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宜昌民間消防組織——水龍段

民國宜昌民間消防組織——水龍段

原標題:民國宜昌民間消防組織——水龍段


據《宜昌市志》記載,宜昌消防事業源起清朝咸豐九年(1859年),當年城內西關外三元宮公所、西塞門外城側、北左門下首拐角城側備有手搖水龍,建巴簍(滅火用具)場3所及備用工具。同時,建有義務消防隊,一旦出現火災,臨時召集策應。


清末民初的簡易手搖水龍


清末至民國以來,宜昌的房屋大都是磚木結構,特別是沿江一帶都是竹木建成的吊腳樓。大東門外木橋、石板街和大、小南湖周圍,都是大片的板棚屋棚戶區。這些地段一旦著火,稍借風勢,一燒就是噼里啪啦一大片。受災區域多住著窮苦的貧民。火災後,按照相沿成習的迷信作法,災民要在火災廢墟上打地鋪露宿三天三夜,才能另找住所安身,其生活只能暫賴官府、社會賢達和慈善人士的微薄施捨。


辛亥革命後,宜昌鼓樓街「王恆升」醬園老闆王宏祥(字明卿),為防火防盜之事,聯絡全城各街區士紳,分段分街籌組水龍段,募集經費,購置救火器材,組織救火人員,訂出救火專責。按全市劃分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段管理,形成一個消防網。


清末民初使用的水龍機


各段轄區的經管牽頭人,多由該段有名望和實力的大戶擔任。如子欄位:縣府路一帶,陳錫周(同記花行業主);丑欄位:東嶽廟街一帶,馬文軒(馬正興雜貨號業主);寅欄位:大東門外一帶,周書齋(紳士);卯欄位:鼓樓街一帶,劉尊三(劉義記海味號業主);辰欄位:白衣庵街一帶,黃華卿(黃恆順油漆號業主);巳欄位:鎮川門河街一帶,王子蘭(王恆豫油行業主);午字上段:南門外漢景帝廟以上,胡式儒(胡鼎裕醬園業主)、傅陶卿(地主)、高紳階(紳士);午字下段:南門外漢景帝廟以下,劉壽卿(五金號業主);未欄位:縣城隍廟一帶,陳靖海(紳士);申欄位:天官牌坊一帶,童翰園(紳士);酉欄位:上河街水府廟一帶,羅德泰(紳士);戌欄位:西壩全島,陳汝君(紳士)、張協臣(教員);亥欄位:大北門外一帶,王養丞(勸學所長)、王子權(紳士)、朱家農(紳士)。各段經管責任人,除對地方治安、公益善舉、賑施貧困、排解糾紛等守土有責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公共防火事務,就是管好水龍段。


此外,外地駐宜客商組建有客幫救火組織,由三北輪船公司宜昌分公司經理任子卿,浙江富商屠惠僧和祥泰木器廠(浙江幫)經理張和泰等負責組成。怡和碼頭工頭陳耀鋒在大公路、力行街、隆中路一帶也組織了水龍段。



手搖水龍機的操作演示

當時,宜昌各界之所以對消防工作如此重視,是大家從慘痛的教訓中得出了普遍的共識,那就是「賊偷只一半,火燒就全無」。上世紀20年代木橋街一帶,30年代大公橋附近、康莊路湖堤街一帶,1947年10月濱江路街道兩側,均發生大火,每次被燒百戶以上。因此,建好設施完備、管理有序的水龍段勢在必行。宜昌水龍段的消防器材購置和設施建設的開支均由各紳商資助。每段都購有吸桶式水龍機一二部,帆布水管數條,水桶數十擔,斧頭、鐵鉤、鐵叉等破拆工具,還配有繩索、杠子、銅頭盔、竹安全帽等輔助工具,以及一面製作精細的水龍會旗。每段設有一水龍祠,存放這些救火器材,雇有專人保管,並負責救火後對消防器材的清洗和維修。各街頭巷尾用青石砌有蓄水池,名為太平池,平時保持水滿,非救火任何人不得動用。若要加水,臨時雇挑水工,憑竹籌碼兌取水費。各段另雇有專職更夫一人,薪資由他自己向各戶討收。更夫專司每夜打更巡邏,並照管街巷欄柵啟閉。不論白天黑夜,若遇火警,迅猛敲鑼,並高呼患火地點,急告居民人等合力撲滅。



民國消防隊的一般配置


每段有消防隊員一二十名,純屬義務性質,多是勞動群眾,尤以碼頭工人居多。一旦火情發生,消防隊員立即奔拉水龍機、挑水桶趕赴火場,很少有人借故不到的。他們在救火現場,都能奮不顧身,勇猛搶救,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社會良知的責任感和對受災戶的同情心。也有消防隊員為救火而殉職的,如抗戰前有個王姓啞巴,抗戰勝利後(1947年)有個陳少卿,就是兩個以身殉職的典型。宜昌水龍段雖是民間組織,但紀律還是很嚴的。發生火警時,特別是大火災,臨近各段水龍都要到場,哪怕火已基本撲滅,也要趕到,否則就要遭受處罰。同時,本管段的水龍要負責撲滅余火,不能隨便離開火場。


民國銅製消防頭盔


各水龍段到了下半年,還要舉行一次水龍比賽,消防隊員個個到場,看誰使用水龍機的水力大、射程高,擇優獎勵。年關前,還要舉辦一次水龍會,大擺宴席,請消防隊員聚餐。開席後,紳士們向大家鞠躬致謝、敬酒、祝詞,還專門邀請戲班演戲祝賀,以表酬勞之意,所有開支都由紳商解囊。


宜昌水龍段一直持續到民國20年(1931年)實行保甲制度時為止。後來的宜昌消防先後由民國27年(1938年)和民國35年(1946年)成立的宜昌防護團消防大隊和宜昌消防委員會承擔,這些組織的內設和分支機構幾經調整,逐步齊全,消防經費來自分會產業收入和樂戶稅捐,但不變的是,消防人員還是由義務參加的勞苦大眾組成,遇有火災事故臨時召集。


宜昌消防人員展示清末民初銅製水槍



宜昌消防人員演示清末民初銅製水槍的使用


2014年3月,宜昌市消防支隊在籌建市消防支隊隊史館的過程中,徵集到一支清末民初的銅製消防水槍。這支水槍全長約147厘米,重約2.5千克,噴水頭呈圓錐形,噴頭與槍身之間由一根直徑和槍身內壁直徑相當的銅管連接。當時,消防支隊政治處幹事徐紅詠為記者現場演示了水槍滅火的情形。只見他打來一桶水,抽出噴水頭,將水槍下部浸入水中,然後不斷壓下噴水頭,不一會水柱便從噴水口射出,射程高約5米。據考證,這把水槍就是宜昌水龍段在民國時使用的消防工具。


作者單位/圖片來源:宜昌市檔案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檔 的精彩文章:

漢口咸安坊小記
黃石市首個教師節
抗戰勝利後第一套印花稅票——「交通聯運圖」
竹溪「皇木」史考
京劇大師朱世慧演齣劇本及戲服捐贈儀式在湖北省檔案館舉行

TAG:讀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