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讀完一部《論語》,九歲寫出千字文章,46歲自殺至今還是個謎
汪鳴相,字佩衡,一字朗渠,江西彭澤黃花畈新屋汪村(現彭澤黃嶺鄉繁榮村)人,生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狀元。
汪鳴相出身於書香門第,曾祖恆齋、祖父廣峰,皆為讀書人,家道殷實。至其父汪江航時,家道中落,轉而務農,生計窘迫。其母查氏,是一位勤勞儉樸、賢慧明道之人,儘管家道貧窮,仍無怨無悔地幫助丈夫支撐八口之家,並悉心教育兒孫,致使汪嗚相能在艱苦的環境中完成學業,並最終得以大魁天下。
八口之家,不但衣食乏資,甚至連棲身之所也沒有,其母竟用蓍桿代發簪,以糠火代油燈,真可謂一貧如洗了。汪鳴相就是在這種貧寒的家境中,發憤用功,立志成才的。他從小天資聰穎,八歲入鄉塾瀆書,五天便讀完一部《論語》,九歲便能寫出千字文章,故被人稱之為「神童」。
汪嗚相雖然才華橫溢,卻時運不濟,17歲考上秀才後,在連年的鄉試中卻屢試屢黜,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到離家八十餘里的橋亭曾家莊坐館課蒙。道光五年(1825年),他才於31歲時考取拔貢,在京銓候三年無望,又返回江西,參加本省鄉試?直到38歲時,才一舉中式,成為舉人。
從此,他時來運轉,第二年,即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赴京會試,名題金榜。殿試中,又鰲頭獨佔,成為「天子門生」。他相貌英俊,身材偉岸,臨軒唱名時,道光皇帝見其風度翩翩,魁偉雄壯,十分高興,認為其有宰相之姿,遂將其名字由「朗渠」改為「鳴相」。
汪鳴相狀元及第後被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即道光十四年,受命充當順天鄉試同考官。道光十五年,升任廣西鄉試主考官。廣西事竣返京,行至河北良鄉,得到父親病逝京邸的噩耗,遂扶柩南下,在彭澤老家為父守制三年。
道光十八年,服闋後返京,適逢道光特旨每日親自接見兩名翰林學士,他立即受到召見,對其慰勉有加。汪鳴相甚感榮幸,特親書「天語垂詢」四個大字,製成匾額,懸掛門庭。這次受皇帝召見後,汪鳴相極有入閣的可能,誰料命運之神又再一次捉弄他,僅十天之後,其母又病逝於北京官邸。他只好按守喪之制,再次扶柩南下,服喪三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母守制屆滿,他竟突然自盡於一艘官船之上,時年僅46歲。一個大魁天下的狀元,仕途順達的仕官,為何輕生自殺呢?關於他自殺的原因,傳說多種多樣,但可信性不大。


※這個狀元真夠背,準備殿試,老媽去世,中了狀元,老爸去世
※三國最壯烈一戰,主將殺妾供將士充饑,八干餓死無一個人逃亡
※宰相:百年之後有天子宮殿夾我墳,果不其然,劉邦親自為他守靈
※黃瘋子,結九次婚,別人請客,不請自到,專挑好吃的,吃完走人
※管家被小官斬首示眾,公子:你是個賢人,推薦大王,原因耐人尋味
TAG:史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