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每個孩子天生是雄獅,卻被我們最終養成了小貓

每個孩子天生是雄獅,卻被我們最終養成了小貓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最近收到這樣一條留言:「我兒子今年剛剛上託兒所,去的第一周就被同班同學撓破了臉頰。現在每天他放學,我媽和我媳婦就會盯著問,今天有沒有被欺負?有沒有人打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感覺兒子真的越來越膽小,對幼兒園不那麼感興趣了」

(P.S.要給這個留言的奶爸點贊)



這則留言讓我想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心理學觀點在教育上的運用:

比馬龍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Rosenthal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一所小學隨機選取了一群學生做評估,然後她點名圈出了一部分學生,告訴老師,這些學生能力更強更有潛力。




但其實,這些學生都是她隨機抽取的,根本沒有所謂依靠評估成績這個說法。但她的專業性讓老師們都信服,這些學生就是最有潛力的一群孩子。




之後就發生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那些被Rosenthal隨機點名的學生,真的就變成了那所小學裡最拔尖的孩子。這個就是比馬龍效應在教學上的驗證。



所謂「比馬龍效應」其實指的就是,

事先預期什麼,事後將得到些什麼;自己的行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這樣的一個自驗現象。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對這個效應的解釋是,

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預期,會潛意識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態度,態度會影響孩子自尊自信的水平,從而就讓孩子自我驗證了這些期望。





一直被認為「太小不爭容易被欺負」,孩子就真的變成逆來順受的老實人;一直被認為「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孩子就真的非常挑食;一直被認為是「調皮搗蛋的孩子」,就真的成為班裡最差的學生。



一旦對孩子預期形成後,我們的言行和態度都是有意無意在強化這個信息,

過度的保護、過度的關注、過度的管教,這些都會讓我們自己和孩子都過度關注這件事本身,

從而孩子也會越來越確定自己就是這樣的。




而過程中父母老師的態度也讓孩子感受到

「不被接納、不被愛、不被認可」。

於是這就

形成了他們的自我預期,從而就會影響努力動機,

「我反正就是這樣的,我努力了也改變不了」;「反正有爸媽保護我,我也不需要變得勇敢」。




而孩子的不改變又會進一步強化老師家長的預期,「我就說,這個孩子改不好」,從而他們出於關切會進一步去「督促批評教育保護」,這就進入了一個

「壞/笨孩子」的循環。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

「好/聰明孩子」的循環:

父母老師重視我,我也自己重視自己。他們提供了機會給我並且對我的表現大力稱讚,那我就要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些被重視的領域裡做的更好、學的更多。這就是典型的良性循環:

「人重視我,我自重;人愛我,我自愛」。







為人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越來越好。但經常的,我們的思維會局限於「提高這個不好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好」。於是,我們就不自覺地進入了「比馬龍效應」的怪圈。



這並不是說對於孩子的問題坐視不理,更加不是一味的「成功教育」,但這提醒我們要用一個

全局觀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問題

,不因為某件事不好而全盤否定孩子,更要去真正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可以擔心孩子學習專註力不夠、學業成績不好,但請先去了解一下孩子,他的優勢是什麼,哪些科目會感興趣,先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也提醒我們要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問題,

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發展沒定性,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不要把某個單次發生的事件變成了「孩子就是這樣的人」。




可以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教會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多問問孩子,幼兒園發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孩子喜歡做什麼,和誰玩?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樣的方式給予孩子的力量遠遠更大。






孩子不是拼圖,不是缺了這塊填上,拼圖整體水準就好了。孩子更像一部精密運行的輪軸,也許你看到的是輪子A不轉了,你花儘力氣去幫助孩子搬動輪子A,效果根本就不好。但也許我們只要給給上下的輪子加一點點油,反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推動這個不轉的輪子。




沒有了解的教育,只能隔靴搔癢;沒有愛的教育,只能淺嘗則止;沒有接納的教育,只能一次又一次驗證比馬龍效應!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雄獅,但卻最終被我們養成了小貓。要相信,「心想事成、心誠則靈」,教育孩子上真的有這樣的說法!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


陪著和陪伴千差萬別,這三點才是高質量陪伴的關鍵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強鐵三角|這樣說,老師才願聽


和性教育同樣重要的是死亡教育,我們卻從未重視過!


美國教授問我,你們如此深愛孩子,為什麼卻總在傷口上撒鹽?


這就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愛,很簡單,但卻很用心!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專治「道理都懂,孩子不好好吃飯還是忍不住發飆」這種病
當媽後胸真的會下垂,好在還有這些妙招
開售|比聰明玩具更聰明,3歲後的第一個桌游我推薦這個
開售|創造力是未來的第一競爭力,每個家庭都該有這套有趣又有料的科普書
預告|比聰明玩具更聰明,3歲後的第一個桌游我推薦這個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