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布雷頓森林貨幣戰」看人民幣的國際化

從「布雷頓森林貨幣戰」看人民幣的國際化

原標題:從「布雷頓森林貨幣戰」看人民幣的國際化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16年12月統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第一到第六的貨幣依次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加元和人民幣,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1.68%、31.31%、7.87%、3.16%、1.91%和1.68%。


實際上,美元在全球支付貨幣市場佔有率總體是呈下降趨勢的,但截止至2016年12月,其仍佔據了全球支付貨幣市場的半壁江山,人民幣與美元差了24倍有餘。由此看來,人民幣距超越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目標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

那麼,美元到底是如何統治世界貨幣市場的呢?如同現實中硝煙瀰漫的戰場一樣,貨幣市場上同樣存在著一幕幕不見硝煙的戰鬥。而在美元統治世界的征程中,「布雷頓森林體系」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路標。



布雷頓森林會議各國代表合影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戰後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二戰進入尾聲,戰後新秩序重新制定迫在眉睫,當時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代表受美國政府之邀在美國舉行會議,商討戰後經濟恢復和發展問題。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稅總協定作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它確立了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由此確定了美國金融霸權地位。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到世界貨幣的作用。該體系一直維持到1971年,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


美國為什麼要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雖然如今的英國已經在事實上淪落為二流國家,但是在19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控制了全球約1/4的地區,並且統治了全球25%的人口,美國人認為,只有終結英國這種霸權非常態存在才能最終確立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鼎盛時期的「日不落帝國」疆域圖


而美國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其在1940年代控制了世界黃金儲備的80%。美元也由此成為當時唯一可以替代黃金的貨幣,而英國因為深陷二戰之中,國力大損,英鎊再也無力支撐其世界貨幣體系。


甚至在會議舉行前,美國官員在對代表團成員發言時,更加赤裸裸地表示,這個會議就是要讓美國獲得戰後金融霸權,因為美國有足夠的黃金儲備。

英國方面雖然清楚知道美國的企圖,卻也是無能為力。「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確定了美元統治世界的地位。而英國因為勢微力衰,只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並且英國和英聯邦其他成員國之間在貿易上互相提供優惠待遇的制度,防止美國和其他國家勢力滲入英聯邦市場。


所以事實上, 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美國雖然取代英鎊成了最主要的世界貨幣,但是英鎊仍然是英聯邦國家的主要支付貨幣。此後的數年間,英鎊和英鎊區仍然是美元霸權的最大障礙。在1946年,英國戰後經濟困難,不得不尋求美國的援助,這給了美國掃除障提供了機會。



「英聯邦」成員國圖

那一年,美國政府一次借款英國37.5億美元的貸款,但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包括英國必須承認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領導權,並恢復英鎊和美元的自由兌換。結果導致英鎊區各國紛紛提取存款兌換美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英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了約10億美元,英國因此元氣大傷,英鎊徹底失去了與美元抗衡的能力。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誌,美元對黃金貶值,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同時日本,西歐諸國經濟開始崛起,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更加無力承擔穩定美元匯率的責任。1973年3月,西歐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英國、義大利、愛爾蘭實行單獨浮動,暫不參加共同浮動。其他主要西方貨幣實行了對美元的浮動匯率。至此,固定匯率制度完全垮台。


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固定匯率制的垮台,標誌著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瓦解。美元在世界貨幣支付市場遭遇重大挫折,而全球貨幣支付市場也開始進入「百家爭鳴」時代,人民幣也開始趁勢崛起。


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無疑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做出的重大認可,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支出, 2016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9.85萬億元;人民銀行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超過3.3萬億元人民幣;在東南亞、歐洲、中東、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23個國家可以便利境外主體持有和使用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同時,境內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企業約24萬家;新加坡和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自從有了大規模的跨洋貿易,有了全球經濟這個概念開始,各國對世界貨幣的爭奪就沒有停止過,從黃金、白銀到英鎊再到美元,而貨幣這隻隱藏在幕後手也一直在改寫著世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中國主導設立的「亞投行」,新加坡等眾多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設立,以及中國與多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簽署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一場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相信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或許不久以後的某一天,我們出國便不再需要兌換美元,而人民幣將會真正成為全球性的支付貨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哥視界 的精彩文章:

干這行的11人都沒有好下場,後面還有5000萬人排隊等待!

TAG:飛哥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