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傅適野


1月7日下午,由豆瓣閱讀主辦的首屆科幻論壇「近未來的無窮可能」在北京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科幻小說作者齊聚一堂,圍繞科幻小說怎麼「寫感情」、近未來科幻中的「異化」主題以及虛擬現實到底是超級虛幻還是超級現實這三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宇宙量級的感情究竟該如何書寫?

雖然很多科幻迷吐槽劉慈欣在處理《三體》感情線時的理工直男思維,但也有很多人在看到,整個宇宙都會為你閃爍以及送心愛的人一顆恆星,這是一種何等高級的示愛手法。這還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拿宇宙做個道具,就足以讓人感動。那麼人與外星生物的愛情究竟如何?該如何書寫?科幻作品中是否應該討論感情?究竟是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還是蹭著言情熱度的科幻?科幻和愛情這兩種元素在作品中該如何平衡?第一場的主題討論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劉慈欣《三體》

在科幻作家阿池做的主題發言中,他首先羅列了科幻作品中感情的可能性,即互相之間可能發生情感的對象有外星生命、自然造物、機器智能和人造生物這幾種。而常見的情感模式則由認識、相處、凝結和分離組成。科幻作品中感情的獨特性在於遙遠的時間和距離,動輒是以光年這樣的單位計算的。同時,迥異的物種和與他者的遭遇也是科幻作品中的感情描寫可能帶來的驚喜之處。最後作為編劇的阿池將話題泛化到所有的文學作品,即感情的基礎往往都是誤會,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去製造誤會。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以另一種智慧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成為了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大的挑戰。


創作科幻作品時是否會有意識地處理科幻和愛情的部分?阿池認為這兩者很大程度上是相關的。技術不一定因感情而起,但技術肯定會對感情產生很大的影響。科幻作家張冉則認為愛情最動人的地方是困境,科幻是製造困境的手段,所以科幻和愛情不能割裂。平時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都很小,可是在科幻作品中,可能相隔就是幾個星系或者幾個光年。


科幻作者Radiogaga表示,愛情是將讀者帶入小說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個人創作中,他把感情放在科幻的核心,有了好的感情體驗才有代入感,科幻的背景就不會太明顯。這個時候,科幻就發揮威力。因此,科幻和愛情沒有必要分得很清楚,如果可以寫出不可思議的無法理解的感情,並且可以自圓其說,讀者就可以體驗到作者創造出的未來世界的精神內核。科幻作者朱一葉則用了一個比喻來表示兩者的關係。她說如果科幻小說是一道菜,情感就是鹽,科幻就是食材。科幻是小說的一種,也是文學藝術的一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的情感訴求,所以情感也不可或缺。


當我們談論異化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馬克思提出了「異化」這一概念,但當我們在談論異化時,尤其是在科幻作品的語境下談論異化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第二場討論即圍繞這個問題展開。

主題發言人、科幻作家陳楸帆首先針對異化這個概念,做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梳理。陳楸帆表示,中文的一個特點是有時候詞意模糊,這種模糊有的時候會產生語言上的美感,但在另一些時候,卻容易造成概念的界定不清。因此討論異化的時候,陳楸帆從英文定義入手,按照時間順序闡述了異化的四種含義。


首先,按照古希臘的詞源,異化說的是人遠離神和疏離神的狀態,即alienation。後來的盧梭、馬丁·路德以及黑格爾所講的異化,都取這個意思。到了我們熟悉的馬克思,他將異化定義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通過勞動創造的世界變成異己的,人與其他人相分離,與自己的勞動相分離,與自己創造出來的勞動產品相分離,進而最終與自己相分離的過程。陳楸帆認為,不僅僅是資本主義制度,每一個試圖把個體作為零件嵌入大機器的體制中的做法都不可避免地帶來異化,例如著名的作品《1984》和《美麗新世界》。


第二種定義側重強調異常,即常態的對立面,abnormal。這裡就存在一個他者的概念,即誰站在何種立場和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決定了何為常態以及何為異常。


第三種定義更加側重時間性,是從進化論的角度切入的。這裡的異常意味著變異,即mutation。究竟是自發的變異還是由於外界環境導致的突變,這裡就存在自身和環境的一種選擇。


最後一種即是現在十分流行的後人類視角,post-humanism,側重人類由於技術手段導致的從心理層面到生理層面再到社會關係層面的一些變化。近些年紅火的AI題材,以及最近熱播的《西部世界》《黑鏡》劇集等都可以歸類到這個範疇。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黑鏡》第三季劇照


最後陳楸帆總結,在不久的將來,異化會越來越快地和常態進行交替更迭,很多人們以為是異化的東西會變成常態,到時候究竟何為常態,何為非常態,其中的邊界可能需要重新商討和定義。陳楸帆最後說,人類就是本雅明說的天使,是背對未來的,而科幻作者就是那些會時不時回頭看看的人。

美麗新世界還是大同社會?


關於虛擬現實的討論承接了陳楸帆所談到的異化的第四種,即後人類視角。當VR和AR技術開始普及,當Google眼鏡可以為人類製造新的夢境,當人類沉醉於Pokemango中無處不在的小精靈,當有一天《黑鏡》中場景變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類將何以自處?這一切到底是虛幻,還是真實?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黑鏡》第三季劇照


作為這一場主題討論的發言人,科幻作家夏笳做了題為《美麗新世界還是大同世界》的主題演講。夏笳認為討論VR技術需要將其放在一個大的媒介變化的背景中。其實VR技術並非最近才興起的,夏笳從雨果·根斯巴克於1965年發明的電視眼鏡講起。但在根斯巴克的時代,VR技術並沒有變得普及,也並沒有成為一個引發高度關注的社會議題。在短短的半個多世紀中,人們開始對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關注和討論進入了日常生活。



科幻作家如何書寫宇宙量級的感情和人類的異化?



VR技術將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媒介轉型的背後發生的真正變化是由馬克思所說的形式吸納變成了實質吸納。形式吸納即資本向資本以外的東西擴張,包括圈地運動,黑奴制等等。馬克思當初認為當形式吸納達到極致,就會轉為實質吸納,即向我們的日常生活、情感、身體、內心、語言、符碼等非物質的形式擴張。因此所謂的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相比工業社會和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資本擴張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這樣的變化落實到科幻小說中,體現在雨果·根斯巴克所處時代的科幻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科學發明,能源製造業和交通業等都是當時特別流行的主題。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出現了賽博朋克主題的小說。這些小說更關注生物和信息技術,都非常緊密地和資本的實質吸納聯繫在一起。落實到異化(馬克思所說的異化)上,在形式吸納的時代,最主要的異化方式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即人的血肉之軀被大機器吞吐。而今天的異化則是《黑客帝國》中的「母體」,不需要我們做任何體力勞動,而是不斷吸納我們的情感、記憶和腦電波活動。


夏笳認為VR技術敏感的原因之一在於,在今天這樣的形式下,VR技術和資本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了使人異化的強大力量。在這種情況之下,人類的出路何在?是像《黑鏡》第一季的第二集中那個在後消費社會營造的封閉虛擬現實中不斷買買買,在消費中實現自己,最終因為安樂而自我麻痹的主人公?還是《超感獵殺》中通感的八個人通過超級媒介技術進而共享一種「世界感」?夏笳認為後者提供了一種突破階級、性別和性向的鬥爭和解放的方向。相比於力圖表現後現代社會中技術為人類製造的種種困境的處境,夏笳更期待看到一種更為樂觀的大同世界的可能性。


(原標題:科幻作家們怎麼書寫超越星系和光年的愛情以及人類的異化)


來源:澎湃新聞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互聯網熱訊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互聯網熱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奪走人類感情的怪獸,被奧特曼的愛感化
人類的性植根於愛侶之間的感情
思美人昭碧霞和屈原的夫妻感情如何?
異地戀的情侶,如何維護感情?
異地婚姻如何處理感情和性生活?
人性漫畫《感情》這機器人成精了
李雲天靈異學:什麼是和合術?夫妻與感情能和睦?
《雷神3》曝新劇照,綠巨人常人形態,洛基女武神要有感情戲?
現實中的機器人,真的會與人類產生感情嗎?比如變形金剛
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感情生活真的如「馬震」一樣激情嗎?
原創:保姆縱火——讓人性的歸於人性,感情的歸於感情
鬼故事:感情的遺物
濃郁的感情積澱,美國插畫師的寫實版畫|藝術捕夢
《我的前半生》:女人該如何掌控感情和人生?唯有贏得精神和物質獨立才最好命!
重感情的人都是什麼樣的?
狗和狗之間會產生類似愛情的感情嗎?
《權力的遊戲》小指頭對珊莎的感情是真的嗎?
什麼是無情世界的感情?
《洛神賦》為誰所作?曹植和嫂子甄洛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