與戰,公兵敗。

三、高順

高順,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

雖然此人未被列入呂布「白門樓八健將」,但是有很多記載說明,此人的文韜武略不遜於八健將,王粲《英雄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這段評價講到高順跟隨呂布征戰四方,直屬部下七百餘人,號稱千人,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嚴守軍紀軍備嚴整且作戰時相當勇猛,高順每次率領著部隊攻擊敵方陣營,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敵方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高順率領之部隊有為「陷陣營」之美譽。

可惜的是,呂布知忠不用,高順每進言,呂布都不聽。高順雖然單槍匹馬沒有太過細化的數據,可是單憑統領「陷陣營」,就能看出其具備一個高級將領的謀略和勇武、《三國志·夏侯惇傳》記載,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公元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劉備被高順擊敗,曹操派夏侯敦援救劉備,不利,夏侯惇失去一目。

都說「忠臣不事二主」,雖然未受到呂布重用,甚至到最後與呂布關係更加疏遠,可是高順在下邳被擒後,絲毫沒有動搖,最後與呂布、陳宮一起被曹操斬殺。

四、高覽

高覽,一名高奐,本屬袁紹部將,後淳于瓊被曹操擊破,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三國演義》里,曾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後劉備敗走荊州時,被沖陣而來的趙雲刺殺。

「河北四庭柱」之一,相比其他三位(顏良、文丑、張郃),他的名氣確實小了些,也是「四庭柱」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太多露臉機會的將軍,可是就是這名看似不起眼的將軍,確曾在官渡之戰中,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徐晃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於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後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卻被趕來的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在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高覽為柱河北四庭(河間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之一,武力與張飛相若。相關原文:張飛向高覽右腿一矛刺去,若是一般的角色,早就中矛落馬了,高覽畢竟是名將,久戰沙場,對突如其來的行動他知道如何應付,只見他坐在馬上高舉巨斧,鑽子朝下,矛尖剛到右腿邊上,他這一對銅鈴大眼的餘光已經帶到。高覽想,劉備手下的將都是刁滑之輩,打仗專講發冷槍的。高覽動作極其敏捷,立即圈起右腿,起斧鑽往矛尖上「噹啷……」點上去。一時哪裡點得開!張飛矛上吃到分量,雙臂用足十分力氣,「噹啷……」往上抬。兩柄武器卡住。

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些人的名氣是別人給的,當然和自己的能力也密不可分,但是就像高覽這類的將軍,雖然從開始就依傍了一個四世三公的袁公路,可是結局不免讓人心寒。

五、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詳,字仲業,南陽宛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劉表死後,其子劉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於見人。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仍舊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御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輜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威名遠播。後又多從征討,累封后將軍,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擊退了孫權的進攻。死後追謚曰壯。

公元226年(黃初七年)秋八月,孫權以五萬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情況急殆;但文聘堅守於城中不動,孫權屢攻不下,駐紮了二十餘日也沒有成果,唯有撤去軍馬。文聘聞信,開城領兵追擊,大破吳軍而還。關於這場戰事,《魏略》有另一番記載:孫權親自帶領數萬軍來到江夏。當時正值大雨,江夏城柵多已崩壞,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間,不及回城補治防禦工程。文聘得知孫權來到,初時不知怎辦,後來想到現在的情況只有隱潛默守才可以令孫權因懷疑而卻步。於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將起來,不可讓孫權察見,自己則卧於府中不起。孫權見此果然生疑,並向他的部將說:「北方(曹氏集團)認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託給他,如今我軍大至而他卻潛默不動,這種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圖的話,那就必然是有外救來援。」於是不敢進攻而退去。

關於文聘可能用幾個詞概括:忠誠垂泣、屢有戰功、威震敵國。不過,說實話,他的才能也是在降曹之後,才得以展現。

文聘駐守江夏數十年,威恩並施,「名震敵國」,使孫吳不敢進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為列侯,又賜文聘從子文厚爵關內侯。文聘死後,追謚曰壯侯。岱又先亡,又賜文聘養子文休爵關內侯,文休死後,賜其子文武爵。

六、郝昭

郝昭(生卒年不詳),字伯道,太原人,中國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將領。郝昭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陞為雜號將軍,後受曹真的推薦鎮守陳倉,防禦蜀漢。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其為關內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要說郝昭的最大的功勞,便是鎮守河西十餘年,民夷畏服、鎮守陳倉,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曹叡曾評價郝昭:「卿鄉里乃有爾曹快人,為將灼如此,朕復何憂乎?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獲勝,諸葛亮撤軍後,曹真認為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於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陳倉,並修築陳倉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諸葛亮果然率領大軍從散關出發,包圍陳倉,沒能攻下。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本來就聽說過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大為吃驚。

諸葛亮素聞郝昭在河西時的威名,考慮到難以攻下,便讓郝昭同鄉人靳詳在城外遠遠地勸降,郝昭在城樓上對靳詳說:「魏國的律法,你是熟悉的,我的為人,你是了解的。我深受國恩而且門第崇高,你不必多說,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訴諸葛亮,就來攻打吧。」靳詳把郝昭的話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又讓靳詳再次勸告郝昭,說:「兵眾懸殊,抵擋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毀滅。」郝昭對靳詳說:「前面已說定了,我認識你,箭可不認識你。」靳詳只好返回。在隨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也是晝夜不停,可是相持二十多天仍未攻下河西,最終退兵。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使用點火的箭的記錄,關於這場戰爭的記載,也成了漢語「火箭」一詞在歷史上的首次出現。

此戰後,郝昭返洛陽,不久後病重,善終!

我想整個三國之中,能讓諸葛亮有所忌憚的人,恐怕也沒有幾個,而郝昭就算一個!

七、文鴦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騫(cì qiān),小名阿鴦,世稱文鴦。 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

文鴦早年於曹魏為官。正元二年(256年),隨父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執政的司馬師。文欽兵敗後,隨父南奔吳國。諸葛誕在淮南叛魏時,吳國遣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由於內訌,諸葛誕手刃文欽,文鴦於是出降司馬昭。西晉建立後,文鴦仍仕晉朝,任平虜護軍。咸寧三年(277年),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名聞天下。官至東夷校尉、假節,封關內侯。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且慘遭滅族,時年五十五歲。

文鴦主要成就:驚死司馬師、大破禿髮樹機能。

正元二年(256年)春正月乙丑,文欽與毌丘儉、鄭翼、呂宣、張休等修改太后詔書,提出司馬師的十一道罪狀,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文鴦先率壯士到達寨前,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司馬師軍震動。當初,司馬師新割眼睛上的瘤,有人勸他不宜遠行,請太尉司馬孚(司馬師叔父)代替。司馬師因這是重要一戰,決定抱病出征。文鴦突然來攻,司馬師大驚,帶傷的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疼痛難當;但司馬師又恐有亂軍心,只好咬被頭而忍,被頭都被咬爛。文鴦鼓噪了一夜,文欽仍沒來會合。天明後,文鴦見魏軍兵馬強大,只好撤退。

據《晉書》記載,隨後司馬師軍大破文欽後。司馬師回軍後就死了。

毌丘儉兵敗壽春後,文鴦隨文欽投降吳國。甘露二年(257年)四月,魏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昭,吳國命令文欽父子及全端、唐咨等人 入壽春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一月,壽春戰況十分不理想,諸葛誕原本就和文欽關係不好,在緊急情況下,又更加猜疑。所以最後,諸葛誕殺了文欽。文鴦和其弟文虎領兵在小城中,聽到父親死訊,率軍要趕往壽春城。但眾將士不肯服從,二人只好隻身穿越城牆,投奔司馬昭。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晉代魏,文鴦仍仕晉朝,任平虜護軍。泰始六年(270年),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咸寧三年(277年)三月,文鴦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八、兀突骨

兀突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烏戈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漢尺約合現在2.77米),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騎巨象,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兀突骨手下有等軍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惡,見者皆驚。洞中有一等藤,生於山澗之內,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曬之;晒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穿成鎧甲。前胸並後背各用一片,兩臂兩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甚是輕巧,刀劍皆不能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烏戈國內有一江桃花水,若別國人飲之盡死,惟烏戈國人飲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徒手擒拿百獸並撕碎、鱗片刀槍箭矢不入,他因刀箭不入的藤甲而最初對蜀軍取得一些勝利。但諸葛亮指出藤甲可燃,命手下誘兀突骨及其士兵進入圈套,兀突骨及其軍隊全軍覆沒,烏戈人無一倖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念談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老版的《三國》要比新版的更好一些,看看這些就明白了!
這部電視劇里,有太多好聽的歌曲,你還記得哪幾首?
《水滸傳》里的那些壞人們,你認為新老版本哪個更好一點呢?
「武功再高」也難抵歲月匆匆!97版天龍已逝演員,個個都是演技擔當!
當年那部榮獲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的《英雄本色》部分演員現狀,致敬經典,緬懷逝者!

TAG:一念談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