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事孱弱並不是宋朝滅亡的原因!

軍事孱弱並不是宋朝滅亡的原因!

宋朝不是因為經濟發達滅亡的,更不是因為太富有而導致軍隊素質下降而滅亡的。無論直接原因還是間接原因都論不上這兩條。

這裡也許需要先澄清一個比較常見的誤解:宋代的軍事實力本來不差,建國之初和遼的軍事競爭之所以只能平手而不能達成「收復燕雲」的戰略目標,是因為遼本身已經是和中原文明基本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大國(這個發展趨勢開始於唐中期,當時的東亞地區經歷了一個各民族政權文明水平普遍提高、格局逐漸趨向諸強並立的過程,遼的建國和發展就是這個趨勢的集中體現。對這點的具體分析可以參看《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和《盛唐時代與東北亞政局》),所以它與北宋之間的戰爭是兩個基本同體量同水平的大國之間的整體性軍事競爭,有勝有敗很正常。而北宋在伐遼之役中犯下的很多軍事錯誤,也不是現在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兵將分離」「看著陣圖作戰」,相反恰恰是分兵部隊不聽中樞指揮貪功冒進。——這也是晚唐五代以來,中原地區軍隊悍勇輕斗、富於冒險性的軍事風氣的延續,而非所謂的「積貧積弱」「宋太祖為了保皇位收兵權不惜削弱軍隊戰鬥力」造成的。

那麼宋朝真正的滅亡原因是什麼呢?

南宋且不提,只說北宋的滅亡原因——靖康之恥,其實就是當時的皇帝+頂層官僚犯了一系列豬都不會犯的錯誤蠢死的。比如該守的時候不守該跑的時候不跑;金人第二次圍城之前的好幾個月不整頓防務,反而貶斥李綱同時大搞內鬥;第二次守城戰最關鍵的時候弄一幫道士到城頭跳大神;城破以後金人一度不敢下東京外城城牆,但皇帝偏偏要去金營親自請降還去兩次結果終於被扣下了;金兵都破城了都在脅迫皇帝納降了,掌權官員還在東京城內大搞維和鎮壓自發組織起來反金的百姓和士兵,並且替女真人搜刮錢物人口不遺餘力,等等等等。具體的記載真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翻《三朝北盟會編》

總之,如果不是這些人一再犯蠢作死的話,靖康年間金軍至多南下打次草谷,決不至於亡國不說兩個皇帝還被金軍俘虜了。

至於為什麼當時的朝廷能集合這麼一幫蠢人作這麼大的死,真要挖根子的話,最遠需要追溯到王安石變法期間,神宗皇帝為了集權對當時政治體制的破壞。——北宋初、中期的制度架構中,文官集團通過對宰相權力的加強和台諫等渠道,對君權的約束是很強的,所謂「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在當時並非虛語。簡單點說,就是當時的皇帝並不能想幹嘛就幹嘛,很多事情必須文官集團集體通過,才能落實到執行層面。這樣的決策機制當然會在效率上有損失,但也能更多的保證政局穩定和不出大錯。

但到神宗朝,宋神宗為了推行變法,對前朝遺留的這些政治制度進行了很多改動,極大的削弱了這些約束。然後這種改動的影響持續到了徽宗朝,並且很不幸的被操守品行遠不如神宗朝君臣的宋徽宗及其寵臣們搞的更糟了——當時宋徽宗寵信的權臣蔡京順著神宗改革的勢頭,進一步強化了徽宗「御筆」的政治效力,使得大小決策均決於「上意」,於是北宋前中期的各種集體決策機制到此基本名存實亡;而蔡京本人則利用自己深受徽宗信賴的優勢,屢屢借「御筆」推行自己的意圖,把持了朝政,同時還繼續搞比起神宗朝更沒底線更離譜的黨爭和政治清洗。這一系列措施最終導致了徽宗朝人才選拔機制敗壞,朝堂上群小並進,最後形成的上層官僚集團既無公心和基本的道德底線,更無戰略眼光,因而才能湊出一幫奇葩,在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後和皇帝一塊兒屢屢上演前面所提及的開玩笑一樣的鬧劇,最終把一個有錢有兵有人心的大國生生玩死了。

所以如果南北宋之交的原始史料記載翻的多的話,不難發現當時真正具有挽狂瀾於既倒之能的政治人物比如李綱、宗澤等人,在靖康之變之前大都是沉淪下僚長期鬱郁不得志的人物。而當時比較得志的官員,即便品德尚過得去,能力和眼光也不行。這就是政治制度和政治風氣敗壞在人事層面的具體表現了。

總而言之,北宋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北宋的體制本身有問題,而恰恰是沒能維持住前中期較為良好的集體決策機制和政治風氣。其中後期對既有政治制度的改動太過輕率,把本來趨向於集體決策的決策機制又扭回了君主獨斷的路子上;並且開了不好的口子之後,又進一步被有手腕無公心的蔡京等權臣利用,最終導致整個政治體系的頂端都爛掉了。

而且這種爛還真不是體現在沒有行動力上,而是體現在沒有制約、沒有合理、通暢的批評和糾錯機制,所以順則百順;但一旦有了真正的危機,頂層領導者的判斷稍有差池,整個體系就會像雪崩一樣瞬間崩潰。

不是錢不夠,不是兵不夠多不能戰,也不是沒有人才,甚至不是沒有組織動員能力和凝聚力,是體制和體制頂端的領導集團出了問題。

至於體制又是怎麼出問題的,是因為具體的人。人本身的好大喜功、急於求成、目光短淺、私心自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和相互利用。

這點其實也符合政治的基本規律——再良好的制度設計,再強大的政治傳統,最終也是要靠人來執行的。所以真實的政治過程就是制度和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循環往複,片面強調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合實際。

反過來說,如果想保持一個良好的政治系統的話,制度也重要,人事也重要。所以它是一個要求個中人員永遠保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狀態的過程,「萬能靈藥」一樣的「規律」「教訓」和「方案」,其實是沒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明談史 的精彩文章:

杜月笙之子回憶孟小冬:與梅蘭芳分手不簡單,條件成謎
如果是這個人替代張學良掌權,日軍絕不能輕鬆佔領東北
朱元璋的「反腐敗鬥爭」讓人瞠目結舌
上海灘黑幫大佬黃金榮戴「綠帽子」始末
舉世聞名中日大血戰,全殲日軍同時,我軍拉下來500車戰友屍首

TAG:明明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