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六君子楊深秀簡介 楊深秀是怎麼死的?如何評價楊深秀?

戊戌六君子楊深秀簡介 楊深秀是怎麼死的?如何評價楊深秀?



戊戌六君子楊深秀簡介 楊深秀是怎麼死的?如何評價楊深秀?


  楊深秀生於公元1849年,去世於公元1898年,山西聞喜人,字漪村或儀村,號孴孴子,是清朝末年維新變法派人士。


  楊深秀自幼聰慧,十二歲的時候便被錄為縣學附生,精通中西數學,為人正直不阿。光緒三年到光緒四年,山西發生巨大旱災,災情之大,世所罕見。「赤地千有餘里,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侵奇災,古所未見。」當時楊深秀正在京都,備戰科舉。此事傳至京城,楊深秀毅然決然放棄了科舉考試,返回家鄉,團結鄉里,共同抵抗旱災。


  如果你是一位高三的學生,明天就是高考了,想想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放棄高考?古時候的科舉比之今天的高考更加重要,畢竟今日的高考只需要等一年就可以進行考試。科舉取士,卻是三年為一輪的考試。當時楊深秀能夠毅然放棄自己的前程,選擇了回家贈災,只憑此就可以知道楊深秀個人品性的出眾。


  光緒八年,楊深秀被張之洞聘為令滿堂院長。光緒十五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後授山東道監察御史。光緒二十四年,俄羅斯要求中國割讓旅順及大連灣,上疏請聯合英國、日本拒俄。楊深秀不僅學識出眾,對世界局勢也有非常清醒的認識,讓當時許多人既讚歎又折服。

  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現在的中國已經不能阻擋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的不斷迫害了。如果要抵擋帝國主義各國的不斷蠶食,只能增強自己的國力,讓外國知道中國是難啃的肉骨頭。而要提升國力,唯有變法圖強一條路。並且因為當時有日本的明治維新在前,中國許多改革派人氏都希望從日本的變法吸取精華,促進中國的改變。


  楊深秀便是當時的有志之士之一,他是維新變法中的代表人物。隨著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一起,上書建議光緒帝變法。得到光緒帝同意之後,變法開始進行。他先後上疏請更改文體,不採用八股文,後又針對教育,提出設譯書局、派皇室遊歷各國、派遣留學生等建議。


  維新變法雖然拿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但是從新法開始實施的開始,就受到了頑固守舊派的奮力阻撓。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人氏的勢力,明顯大於改革派。因此這場變法維新運動名,最終只進行了一百多天就失敗了,在歷史上留下「百日維新」的稱號。


  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奪回了政權,維新派人士大多數都被慈禧逮捕,就連光緒皇帝都被慈禧太后圈禁。楊深秀作為變法人士,在得知光緒帝被廢之後,不但沒有保全自身,反而挺身而出,質問慈禧太后光緒帝為什麼被廢。同時要求慈禧太后撤簾還政於光緒皇帝。


  毫無疑問,楊深秀此舉大大的觸怒了慈禧太后。楊深秀作為維新人士本來就為太后所惡,此時又站出來,等於是直接撞在了槍口上。楊深秀被捕下獄,在獄中留下了著名的《獄中書》。

  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


  自曉龍逢非俊物,何嘗虎會敢徒行。


  聖人豈有胸中氣,下士空思身後名。


  縲紲到頭真不怨,未知誰復請長纓。


  光緒二十四年,楊深秀與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一同問斬與北京菜市口。為了維新變法而犧牲的六人,被後世尊稱為「戊戌六君子」。為了祖國的未來,而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是後世的我們需要敬仰和讚揚的。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