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專訪」韓娜:雕塑 — 照進現實的光束
韓 娜
1986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
2011年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導師李象群。
藝術家,雕塑家,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展示藝術研究所設計部主任。
曾設計並製作貴州省遵義市遵義會議紀念館序廳大型敘事浮雕、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博物館大型敘事浮雕等。
雕塑 —照進現實的光束
「藝術,點亮生命。」在現實大於夢想的當下,這句理想化還帶有些虛無主義的句子,顯得有些荒誕。但世上總有加繆這類的人物,為了「荒誕」而努力堅持。青年雕塑藝術家韓娜便是其中一員,對於她來說,藝術不僅僅點亮了她的生命,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韓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的作品表達了自己,也表達了自己對藝術、對生命的態度。筆者從她的作品裡,看到了她讀過的詩、過往的回憶、藝術至上的哲學以及雕塑技法的思索與沉澱。
詩意雕塑
韓娜雕塑作品中個性的表達離不開系統性的長期訓練。她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當代知名雕塑家李象群教授。「天賦很重要,但是對雕刻藝術來說,更需要時間打磨耐性。令人滿意的雕塑作品需要藝術家手塑泥胚,再由工廠加工成型,最後的作品是美學理念與現實工藝的結合。雕塑的製作過程,是時間的沉澱。」韓娜對本刊記者表述。
目前國內雕塑從業者基數較小,在純藝術領域亦復如是,女性雕塑家就更是少之又少。原因在於從事雕塑必須有十分紮實的美術功底、專業的雕刻塑形技巧、發散的藝術創意、有深度的藝術內涵、長久的熱愛,還要有過人的體力。在雕塑台上一站常常就是十幾個小時,還要經常自己動手搬運泥料,即使是成年男性都會覺得力不可支,更何況作為傳統文化意義上代表「柔弱」的女性。「我感到幸運,能克服以上的種種而從事自己熱愛的雕塑事業。」韓娜笑著說。
韓娜_嗩·吶_88X88X42cm_鑄銅_2011年
《憶?鼓》、《憶?傘》和《嗩?吶》等以孩童形象為主題的雕塑作品是韓娜本科的畢業創作。「孩童」天真無邪、活潑開朗,富有生命的朝氣,該系列的雕塑作品表現出了韓娜對於美好追求的藝術思想、紮實的雕塑技法以及久遠的雕塑傳統,該系列作品一經展出就得到了許多支持與關注,也為她接下來的創作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任何文化和藝術都有著「占語言」的現象,即某一位藝術家的某一主題作品獲得成功,該藝術家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一主題的話語權。《孩童》系列雕塑作品的成功,無疑使得韓娜在此類主題的表達中有了其「雕塑語言」的一席之地,維特根斯坦曾說過:「凡是能夠訴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都應該保持沉默。」韓娜對於《孩童》系列作品的雕塑語言表達,是較為符合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理念的。她覺得與其做出許多僅僅是姿態有區別的雕塑,不如去挖掘內在的一些可能。在接受老師專家建議的同時,她也有了涉獵其他主題的想法。韓娜對本刊記者說:「《孩童》系列作品受到歡迎,我在這個主題的塑造上越來越熟練,漸漸地失去了該主題創作之初的藝術衝動,害怕成為流水化的作業。雖然市場仍比較歡迎,但我自己知道,我進入到了自己的瓶頸期。」
韓娜_憶·鼓_110X88X88cm_鑄銅_2010年
韓娜_憶·傘_110X72X60cm_鑄銅_2010年
韓娜在研究生階段研究的方向是「女性人體」與詩意結合,這一題材非常廣泛,小到課堂寫生,大到古希臘的維納斯,每一位學習藝術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描繪過這一主題。毋寧說業內人士,即是普羅大眾也皆能道出一串著名的雕塑作品名稱,如盧浮宮的鎮館之寶《米洛的維納斯》、菲迪亞斯的《雅典娜神像》等,在經典林立的女性人體雕塑的細分領域,韓娜的選擇,建立在了自身強大的雕塑功底之上,又充滿了狡黠的智慧。她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女性人體雕塑這一主題的藝術及市場缺位,推出了《雲間聽雨》《海的方向》等優秀雕塑作品。比起西方女性人體雕塑表現的豐腴圓潤,她的東方女性人體雕塑則表現了東方女性的含蓄與柔美,寫實而略帶誇張的技法運用,描繪了東方女性的身材特點:骨架較小,偏梨形而非S形,四肢細長。在細節上的眼神傳達以及人物面部東方女性特有的羞澀等特點,都在她的作品裡被訴說得淋漓盡致。
韓娜_雲間聽雨_28X60X98CM_鑄銅_2014年
「我認為成熟的女性人體是一種天賜的美學,從小我們都在照片中看見過斷臂的維納斯,但直到我親眼在盧浮宮見到,我的靈魂才被深深震撼。」「那次之後,我看到我藝術上可以突破的地方,想用我自己的能力,把傳統文化中羞於表達的中國女性身體之美展現出來,告訴大家,告訴西方,即中國女性的人體,很美。美在內心的渴望和行為的含蓄之間的矛盾,這很有意思,蘊含著古老的東方哲學。」以韓娜的《雲中聽雨》為例,這尊雕塑,豐滿的臀部和不是很豐滿的胸部形成強烈對比,人物自然下垂的雙手和回頭張望的姿態被一雙東方女性結實有力的腿撐起,眼神中略帶猶豫,一位左顧右盼的東方女性形象活脫脫地鑄進了黃銅,彷彿有了生命,對此用一首漢樂府形容極為恰當:「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韓娜_雲間聽雨_28X60X98CM_鑄銅_2015年
「『孩童』『女性』在語境和文化中有著美好和溫暖的象徵。我還要繼續探討,以使得後續作品更為深刻。」韓娜告訴記者,旋又莞爾一笑,「雕塑,是可被觸摸的詩意。我希望有朝一日能達到這層境界。」
關於雕塑
在歐洲文明中,雕刻藝術在美學發展中一直佔據重要的位置。古歐洲建築材料,如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基本以大型的石頭為原料,這種原料易於雕刻,結合西方宗教、圖騰崇拜,雕塑藝術得以誕生髮展。中世紀宗教歷來強調教堂空間上的龐大、裝飾上的繁複以及神像上的莊嚴,以此描繪天堂的美好,強化教徒心中的聖念。時間序列中的古典主義、巴洛克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形成以及後期文藝復興中偉大的雕塑家如米開朗琪羅等人的出現,使得雕塑藝術達到空前繁榮。當代的西方很好地保留了這一偉大文明和工匠精神,在時下流行的電影中,甚至包括當代中國電影《命中注定》里,都有著辛勤雕刻教堂的勤勉工匠形象的描述。
反觀我國,商周時期青銅雕刻藝術發展較好,司母戊鼎展示了精巧的雕刻技術,先秦兩漢時期雕刻藝術日益精細,大作品如秦陵兵馬俑是典型代表作品,小作品如收藏界津津樂道的「秦磚漢瓦」。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大肆興起,在一段時期內大興土木、廣造塑像,後又被新的朝代大面積打壓,而後明清玉雕、木雕興起,又至近代受西方藝術的深刻影響。我國的雕塑藝術風格「多」而「雜」,不似西方有著主流文化及編年史上邏輯相連的「少」而「精」。對於多元文化且兼容並包的中國,雕塑藝術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於藝術風格不統一,而在於雕塑技藝上出現了斷代,這表現在雕塑藝術家的從業人數上以及該項藝術在中國歷史上的延續性中。採訪時,韓娜表示,由於雕塑藝術的門檻相對較高,製作工藝複雜,美術專業院校中雕塑系的人數連年生源較少,最終能以雕塑為業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作為一門有著優良傳統的古老藝術,雕塑藝術需要更多的力量推動其發展。
「雕塑藝術是一種具有相對永久性的藝術。繪畫、書法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能因為保管不善或是自然氧化而不易保存,而雕塑,無論銅質、石質、木質,保存下來的可能性都會大一些。歷代的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人類活動以及人類形象的歷史。」韓娜如是說。「我國的雕塑藝術有自己的風格,猶記得我年少時一次在莫高窟的學術考察,當保存相對完好的特級窟打開,我見到那些精緻莊嚴的佛教造像時,心中的震撼不亞於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見到了米開朗琪羅的《大衛》。」
「對於我個人,也許我終將不會成為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但我的一位老師曾告訴我,『哪怕心中還剩下一束光,也希望你把這束光帶給這個世界』。」韓娜表示,「這也是我畢生的藝術追求,但求勤勉行事,不問前程。」
現今的雕塑藝術,正如海爾的掌舵者張瑞敏說的「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那樣,「沒有成功的藝術,只有時代的藝術」。在韓娜這樣一位「80後」相對年輕的美女藝術家身上,我們也能看出這一時期的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特點,雖沒有現代先鋒的時尚感,或強調具有極大的視覺衝擊力,但是卻從不一樣的角度闡釋了韓娜個人及這個時代的青年不同的內在與審美。韓娜自述,在雕塑藝術中,她更偏向於創作可塑性強的銅雕。相對於木雕、玉雕等其他雕塑材質的選擇上,銅雕具有更好的可調控性,從而保證了更多的成品率。韓娜說:「銅雕的製作工藝在於早期用泥土塑形成泥胚,創作者可不斷調整,反覆手工操作泥沙打磨成型,再送到加工廠,灌注之以青銅。好的雕塑如令人沉醉的美酒,不但需要創造者的靈感、技法,還需要時光的發酵。人們通過味覺來品嘗酒里、時間裡的美好,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洞察和撫摸時間裡的詩意。一件雕塑作品,少則數月,多則數年,能得以傳世,更是上天的恩賜。一面是鳳毛麟角的傳世之作,一面是雕塑家的夙興夜寐,兩者相較,筆者心中不禁莫名悲涼。
「我的作品沒有太多的政治傾向和苦難感。」韓娜笑著對記者說,「也許是我出生的年代,對比上一輩物質方面相對豐富,沒有經歷過戰爭,也是精神食糧極大豐富的時代。我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最終都會歸結於『美好』這一終極目的,有點像詩人顧城的精神追求(笑)。現在的孩子也許更喜歡具有衝擊力的作品,比如暴力美學,極具誇張的風格或諷刺政治色彩濃烈的作品,以此獲得更大的感官刺激。但是,在這個不愁吃穿的時代,追求感官刺激和刻意追求傷痛美學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孤獨和痛苦?」
韓娜_海的方向_82X42X27cmX鑄銅_2013年
韓娜是一個樂觀的藝術從業者,在全程的採訪中不時綻放微笑。女性特有的細膩把美好溫暖的感情賦予到她的作品中,或許這樣的作品並不一定符合新興一代的審美需求,但是這個時代又終將去向何處?尼采大喊著「上帝死了」,結果他自己被自己的哲學逼瘋;拉普拉斯叫囂著「我們把上帝趕出了宇宙」;然後量子力學海森堡的「測不準遠離」又把上帝從宇宙的角落拉了回來。詩人從「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雞湯到「除了身體和憂鬱,我們一無所有」;哲學家們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理性,到福柯、德里達的理性批判,再到薩特、加繆的存在主義以及帕森斯的後解構主義,社會學家無法解釋後現代性的出路在哪裡,因為人類及人類社會本就是存在先於本質的一種現象。
韓娜把生命和生活歸結到「美好」,在筆者看來這是聰明的選擇,因為文筆描寫感官刺激強烈。如寫《個人的體驗》的大江健三郎,也終歸於平淡和主流,叛逆、對主流文化不屑一顧的《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最終也領取了原來的自我中最瞧不起的奧斯卡小金人。老子說的返璞歸真自有其道理。那麼,至於這個時代呢?以韓娜的雕塑作品作為一個縮影吧!去觀察、去觸摸,一個平凡的「85後」美女雕塑家作品中美好的感情和詩意。
來源於《投資與合作》雜誌 ,記者陳卓
相交不止於藝術
關注一下又不會SI
愛我就加我:yishuxiangjiao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Blinky Palermo 的抽象作品
※Hernan Bas 的繪畫作品
※John Anster Fitzgerald 的繪畫作品
※Vie Dunn-Harr 繪畫作品
※Michael Swaney 的作品
TAG:ArtBanana |
※科爾馬:童話照進現實
※照進 現實
※西葡記 歷史照進現實
※歷史照進現實:古人如何過「教師節」
※畫作里,看到中國夢照進現實
※深扒那些照進現實的黑科技!
※索通文苑 夢想照進現實
※美國的慾望如何照進中國戲劇的現實
※「讀書會邀請」科幻照進現實——《三體2:黑暗森林》
※大連姑娘王雅寧:當夢想照進現實
※宋仲基:夢想照進現實
※科幻照進現實,從《星際穿越》看生命科技創新風口
※外媒:遼寧艦讓中國海軍夢想照進現實比原裝版本先進太多
※陽光照進來 點綴黃與藍
※物聯網:讓夢想照進現實
※陽光照進窗里,將詩歌畫紙揉進記憶|讓江一燕讀你的詩
※藍海創意云:讓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夢想照進現實
※陽台花園與夢想照進現實
※《愛情公寓》胡一菲照進現實,婁藝瀟從琴棋書畫到競技體育都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