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能否被徹底剷除?
脫胎於「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伊斯蘭國」組織使國際恐怖主義由1.0版升級為2.0版,雖在2016年受國際社會圍剿遭重創,但對全球構成的威脅和造成的危害並未減小。隨著摩蘇爾收復戰和重奪「伊斯蘭國」組織「首都」拉卡的軍事行動相繼啟動,國際反恐鬥爭不斷取得進展。但國際社會不同層面的多個反恐陣營界限分明,共識多措施少的反恐困境依然存在,剷除「伊斯蘭國」仍然任重道遠。
有生力量遭受重創
「伊斯蘭國」在2016年遭俄、美等國圍剿重壓,實力大不如前。曾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地據守的10大城市已相繼失去6個,經濟收入嚴重縮水。目前「伊斯蘭國」雖仍控制著伊拉克5%和敘利亞60%的油井,但一些產油設施在空襲中遭破壞,石油產量大幅下降,加之敘利亞至土耳其的石油黑市聯繫被切斷,其石油收入銳減至少50%,不得不靠削減薪酬和在控制區強行徵稅維持運營。
除此之外,「伊斯蘭國」有生力量大量耗損。美國總統奧巴馬稱,截至2016年6月,包括二號人物和新聞發言人在內的120多名「伊斯蘭國」頭目和指揮官被擊斃;歐洲議會統計,截至2016年10月,「伊斯蘭國」在伊敘兩地損失人員達1.2萬至1.5萬。與此同時,因多國加強邊境管控,流入伊敘的外國「聖戰者」也由之前每月2000人驟降至50人。武裝人員折損又得不到補充,使「伊斯蘭國」不得不更多地起用童子軍來發動恐怖襲擊。
儘管如此,「伊斯蘭國」仍具長期作亂的能力。據俄新社報道,「伊斯蘭國」在伊敘還擁有1.8萬至2.2萬名戰鬥人員,這些人員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軍事素養甚至超過伊敘正規軍,擅長野戰和城鎮攻防戰。2016年12月11日,「伊斯蘭國」反撲重新佔據敘利亞中部古城巴爾米拉,讓一度勢如破竹的俄敘軍事行動陷入停頓。
隨著國際社會圍剿行動的繼續,「伊斯蘭國」在伊敘的活動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有可能化整為零,長期對抗。「伊斯蘭國」在戰略上,將由攻城略地轉向殺戮作亂;戰術上,由正面對抗轉向游擊周旋,自殺式暴恐襲擊成為其主要手段;戰場上,由伊敘向利比亞等地滲透轉移。目前,在利比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數量比2015年翻一番。德國中東問題專家梅耶爾稱,數千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已從敘利亞撤至利比亞。
影響力仍不可小視
雖然「伊斯蘭國」走向滅亡看似指日可待,但由於它已在全球建立起恐怖網路,其影響力不可小視。加之「伊斯蘭國」產生於中東亂局,壯大於派別爭鬥,只要中東動蕩不平,宗教、教派之爭不休,「伊斯蘭國」就很難被徹底剷除。
其一,「伊斯蘭國」恐怖模式仍持續發酵。「伊斯蘭國」「建政立國」戰略被效仿:「博科聖地」「索馬利亞青年黨」「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等均割據一方,宣稱封都建政,推行恐怖主義。
其二,「伊斯蘭國」仍有策劃恐怖襲擊或蠱惑人心的能力。「伊斯蘭國」影響力在短短兩年內快速擴展到世界多地,30多個恐怖組織加入或效忠,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聖戰者」紛紛投靠。2016年5月,為轉移伊敘軍事壓力,「伊斯蘭國」發布域外「聖戰」號令。隨後,塔吉克、土耳其、孟加拉國、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德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國相繼發生或破獲由「伊斯蘭國」發動的恐怖襲擊。法國國防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稱,「由於被逼入死角,『伊斯蘭國』比以往更危險了」。
其三,「伊斯蘭國」仍將在網路空間活躍擴張。雖然「伊斯蘭國」在伊敘丟城失地、損兵折將,但其網路空間存在未被削弱。據蘭德公司研究顯示,「伊斯蘭國」在推特上仍擁有4.6萬個賬號,其中最為活躍的有500至2000個,這些活躍賬號每日發送推文150到200條。儘管推特不停地關閉這些賬號,他們很快又能以匿名方式申請到新的賬號或是把賬號轉移到更加註重「隱私」的網路平台。2016年7月,「伊斯蘭國」下屬的阿馬克通訊社發布一副網路版畫,顯示該組織網上招募的極端分子已遍布世界各地。
難以形成反恐合力
當前,國際社會不但在軍事打擊「伊斯蘭國」上形成同仇敵愾的輿論氛圍,而且也取得一定階段性成果。但各國各有所圖,將打擊「伊斯蘭國」作為博弈的工具。
在國際層面,美打擊恐怖主義主要出於主導國際反恐、確保本國利益的戰略考量。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雖揚言「把『伊斯蘭國』打得滿地找牙」,但提出的措施與奧巴馬無太大差異。俄出兵既有打破烏克蘭僵局之意,也有維護中東戰略利益之盤算。敘是俄傳統盟友,敘第二大港塔爾圖斯港是俄中東軍事存在及掌控地中海的重要戰略支點。因此,俄與美爭奪焦點是敘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前途。
在地區層面,打擊「伊斯蘭國」的中東參與者各有戰略訴求。沙特重在維護其伊斯蘭世界的領導地位,遏制伊朗,推翻敘巴沙爾政權;土耳其意在阻止庫爾德武裝坐大;伊朗藉機擴大什葉派勢力範圍,等等。
鑒於參與打擊「伊斯蘭國」各方均有更緊迫的戰略訴求,加之中東地區政治與教派生態失衡,各方力量利益紛爭不斷、矛盾盤根錯節,國際社會很難形成反恐合力建立高效一致的反恐機制。可以預見,2017年「伊斯蘭國」將持續遭到國際社會的嚴厲打擊,但其利用宗教衝突和大國角力等尋求生存空間、興風作浪勢頭不變。因此,國際反恐仍任重道遠。(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反恐問題專家李偉)
1月1日,一名伊拉克政府軍士兵在摩蘇爾東部與「伊斯蘭國」組織交火。(法新社)


TAG:參考視頻 |
※紫牛深度,伊拉克宣布「伊斯蘭國」滅亡,這是真的嗎?
※「伊斯蘭國」正面臨徹底失敗!但為何不能高興太早?
※「伊斯蘭國」在菲頭目或已逃離馬拉維
※美國支持「伊斯蘭國」伊朗是如何獲得直接證據的
※伊拉克:伊斯蘭國具備真正的國家實力,誰才是它背後的金主?
※土否認與敘庫爾德武裝停火 被敦促主攻伊斯蘭國
※馬拉維繼續激戰!「伊斯蘭國」在菲頭目或已逃離
※敘利亞內戰,為什麼美國俄羅斯都要打伊斯蘭國?
※脫離「伊斯蘭國」魔爪的摩蘇爾
※政府軍擊退「伊斯蘭國」反撲,伊拉克解放指日可待
※伊拉克媒體:「伊斯蘭國」承認巴格達迪已死
※俄羅斯也說「伊斯蘭國」頭目可能死了,專家認為國際反恐反而更難
※伊拉克清場之戰不手軟,「伊斯蘭國」武裝無一漏網?
※奧巴馬「武裝」了伊斯蘭國 特朗普認錯:別再這麼幹了
※從奧斯曼到伊斯蘭國:戰鬥不息的庫爾德傳奇部落
※俄「阿爾法」老兵:不排除地鐵恐襲系「伊斯蘭國」所為
※巴基斯坦一聖殿遭襲 「伊斯蘭國」宣稱負責
※敘利亞戰事:古城拉卡即將擺脫「伊斯蘭國」魔掌
※伊斯蘭國在莫斯科搞自殺式襲擊!已被安全部門成功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