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綜合台媒報道,曾任台灣「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於1988年1月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安排下出境到達美國,29年後的今天(1月9日),他通過越洋視頻首度公開亮相,提到兩個當年美國人會找上他的原因,以及為何當年辭職信寫下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民進黨。張憲義表示,當初離開台灣,是擔心政治野心人士利用核武,沒辦法造福台灣老百姓,會造成安全威脅。他還稱,願意露面,並不是要為自己平反。


1988年1月,張憲義上校棄職潛赴美國,美方隨即會同國際原能總署,前往台灣核研所拆除重要設施,致使台灣研發核武的計劃終止。28年後,張憲義在美國接受台灣「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陳儀深的訪問,詳細敘述當初的心路歷程,專書《核彈!間諜?CIA》由台灣遠足文化出版,1月9日在台灣舉行新書發布會。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張憲義在新書發布會現場的視頻/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陳儀深在新書發布會現場/來源:台灣「中央社」


棄職赴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民進黨」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張憲義大學畢業後,1967年到1988年參與台灣島內核武器研發工作。為何被CIA看上?張憲義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與「前中科院長」唐君鉑的關係,唐君鉑是他的恩師;二是1979年12月「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EdwardTeller)訪問核研所時,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問:氫彈從核分裂彈引發出來,這過程中有沒有不為人知的穩定程序在裡面。他說,當時泰勒驚訝地看著他,並稱就算有也不能講。時任核研所長錢積彭,事後也沒有責怪他的大膽提問。


張憲義認為,自己應該就是從那時起被列入美國黑名單,1988年事件的震撼力應該不比北韓核試驗來得差。他稱,負面來看,核武研發在台灣終止了,正面來看,台灣核武研發的製作能力得到國際間高度評價。


採訪者陳儀深在書中介紹,根據軍方報告,張憲義出走時留在辦公室內的辭職信內列出五項理由,前四項都是對服務單位的不滿,第五項就是「民進黨」。據「中央社」稱,這次張憲義接受訪問時坦言,他對自己感到驚訝,當初為什麼會把民進黨寫在裡面;當時他擔心的不是民進黨,是擔心政治野心人士,包括軍事強人在內;什麼黨都無所謂,他在意的是政治野心人士的利用,沒辦法造福台灣老百姓,會造成安全威脅,前「總統」李登輝或前「參謀總長」郝柏村的名字都沒有在他腦內,只有政治野心人士在他腦內。當時民進黨已經成立並崛起,他也擔心未來民進黨如果執政,卻因擁有核武而採取冒進策略,將危及台灣安全。

「台美雙贏,何來『叛國』?」


對於被批評「叛國」,張憲義非常介意,強調自己沒有違反蔣經國「不製造核武」的政策號召,自己最多背叛的只是老長官郝柏村的企圖心,因為如果台灣真的實現核武,可能給「大陸犯台」製造借口。


張憲義透露,雖然蔣經國公開宣稱過「『中華民國』有能力製造核武,但不製造」,不過1986年郝柏村巡視核研所時,對所方報告「可在3-6個月內完成核彈」表示肯定。張憲義稱,從郝柏村與核研所人員的角度看來,認為這些都只是精進「國軍」戰力,並沒有違反蔣經國的指示,但對美方而言,卻是踩到紅線。


陳儀深表示,「評價方面,除了建議讀者設身處地回到受訪者的時空,也共同來思索今日和未來台灣的需求。1988年蔣經國去世之際,掌握軍權的主要是『參謀總長』同時兼任『中科院』院長的郝柏村,誰能預知李登輝接班順利並開啟台灣民主化契機? 所以在那前景不明的時刻,張憲義認為,他接受美國CIA的要求和安排而出逃,阻止台灣核武的進一步發展,等於幫李登輝移走一顆燙手山芋,結果應是『台美雙贏』,並沒有背叛『國家』或台灣人民的利益,頂多只能說背叛他的上司郝柏村。這樣的角度至少得到我的尊重。」


台灣不能放棄核能科技研發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台灣有沒有與以色列、南非合作發展核武?張憲義回答,台方的確與南非、以色列有往來,但雙方間有沒有具體的核武研發計劃,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另有記者問,台灣應不應該有核武?張憲義反問稱,「有核武」的定義是什麼?是有這個潛力,還是製造出來可以試爆的?以色列是個好例子,它確實有核武,但沒有經過試爆,因為以色列的工業已經到了那個水平,是水到渠成的東西,「威脅性比有一個彈頭擺在飛彈上更大」。


張憲義到美國後,繼續從事核能研究。在陳水扁停建「核四」(註:第四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新北市貢寮區)時,他曾寫信給「總統府」表達反對,也強調具備核子實力,是一種保護安全的威嚇籌碼。不過在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張憲義的看法趨於保守,他認為台灣面積太小,一旦發生核災還是難以承受,如果國土有日本般大小,就有本錢走核電路線。


但即便如此,張憲義仍然認為,即使不用核電,台灣也不能放棄核子科技研發。他認為,台灣的反核人士,往往過度極端,把核能醜化到是萬惡不赦,連和平用途都一概反對,不能以理性態度看待核能的優點與缺點,他認為十分不妥當。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陳儀深(左)與張憲義(右)/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兩蔣研究核武絕非「玉碎」


當初曾在核研所服務、也是軍方公費送到美國攻讀核工的賀立維也出席了當天新書發表會,他近年來支持台灣反核運動。


賀立維認為,張憲義當年是一位陸軍上校軍官,是一個核武研發任務的執行者,但是「國家」要不要發展核武,是「三軍統帥」的決定;張憲義的行為是替當年的「最高統帥」做了一個決定,導致台灣核武研發的成就瞬時毀滅。


他還稱,自己很好奇這本書出版後美方的看法如何,張憲義現在是美國公民,自然要遵守美國的遊戲規則;應該是得到CIA的默許才可能這麼做,書中內容自然也不可能逾越CIA的「紅線」。


賀立維表示,既然這件事已被公開在檯面上了,台灣方面的態度又是如何,尤其是「國防」等單位,是將這一段歷史列入檔案?還是列入對「國軍」官兵心理建設的教材?它對現有「國軍」官兵的士氣影響又如何?若有官兵好奇問長官對這件事的評論,長官們是否有一致且妥適的說法?相信目前「國防」武器研發的相關單位與科技人員,可能也很想知道這個答案。


賀立維還稱,留學期間中情局就和自己接觸,對方甚至以美女相誘。不過,張憲義稱,自己從未碰到如此情況,中情局對於在美國攻讀核工等敏感科技的學生,通過各大學與教授就能有所掌握。何況留學生回國之後發展情況不一,不必急於立刻布線,例如自己是到1982年才與中情局接頭,1984年中情局對他進行測謊,然後才視為自己人。


另外賀立維認為,當初兩蔣研發核武科技,但缺乏投射核彈的載具,是為一旦大陸攻下台灣時用來「玉碎」同歸於盡。張憲義對此非常不認同,他表示「中科院」成立時設立三個研究所,第一所是核能,第二所是飛彈火箭,第三所是電子。其中核彈的投射載具,就是二所的責任。雖然「天馬導彈」受限於美方壓力無法完成,但是研發核彈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炸自己,這種看法不但沒有常識,更是羞辱參與核能研究者的良心,「難道一定要具備投射能力才能夠造核武嗎?難道我們有能力,就一定要把核彈製造出來?」


張憲義稱,之所以會有「玉碎計劃」的誤解,是因為有一年,位於龍潭的「陸軍司令部」(當時稱「陸軍總司令部」),要與「原子能委員會」、核電廠與當地醫院,舉行擴大的核生化防護演習,地點在員樹林(核研所所在地)。一般演習都要模擬災害發生的情景,為讓各單位知道災害的範圍,因此便向「中科院」要求核生化、原子彈爆炸威力模擬的數據,以設定演習目標。核研所便以龍潭地區地圖為底圖,提供計算後的威力圖,讓他們了解核爆的威力、範圍、影響程度,進而擬定演練計劃。結果卻被人誤解為,如果原子彈送不出去,就要在龍潭自爆。


他還透露,除了「天馬導彈」之外,當時還在研發中、尚未升空試飛的IDF戰鬥機,也被考慮作為核彈的載具;曾計劃將核彈小型化,裝入戰機的副油箱內,但如此一來航程不足,因此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機員可能在歸航半途就必須跳傘。



台灣核武專家逃美29年後揭內幕:與擔憂民進黨有關?


張憲義赴美後與太太合影/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新書簡介:


1964年大陸完成原子彈試爆,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蔣介石開始密謀發展核武。蔣介石逝世後,蔣經國繼承遺志,在美國既不鼓勵也不阻止的態度下,台灣逐步實現核武計劃,卻不知不覺地踏入美國的核武紅線。


從1960年代開始的核武計劃,台灣積極培養核武人才、秘購研究器材、建設核能設施,到了1980年代末,眼見核武研發即將大功告成。然而,此時台灣政局正面臨蔣經國執政末期的混沌情勢,是否能繼續發展核武的計劃,已來到關鍵時刻。


但是,萬萬沒想到,台灣苦心栽培的核子工程人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1988年1月9日突然舉家離台赴美。隨著張憲義的離去,台灣的核武研發成果遭到美國全面封殺,最後胎死腹中,蔣經國死後的台灣政壇繼而陷入政治紛爭。


張憲義赴美後,不僅打亂台灣發展核武的布局,也為蔣經國逝世後的台美關係投下一顆震撼彈。


事隔三十年,張憲義事件始終籠罩在政治陰謀、台美諜戰的謎團之中。身為頂尖的核工科學家,張憲義是否真是美國安排潛伏在台灣的「間諜」?張憲義是否帶走台灣最高機密的核武研發資料,並泄漏給美國政府?


本書是張憲義離台赴美後,首度接受口述專訪的內容。張憲義親自解密多年來籠罩在他身上的眾多謎團,檢視自己爭議的一生,也以參與台灣發展核武的親身經驗,披露台灣核武事件的真相與他的心路歷程。


張憲義


台灣人,1943年生於海南海口市。中正理工學院1967年班物理系畢業、美國田納西大學核子工程碩士、博士,長期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1984年升任該所副所長。


張憲義是台灣政府培養之一流核子工程人才,也是台灣秘密核武計劃關鍵研發人員。他在1988年1月9日突然離台赴美,美方因而確認台灣發展核武的決心與能力,於是台灣的核武計劃遭到封殺。1990年起,張憲義在美國愛阿華州的國家實驗室繼續從事核能研究,專註於第四代核電廠技術的開發,也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13年退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外媒:十多架中國軍機飛越蘇岩礁 韓出動戰機應對
科技怎麼這麼黑 擺「剪刀手」拍照可能會被盜取指紋
中國海軍三艘軍艦穿越津輕海峽 遭日艦機跟蹤監視
印度有意研製國產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一坑未平又開一坑
美軍宣傳片中出現疑似巡邏機跟蹤中國核潛艇畫面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民調:近六成日本人對未來日美關係表示擔憂
俄羅斯出口艦關鍵設備首次採用中國的 美日開始擔憂了!
中國7年向矽谷投300億美元 美軍擔憂「滲透」
解放軍這一武器為何落後美俄20年?中國軍迷表示十分擔憂了
川普申請113個商標 8個被中國批准 引倫理學家擔憂!
俄媒:日本擔憂俄中「蜜月」關係 要與中國競爭
美刊稱美印軍事合作或「大躍進」:中國擔憂日甚
曹璐:韓女團中國籍成員出道6年零收入 擔憂明年會餓死
美或將重啟F22生產線,應對殲20帶來的壓力,美專家表示擔憂
2017年解放軍要造50艘軍艦?美稱中海軍異軍突起令其擔憂
印度擔憂威脅國家安全 擬驅逐4萬名羅興亞難民
中美軍營只差3英里,美軍非洲司令部擔憂
美媒開始擔憂:中國這項武器將徹底搞垮美國
美國的擔憂。東風21d竟是專為美軍航母製造?
2018年中國可能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美國擔憂太空安全
美媒:中國超算能力全球領先 美擔憂國家安全受挑戰
為什麼俄和中國都應擔憂美海軍陸戰隊F-35戰機?
美軍官員聲稱擔憂中國直接攻擊美國本土,每年要建造兩艘核潛艇
美國海軍十分擔憂:中國在南海布放12架神秘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