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是寫意的大智慧
閱讀中國,悅讀經典
中國寫意藝術的精髓在哪裡?如何創作意向才能達到至簡的境界呢?今日推送李燕先生和徐德亮先生在北大博雅講壇82期上的講座實錄。
大膽取捨,為我所用
李燕
藝術創作中的意象怎麼達到簡練的效果呢?要敢於大膽地取捨,合乎意思地取,把它留下來,還誇張,不合我意思的我捨去。我原來想在黑板上寫,現在不用寫了。看見需要眼睛,就畫一隻眼,給一個側面的人,這就叫見,他不需要鼻子,不需要耳朵。直到後來我們標準的漢字,上面還是從目,一撇一鉤,那就是人,這就是意象。現在大字不也這麼寫嗎,這就是意象。
沒有腳沒有頭,什麼都沒有,肢體動作,大。中國人最信仰天,那天更大了,你怎麼表現?我們祖宗真聰明,腦袋上面加一橫就是天,什麼叫天,腦袋上面就是天。站立的「立」還是這個,底下加一橫就是立。你看現在立字還是那個形象。剛才(徐)德亮說古希臘、古羅馬,你從這一小塊殘塊,都能看出身體哪一部分。畫一個骨頭架子,主要的肌肉,從哪兒起到哪兒止,都熟透了,這就是科學的東西。你有這個基礎了,你知道它的客觀表象、主要特徵是什麼,進而你才能創造你的意象。意象里重要的一點就是善於誇張取捨,沒有這樣的一種觀念,你創造不出美。
同樣是月亮,客觀存在,如果你要沒有這種思想,客觀描寫月亮,月亮應該叫月球,因為它有時候不亮。它本身不發亮,是太陽的反光。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是怎麼形成現在還在爭論,它的體積、質量是地球的1/6。所以你到了那上頭,隨便可以跳起來,超越地球上任何一個跳高冠軍的,但是你不能生存,那裡沒有空氣,沒有大氣層,有的是輻射,遍地都是塵埃,連水也找不到,那裡沒有廣寒宮,沒有嫦娥,沒有玉兔,也沒有桂花樹,更不會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沒藝術的,沒意思。
文學裡四個字寫不完:風花雪月。為什麼?時代不同,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咱們課本上都有,蘇東坡看著月亮圓難受,他官運不濟,老調動,最多時候剛坐了一天就調動工作,想自己家裡,月亮圓了想家裡,見不著,所以就埋怨月亮,「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何事長向別時圓?」你為什麼在我和親人分別的時候圓呢,你不是成心氣我嗎?我不看你了,躺下睡覺了。他不說他是輾轉反側失眠,說「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亮已經落了西山,他側臉月亮還照著他,討厭,一種討厭的心情。失眠長了之後就清醒了,清醒的結果就恢復理智,這時候他想,別埋怨月亮了,虧得有月亮當中介,我看月亮的時候,我的親人也在看月亮,所以最後的結果,最後兩句大家都知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看在他心目中月亮是這樣的形象。
還有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心理,古今中外都是這樣,搞對象,談戀愛,誰也不希望有第三者旁觀,沒有兩個人談戀愛,打著追光燈,大家圍一圈看的,沒有。李後主和花蕊夫人倆人談情說愛,也是這個心情。可是恰好那天月亮照著,討厭。所以他的文學作品裡,把月亮說成什麼呢?「一點明月窺人」,明月偷看我,誣衊月亮,在他心目中月亮就是這樣。到李白熱鬧了,什麼事到他那兒都熱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他很留戀剛才那一段朦朧中的美,但是酒醒了,那個美沒了。所以最後輸給月亮了:「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我們願意成為永遠的朋友,下次見面是在銀河的那邊了。這才叫藝術。其實哪有銀河,我小時候還能看見,現在霧霾,什麼銀河都看不見了,不存在了。要這麼較真,就沒有意象了。
不光寫意畫可以寫出意象,傳統戲曲也能,苦禪老人1930年受聘在西湖藝專上課,是全國可以說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把京劇移植到大學課堂的人。這是不是創新?但是這個創新不是憑空的,他說把一些好的東西挪到美術課堂,自己用自己的薪水組個班,組個班不是對外演出賣票,是動員大家報角色,然後大家演。最後苦禪老人就得出一個結論,京劇是寫意藝術,它是動的寫意的造形,我們的寫意畫是靜的。他說不懂得京劇藝術就不懂得什麼叫寫意審美,他給上升到這個高度。所以這是審美的意識。
在民間藝術里,只要出現形象,那意象可以講堪為教材。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講,我從36歲半進入教學領域,我是率先把曲藝里的好段子作為意象例證給大家舉出來的。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先生,專門說《武松傳》,他說的武松和《水滸》的武松是兩碼事,完全是他編的,他師父、師兄,一輩輩編的,一說說一個月兩個月,每次都是一個段落,都是除惡霸,替老百姓伸冤,那個語言非常豐富。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這裡面就出現老虎形象了。他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心情之下,在武松心目里看到的老虎,和你買張票看到的老虎不一樣。武松在酒家,酒家說我這酒勁兒大,三碗不過崗。武松不管那套,前三碗,後三碗,左三碗,右三碗,緊三碗,慢三碗,一十八碗黃酒喝了個光,喝完了酒問店家,你看我搖沒搖,他說不搖,你看我身子晃不晃,他說不晃。那我走了,別走,真有虎,貼了告示了。你是看我吃得多,喝得多,讓我在你這兒多住幾天,賺我店錢。我這好心當了驢肝肺了,要走走吧,好心救不了缺死的鬼。武松就邁開大步走,走著走著,這是誰家墊的驢糞,怎麼腳底下軟和,他不說他吃醉了,中間有的地方略去。走著走著眼前只見一片小松林,他找到一大塊石頭,就像一張床一樣,一大片松樹,這麼熱的天在這兒睡覺多好,三步並作兩步,把哨棒往旁邊一立,行李摘下來當枕頭,倒頭便睡。這時候老虎該出場了,這武松剛歇息,只覺得風吹草動,頭髮涼,「哞」一聲山背後鑽出猛虎獸中王,這武松定睛一看,這大蟲,身高足有三尺六,身長八尺也不攘,竄出一丈嚇破膽,蹦高六尺嚇得慌,血盆大口賽簸箕,倆眼一瞪賽茶缸,身上一道兒挨一道兒,一道兒黑來一道黃,腦門兒上頭寫個字,三橫一豎就念王啊。你再問,那武松,十八碗黃酒哪裡去啦?全都打汗毛眼裡出了個光!我是怕大家聽得不清楚,有點慢,他的原語速不是這樣的。而武松難在哪兒?咱們曲藝界講開臉,人物出場叫開臉,你描述這個形象,寫意重要的一點,苦禪老人說是「無中生有」。武松難在哪兒?每次都有武松出場,你得變換樣兒。
比如說大家心目里的武松,這是我們山東大漢。這兒用幕布擋上,前面有個引子,閑言碎語不要講,咱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這人殺了西門慶,接到孟州去過堂,到了堂上老爺就生氣,犯人為么不跪著,莫非地上涼得慌。衙役說,稟老爺,犯人跪在地當央了,跪下來了。耶,跪著咋比站著長呢。站起來,站起來,讓老爺我好好量量,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這麼長的漢子。老爺這裡一發話,忽忽拉拉武松就站起來了,兩個膀子看過去,腦袋瓜子到房梁。這就符合電影里仰視的主觀鏡頭,嚇一跳,很誇張。然後又一段出來,您還是這套不行,觀眾是非常苛刻的。你指著吃飯呢,你每回老就那點兒詞,你還會別的嗎?民間藝人可不行,下回武松又出場了,你還有詞嗎,還有,他從案上找。兩個人解著武松,走了一天,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見天色已晚,忽然看見前面小樹林有一村莊,高興了,趕快趕過去,到人家借宿一宿,討點吃喝。來了一家退休員外敲門,員工開門了,開門之後武松發現員外憋喪著臉,不高興,武松的脾氣,,人家讓咱住咱就住,不讓住別吊臉給俺看。員外說,客官有所不知,家裡有一小女,生得有一些姿色,被山大王看中,今晚就要來娶親,名為娶親,實為搶親,如若不應,全家性命難保,全村性命難保,正為此發愁呢,你們來了。哈哈哈,就這點事。員外說咱有禍,你怎麼還笑呢。旁邊的人說老員外你有所不知,這不是別人,大救星來了,這是景陽岡三拳兩腳打死猛虎的英雄武松武二爺來了,別擔心了,我們一天水米沒打牙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給弄點吃的喝的。員外一想,也是,我光顧著感恩了,茶水吃的還沒預備,他表現他的感恩心切。而且這時候也把你說進去了,你也替武松餓。整個心情揉在一塊了,這時候寫意就出來了。該剪的地方就刪去了,怎麼烹炸炒煮,過程都不說了,一句話,嘩啦一聲宴席擺上了。然後就吃,當然武松是主角,十八碗黃酒喝了光,又吃了十斤醬牛肉,來了十盤羊攀腸,花捲吃了一排筐,半斤一張酥油餅,雞蛋鴨蛋二百四,帶著兩層皮子肚裡裝,吃了這些還不算,又叫了二十四碗羊肉面,四十八碗羊肉湯,吃了這些還不算,找點便宜,又要了十六斤粽子,四斤糖。誇張,說到這兒高元鈞先生也樂了,怎麼那麼大飯量呢,一個人把我一個月口糧都吃了,一是武松餓點,二是大家也餓了,三是多說點吧,他還解釋這個,挺有意思。
所以寫意藝術在京戲裡那更是,京戲台上跟戲裡一樣,大空白。畢加索見了白石老人的魚和蝦,激動得不得了,說他分明沒畫水,可是把水表現出來了。其實寫意畫那一半是留給觀眾憑自己的生活經歷體會。德亮剛才講我上課不敢畫蝦須,蝦須表現蝦的動態,它在水裡走,不是游,是蹦。這是我們中國人聰明,你看錶現寫實有局限性,古希臘,古羅馬,小孩身上背一段肉翅,憑我們感覺那飛不起來,自由女神翅膀那麼大也不會飛起來。可是我們敦煌壁畫,飛天一個翅膀都沒有,就輕極了,就是宇航員失重狀態下,佛語講經,諸仙來聽,天花亂墜。天女散花,那姿勢,那個飄帶。到敦煌,你只要去,你是個真畫畫的,你不能不佩服古代的工匠,飄帶這一筆,你看不出介面來。就跟你學唱,拖腔,中間有時候換氣,你要不然憋死拖腔也拖不了那麼長。別瞧不起工匠,苦禪老人講文人畫和工匠結合在一塊兒你就高了,說文人不指著這個吃飯,隨便畫兩筆,但是修養高。白石老人的蝦須就等於敦煌壁畫飛天的飄帶。
主 題 圖 書
《李燕聊齊白石》:
齊白石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藝術家之一,但我們對他真的了解嗎?我們知道他畫蝦,他的蝦是怎麼畫出來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出來的?有什麼獨特的用筆方法?不同年代的蝦畫得有何不同?甚至,他究竟愛不愛畫蝦?他還畫過什麼?他畫畫的方法、步驟是什麼?他用什麼樣的筆和顏料?他有什麼畫畫的「秘方」?他怎麼教徒弟?等等。本書為相聲演員、主持人徐德亮對李苦禪之子、齊白石再傳弟子李燕先生的訪談錄,回憶了關於齊白石生活、從藝、傳藝的種種逸史趣事,並有對面世拍賣及家傳珍藏的齊白石畫作的鑒定,包括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傳統文化、書畫鑒藏大熱的當下,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李燕聊李苦禪》:
他是毛澤東同窗、齊白石首徒、黃胄密友、范曾恩師:張君秋敬他懂戲,侯寶林引為摯交,黃永玉認做知音,李連杰與之論武。此人是誰?現代書畫家、美育教育家李苦禪先生。本書為相聲演員、主持人徐德亮對李苦禪之子李燕先生的訪談錄,回憶了關於李苦禪生活、從藝、傳藝的種種逸史趣事,並有對面世拍賣及家傳珍藏的李苦禪畫作的鑒定,包含有趣的歷史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傳統文化、書畫鑒藏大熱的當下,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閱讀中國,悅讀經典
作者:李燕
編輯:守拙堂陳嶠


※蘇州名家車前子新書對談:蘇州如何分享了江南的美與病
※唯母愛真實而永恆
TAG:北大博雅講壇 |
※湯立 可愛的大寫意
※大寫意不是隨意,齊白石手稿曝光
※寫意的人生與大寫的情懷!
※不會書法的寫意畫,是「偽寫意」?
※篆刻也有寫意的
※大筆鑄真魂——吳悅石先生寫意人物的精神指向
※寫意三彩——郭愛和
※漢字不僅是表情寫意的符號還蘊藏著玄機
※大寫意與中國畫的大師之路
※李苦禪大師寫意畫,每一張都是精品!
※寫是用筆,意是造境,這幾幅寫意畫,讓人看不夠!
※王鴻勛大寫意畫展精彩亮相
※工筆,半工寫,小寫意,大寫意畫法的區別
※寫意用墨的5大特性?
※中國人才懂的意境,寫意山水!
※李苦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
※寫意是中國畫的精神所在
※大寫意最應該強調的是什麼?
※大寫意的電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