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倒計時!上海45公里濱江岸線即將貫通,這份遊覽指南趕緊收藏起來吧!

倒計時!上海45公里濱江岸線即將貫通,這份遊覽指南趕緊收藏起來吧!

豐沛的水系,孕育了申江之城的誕生;美麗的濱江,勾勒了上海發展的藍圖。

2017年底,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將基本實現貫通開放,從楊樹浦步行到徐匯濱江不是夢!

濱江風景每一處都不同,你喜歡哪款呢?讓我們PK一下~

路線:

徐匯濱江黃浦濱江虹口濱江楊浦濱江浦東濱江

有一種海派的文藝,叫徐匯濱江

徐匯濱江大家都熟悉

那裡有

無敵江景?

跑步勝地?

草地野餐?

工業遺存?

那裡也有你不知道的東西

國慶長假期間

記者「暴走」4公里

發現徐匯濱江增添了「新機關」

讓我們跟著記者的腳步看看

這些「機關」在哪裡吧

出發

日暉港橋

去年國慶前夕,連接徐匯濱江與黃浦濱江的日暉港橋正式建成開放,一年多來已成為上海市民漫步黃浦江畔重要的景觀步行橋樑。

沿日暉港橋南下

途徑徐匯濱江規劃展示中心

通過徐匯濱江整體區域沙盤、光電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施,全面展示徐匯濱江的設計理念及開發遠景。

規劃中的星美術館

谷地花溪

當年為解決北票碼頭煤炭的貨運問題,這裡有著數公里長的鐵軌。設計師就利用這裡一、二級防汛牆之間的窪地,將2.5公里鐵軌移建於此,並與原有的鐵路南浦站到北票煤炭碼頭保留的石基融為一體,鋪設而成。

7月新落成的跑步驛站

小小10來平方米的空間,功能齊全,提供淋浴、更衣、寄存、飲水等全方位服務。一次20分鐘的淋浴費用5元。淋浴房電子門禁刷卡進入,確保私密性。

緊接著就能看到一座隱秘在樹林中的「格樓書屋」

書屋由鋼架、木材和玻璃材質搭建而成,若干個漂浮平台通過曲折的樓梯和通透的玻璃幕牆相互串聯,縱橫相交、錯落有致的鋼架結構組成了書屋的「書架」,也使整棟建築塵給恍若漂浮在樹叢中的森林小屋。書屋的一層平台售賣咖啡等飲品,二層平台為閱讀空間,三層屋頂則是擁有寬闊斜坡的戶外觀景台,可眺望不遠處宛若一道長虹越過浦江的盧浦大橋。

遊覽過充滿設計感的林間小屋

沿紅色的跑道繼續一路蜿蜒

途經萌寵樂園

整個西岸濱江擁有兩處「萌寵樂園」——「小型犬賣萌區」和「大型犬撒歡區」。只有在這兩個區域方可解開牽引繩任由萌寵們肆意在裡面撒歡。而且西岸沿途有多處小鐵箱,免費提供寵物排泄物清理工具。

滑板公園、籃球公園

西岸志願者服務中心

這棟宛如祥雲的單層玻璃建築出現在眼前。這朵鑲嵌在徐匯濱江標誌性的橘紅色塔吊下的玻璃「祥雲」,就是7月開放的西岸志願者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內不僅設有休息區、書刊閱覽、旅遊資訊查詢等自助功能,還有基礎急救包供處理輕微皮外傷,以及大約20個可供手機充電的USB介面。

國慶前夕,中心內還新來了一台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急救裝置。志願者介紹,由於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內提供了跑步、戶外攀岩、籃球、滑板等多種運動空間,因此配備一台用於心肺急救的AED裝置必不可少。

以上這朵「祥雲」的「隔壁鄰居」

adidas RUNBASE西岸基地

這幾個盒裝空間其實是全國首個全年無休公益阿迪達斯跑步基地。這裡的主要功能就是為跑友們提供跑步鞋的免費租借。花花綠綠數百雙鞋,其中不乏經典的絕版鞋以及正熱銷的千元高價鞋。這裡還提供完跑步訓練。

過去的煤漏斗現在的美術館

在它們身後就是保留著昔日砂石碼頭煤漏斗的龍美術館(西岸館)。

這裡有階梯式、多層次的空間

高架步道上「騰雲駕霧」

賞景好去處

稍一抬頭,架設在龍美術館東側的二層高架步道一改剛建成時的「高冷范兒」,開放後的步道在放晴後的國慶假期中迎來了絡繹不絕的行人。

如今,漫步黃浦江畔這片最適宜跑步的臨江空間,又多了一項俯瞰江景、近距離觀賞塔吊等工業遺存的新選擇。

開車?騎自行車?步行?跑步?賞江景?

多功能徐匯濱江都能滿足你

穿過龍華港橋後,徐匯濱江最具標誌性的海事塔就近在眼前,上下起伏的道路空間為步行增添了不少樂趣。

事實上,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大部分區域分布為「機動車道+自行車道+步行道+跑步道+臨江親水平台」結構,其中機動車行駛的龍騰大道以及自行車道和一般步行道地勢較高,一般要拾級而下後方才進入跑道和親水平台。

「人車並行不悖」的開發理念

記者了解到,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通過分級設置防汛牆、抬高路面標高等形式,才形成了如今龍騰大道至沿江親水平台這一階梯式、多層次的活動空間。分梯度、跌落式的城市天際線,也為連續的穿行體驗提供了喘息之機,形成了「透氣」的江景大道。除已經建成的日暉港橋為純步行景觀橋外,已建成的龍華港橋、在建中的張家塘橋和淀浦河橋都將是人、車均可分流通行的市政景觀橋樑。

整個徐匯濱江開放空間秉承了慢行系統的開發理念,今年7月建成開放的雲錦路跑道公園就是「人車並行不悖」的代表。

記者在位於地鐵龍耀路站上方的跑道公園內看到,緊鄰雲錦路一側的雨水花園、透水路面、生態草溝和花間小道等生態空間已經建設完畢,另一側部分綠化植被還在鋪設中。這座狹長的敞開式花園已經成為周邊居民和建設者們休息放鬆的新去處,未來還將成為西岸傳媒港10萬白領們寶貴的「CBD綠地」。

新建3座景觀橋年底貫通

經過余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徐匯濱江臨江空間的打造也臨近尾聲。建築大師張永和主持設計的作品「垂直玻璃住宅」成為此處的「吸睛點」之一,該建築如同水泥盒子的外殼內,是上下通透的全玻璃地面。

目前,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5.1公里新建成段的三座主要橋樑正在緊張施工中。其中通往最南端徐浦大橋的最後一處水上節點淀浦河橋已經在國慶前夕啟動了大橋鋼結構吊裝,預計11月中旬完成橋樑的吊裝工作。此外,張家塘橋和跨越上中路隧道上方的春申港橋均已建成,具備通行條件。

上海45公里濱江線不僅僅只有徐匯段那麼好玩

貫穿著徐匯、黃浦、虹口、楊浦、浦東的濱江線

還有啥好白相?

黃浦濱江:演繹公共生活岸線

黃浦江與「黃浦」區同名,其地理位置又在市中心的核心段,因此8.3公里的黃浦濱江段自然備受矚目:深厚的城市歷史文化的主線貫穿始終,外灘開埠史、老城廂史、碼頭文化、江南製造局的歷史、世博的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它們就像城市生活交響曲中的一個個音符,在江濤聲聲、四季輪轉中,令人著迷不已。

遊玩去處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百年上海的一個縮影,浦江西岸一幢幢風格迥異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萬國建築與浦江東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雲間的現代建築相映成輝,勾勒出夜上海的萬千風姿,令人目不暇接!

十六鋪水岸、浦江遊覽遊船碼頭

黃浦江遊覽目前主要經營線路為南浦與楊浦大橋之前的黃浦江經典航線和世博全航線;十六鋪區域截止目前基本已經開發完成,項目基本對外開放。十六鋪水岸商業中心,原十六鋪碼頭所在地,項目全長67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娛樂、餐飲、休閑於一體的旅遊觀光綜合體。

老碼頭、南浦大橋及橋底的旅遊集散站

集聚董家渡地區、中山南路地區大量現代商業建築群,展示豫園、老碼頭、復興一至五庫保留建築的區段。其中「老碼頭」有著最上海的傳奇,這裡的臨江弄堂、老式石庫門群落流傳著上海灘大亨們的故事。如今,老碼頭將更好地融合上海這座城市的藝術、文化、商業與風尚,呈現給世人別具一格的海派風情。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舉行上海雙年展的所在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之一也是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

世博會博物館

以「世博記憶」與「城市生活」為建築設計主題,由3730塊三角形玻璃組成的「歡慶之雲」奪人眼球;3根「雲柱」撐起空中走廊,其中設置800平方米展示步道,連接陳列展覽、公共服務和屋頂花園等功能區,形成獨特的空中特展區「雲廳」。「寰宇舞台」、「世界文明」、「中華智慧」等8個常設展廳包含大量珍貴的世博歷史資料,並通過精細的模型製作、多媒體互動等方式再現世博盛景。

南園公園

世博會留給浦江兩岸一個不錯的免費開放觀光綠化帶,有紅色跑道,沿江散步可以看到盧浦大橋,夜景很美。遊人不多,核心標誌物是海事廣場,到了晚上火炬形的瞭望塔有夜景燈。綠地內有一片運動區,適合打籃球,玩滑板等休閑運動。綠化盡頭是南浦火車站舊址,有一節火車頭和幾節車廂,供遊人觀光。

虹口濱江,驚「虹」何止一瞥

蘇州河從這裡流入黃浦江,走出了一條自信又安然的路徑:上善若水的城市情懷,海納百川的城市記憶,綿延百年的航運文化……為這2.5公里的濱江水岸增添了歷史的厚度,注入了文化的溫度。西起外白渡橋、東至秦皇島路,靜聽虹口濱江與你的絮語……

遊玩去處

海鷗飯店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海鷗飯店,有著老牌飯店獨有的迷人而篤定的姿態。它以臨江觀景著稱於滬上,而各式餐廳更是以其或豪華或雅緻,或明麗流暢或淡雅質樸,登樓俯瞰,著名的外灘萬國建築、浦江風情、陸家嘴繁華和浦東新貌一覽無餘。

外灘W酒店

該酒店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之間,坐落於裝飾藝術風格建築與中式建築之間,因其特有的曲面形結構,幾乎所有的客房都可以坐擁黃浦江迷人的城市天際線。酒店客房除了配置W品牌特色睡床,更有上海特色小籠包和中國傳統筷子為靈感的設計飾物。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

擁有880米長的黃金沿江岸線,與東方明珠電視塔隔江相望。這裡有國際客運碼頭、港務大樓、寫字樓以及藝術畫廊、音樂文化中心等相關建築和設施。地下一層以醒目的「魚嘴」作為標誌,這裡活躍著虹口最蓬勃的樂活風景:上港隊的官方授權店鋪、永久自行車咖啡店、人馬線健身工作室旗艦店、上港?郵食薈、旅遊諮詢服務中心。

北外灘濱江綠地

綠地面積達13.6萬平方米,遊覽於綠地與露天「老上海碼頭文化」博物館之間,有一份難得的陶然忘憂之樂。這裡還有運動體驗新地標——在10x10米的高科技互動足球場,有十種不同的玩法模式,全球第一台將娛樂與教育相平衡的寓教型遊樂設備MEMO遊戲迷陣,能讓腦力運動與體力運動完美結合。

猶太難民紀念館

紀念館參觀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門票20元/人)

提籃橋地區曾是二戰期間,猶太人避難上海的聚居區。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JDC)舊址、白馬咖啡館、猶太難民收容所舊址、羅伊屋頂花園舊址和遠東反戰大會舊址等8座歷史遺迹串聯起一條行走路線。我們還可以去逛一逛霍山路與舟山路建築群,那片猶太難民集中居住過的地方。

外白渡橋

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誌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徵。從拂曉天光一直到夜色闌珊,從盛夏到寒冬,在外白渡橋橋堍的任何一個時刻,彼此相依相偎、將幸福的當下甜蜜定格的情侶們,永遠不止一對。

建投書局

這裡被稱為「濱江最美書屋」,一座像「霍格沃茲」般的圖書閱覽室,隱藏在虹口濱江建投書局四樓咖啡區域背後。將如宮殿城牆般厚重的門緩緩打開,足有三層樓左右挑高的空間出現在面前,拱形穹頂、復古大鐘,可從巨大落地窗眺望浦江,以及被整面整面的書架環繞包圍,儼然讀書人的天堂。

GIF/1698K

楊浦濱江:濃縮城市文明崛起的歷史

楊浦,可能是擁有浦西最長濱江岸線的一段區域,15.5公里的岸線蜿蜒曲折,在上海的版圖上畫出一隻「耳朵」來。楊浦濱江從上到下分為北段、中段和南段。目前,楊浦濱江對外開放的區域為東起丹東路輪渡客運碼頭,西至懷德路楊樹浦水廠牆邊的550米:這個小「耳垂」被人們稱為「楊浦濱江示範段」。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的老工業區,濃縮了上海城市文明崛起的歷史,不禁讓人回想碼頭上曾經繁華的工業勝景。

遊玩去處

中國第一魚市場變身「漁人碼頭」

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集散滬、蘇、浙船捕海鮮的中國第一魚市場,如今僅留了老水管、老樁子。這裡有了個更洋派的名字「漁人碼頭」。碼頭上的「漁港起航」小景是楊浦濱江示範段「四帶十四景」中的一景。其用栓船樁排列出輪船船頭的陣型,展現著舊時場景。

上海第一毛條廠變身時尚咖啡店

上海第一毛條廠的前身是1915年怡和洋行在滬創辦的「英商新怡和紗廠」,這是上海開埠後外商在滬開設最早的紗廠。新怡和紗廠英國大班的住宅是如今上海第一毛條廠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這幢小洋房建於1918年,從整體風格到細節都透著英倫感。如今這裡是一家咖啡店,你可以在這裡小憩。「紡織廊架」小景在附近,紗廠紡織造型的廊架頗有穿越感。

海綿城市、凌空晨練

這處小景因地制宜地利用現狀地形建成了一小片雨水花園。下雨天里,雨水就乖乖地被收集在這裡。最多738立方米的雨水量可以滿足綠地的澆灌用水量,也非常環保。「海綿城市」還有「凌空晨練」區,老人們可以在這裡定心打太極,鍛煉身體。

蘆池杉徑

城市裡很少能看見蘆葦搖曳的畫面,在楊浦濱江,那樣的野趣讓人眼睛一亮。如果天氣好,附近的居民們會到這裡來吹吹薩克斯、唱唱小曲兒,悠然自得。

丹東路輪渡口

丹東路輪渡站如今看上去很不起眼,來來往往的人很少,一般就騎電動車和摩托車的打工者。但是這裡卻藏著上海昔日從浦西到浦東的輪渡歷史。如今,這個百年倫敦口依然還發揮著自己的功能。不如說走就走,買一枚輪渡票去浦東遙望楊浦。

想帶你去吹吹風——正在浦東濱江岸

黃浦江東岸岸線綿長、區域廣闊,全場23公里,佔據整個濱江岸線的近半壁江山。滄桑變遷的沉澱,鐫刻著浦東的歷史;日新月異的發展,見證著新區的進階。回味和暢想緊密交織,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想帶你去吹吹風,正是在浦東濱江岸。浦東濱江綿延20多公里,區域較大,建議分別搭乘地鐵2號線、6號線、8號線等公交線路,到達不同站點遊覽。

遊玩去處

陸家嘴濱江綠地

泰東路至東昌路。陸家嘴濱江綠地已於6月建成開放,寬闊的活動空間,濱江的跑步道,5公里將浦江精華盡收眼底。其中與黃浦江距離最近的親水漫步道寬闊通暢,讓人不禁想在這走一走、跑一跑,還可以看落日餘暉,紅霞滿天。

前灘休閑公園

此處濱江段先天腹地高闊,因此地面上設置了明顯的道路指引和路程公里數標識,漫步公園內,漫步道、跑步道和騎行道各有自己不同的配速和標高,或平行、或交叉於公園綠地中。遊客可在互不干擾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方式,或步行或騎車欣賞園區景色和浦江江景。

世博公園

世博公園是上海世博會後保留下來的永久綠地,濱水碼頭與塔吊保留了人們對於濱水工業的記憶。公園還特意種植了東方杉——上海唯一獨立知識產權的植物,回歸上海的本土文化。世博公園每年都會舉辦很多音樂節和設計展覽,夜晚的江景伴隨著各種燈光以及噴泉秀,絕對會留下不一樣的夜晚回憶。

民生碼頭(即將開放)

未來的民生碼頭將轉型為藝術碼頭。10月15日起舉辦的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舉辦地就在原民生碼頭的8萬噸筒倉,這裡曾是亞洲容量最大的散糧筒倉,室內30個高達48米的筒倉組合在一起,給人造成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下圖為效果圖)

船廠1862劇院

浦東濱江有一座始建於1862年的上海船廠,記錄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史。如今船廠舊址的老廠房重生為一處面向黃浦江的劇場。老船廠的改造是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操刀,紅牆斑駁、橫樑立柱構成一個充滿工業感的空間。舞台背景一旦開啟,坐在觀眾席上的觀眾與奔流的黃浦江無限接近,可以聽到江濤聲、汽笛聲撲面而來。

老白渡濱江綠地

老白渡濱江綠地的前身是上海港最大的煤炭裝卸區(上港七區)和上海第二十七棉紡廠,這裡的岸線長度約1公里,原碼頭系纜樁、高架運煤廊道、煤倉、鏈斗式連續裝卸船機和帶門座起重機軌道依舊佇立在那裡,述說著它過去的輝煌。還有原上棉二十七廠的部分煙囪,也時刻提醒人們這裡曾發生的故事。

PK結束,成績雖然不分上下

但我們get了這份濱江遊玩指南

雖然你的長假已經告一段落

不過這種家門口的美景

隨時隨地都可以去欣賞

趕緊收藏起來吧~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樂游上海(shanghaitourism)、徐匯旅遊、東方網、看看新聞網等

圖片:上觀新聞(舒抒 攝)、旅遊時報、看看新聞網等

相關作者:舒抒

微信編輯:泰妮

·大家還點了這個·

謝謝點擊

喜歡本文,請轉至朋友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上海 的精彩文章:

TAG:微觀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