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找導師到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從找導師到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身邊的貴人

我常常覺得我身邊有很多「貴人」。

有情感問題困擾,去和做情感諮詢的朋友聊聊天,一團亂麻馬上擼順了。

有工作問題實在無法解決了,打給讀市場營銷、讀心理學的朋友,我們好像形成了一種默契,一打電話就進入諮詢模式。

而有些朋友也會來找我幫傾聽、安撫和解決他們心理問題,工作的、失戀的、強迫症的、追女生的,不一而足。

(John Wooden)

為什麼你需要「導師」和教練

這裡的導師不是指研究生指定的導師,而是指雙方自願形成的關係,導師能夠特別關注你的成長、為你提供職業支持和社會心理支持。所以導師的範圍更廣。

我當過一年的國際生物科研比賽高中組的教練。說是教練,其實我做的最多的是提供即時反饋。實驗結果不好?你剛剛某個操作出了問題。演講沒有感染力?你某處的用詞、語音、語調可以再調整。你們團隊 wiki 的文書我再幫你審核一下,有問題重改。

萬維鋼在《怎樣練習一萬小時》中寫到:

John Wooden 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他曾經率領 UCLA 隊在12年內10次獲得 NCAA 冠軍。他最常見的辦法是三段論: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與外行想像的不同,最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麼激情演說,甚至不講課,說話從不超過20秒。他們只給學生非常具體的即時反饋。所有訓練都事先進行無比詳細的計劃,甚至包括教運動員怎麼系鞋帶。他們彷彿有一種詭異的知道學員在想什麼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見面能指出學生在技術上最需要什麼。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度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古代的文人圈,現代的體育、商界、政界也是一樣。你需要有一個人、幾個人帶你,他們被稱為導師或教練。在他們面前,多犯錯也沒關係。

這種方式大家想必比較熟悉,若能找到幾位導師或教練但有另一種升級版的成長方式——構建個人發展網路,俗稱建立小圈子。

(桑德伯格2014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

同輩成長圈:個人成長網路

個人發展網路最好的配置是:5-7人,有同輩三位、有前輩兩位(工作經驗比你多3-10年)、有大咖一兩位。而且這個發展網路動態穩定,在一兩年內人員相對固定,允許有小範圍人員流動。

我有的圈子:教育圈、創業工作圈、情緒情感圈。

他們有的給我推書、和我交流、耐心 figure out 我的困惑,幫我答疑、分享經驗,幫我延伸我的認知邊界,讓我經常有破有立。

有的分享經驗,給我提供做事原則和方法,告訴我做事流程化最省力、教我翻牆、和我分享去哪裡能找到權威又專業的行業報告,極大擴大我的信息輸入源。

有的做事執著、有的平和坦誠,在他們身上我看到我們聊心理學、聊非暴力溝通、聊怎麼樣,極大地滿足我的好奇心,讓我對體會他人感受更為敏感,更能體諒人,更少 judge 人,和父母、朋友的關係變得更好。

很幸運,很難得,也感謝有這些發展網路。它們讓我成為一個全面、穩定、均衡的人。我會為一件事情過分執著、難過,但經常是找 member 聊一聊,一般就可以暴露問題,我再想方法去解決,比如看書、從以往項目反思、research。

總結成一句話,這其實就是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但世界上那麼多小圈子,也不見得每一個都能給你滋養、當你的明鏡、助你提升和躍遷呀。如何讓一個小圈子變成你的個人發展網路呢?

GIF/2K

團隊支持和團隊協作

要讓個人發展網路發揮作用,首先圈子內人員要有價值,其次要有效互助。

一,每一位成員都要有價值

前輩當然可以憑藉他們的經驗為後輩提供價值。可是作為後輩的我們,也是可以為前輩提供價值的。至少有三點:

(一)由於比較優勢帶來的優勢

前輩可能事事比你強,但他沒時間事事親自干,這時候技能相對強的你就可以為他們做一些事)。

(二)帶來新技術新想法

現在的年輕人,在精通技術方面,遠遠勝於年紀更大的一代人,我們掌握的很多新技能,常常是前輩所不具備的。最近有一項新出爐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輕人有機會給他們的經理或者老闆,提供技術或者財務建模方面的輔導。

(三)了解年輕人的渠道

擔任年輕人的導師,其實也給前輩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年輕一代的機會,了解年輕人的的態度、價值觀,對於他們在工作上更好地了解市場、生活中更好地和孩子、孫子交流,是有幫助的。

(李開復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2017年畢業典禮演講)

二,了解和互信,慢慢來

如果你貿貿然找到公司的比他高好幾個級別的副總,問他:你可以做我的導師嗎。結果多半是被拒絕。請記住:個人發展網路是建立在深厚了解和信任關係上的。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單刀直入地要求對方做導師,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約會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樣。

先做同事/同學/隊友,再做相互支撐的師徒或同伴。在工作、交往中,逐漸讓對方了解你的個性,增加了解和互信。不要急,急不得。

三,遵守人際交往原則

我喜歡和大方寬容、開放接納、有所堅持、做事認真的人共事和接觸。或許相同的性格和價值觀就像磁場,會相互吸引。同時,這樣的人也更容易遵守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比如:有效傾聽,除非對方要求 不評價他人,關注他人情緒,承認和尊重差異,等等。在微辣青年團隊協作營做協作者一年我訓練了這些能力。

(微辣青年團隊協作約定)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這個時代越來越鼓勵人的個性化,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一個團隊去完成,如何從人際網路中獲益、利用團隊更好地完成項目,同時抱有自己的個性,這是這個時代的青年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李穎生:如何尋找導師與構建個人發展網路?

萬維鋼《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世界》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14-10

陳虎平《打破自我的標籤》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16-01

GIF/1K

你有導師、教練或小圈子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途丁into 的精彩文章:

TAG:途丁in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