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空工業哈飛「十八勇士」

航空工業哈飛「十八勇士」

原標題:航空工業哈飛「十八勇士」


航空工業哈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作為「一五」時期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早年的哈飛是中國飛機維修和製造的先驅,一時無比輝煌。作為哈飛歷史的一個重要開端,「十八勇士」的故事承載著太多的光榮和夢想。


1936年至1939年,日寇在哈爾濱平房區北部建立了十七號軍事基地——731部隊,即臭名昭著的細菌殺人工廠。在平房區南部建立了空軍第8372部隊,其附屬有飛機場、飛機修理廠,共有九個大小不同的廠房、試驗室、發動機試車台、輔助廠房和生活設施。1945年夏,日寇為了消滅罪證,炸毀了工廠,將重要物資、機床等集中銷毀,房屋、廠房全部被破壞;並放出了大量的保菌鼠和染有鼠疫的跳蚤,1946年曾造成嚴重疫情,並持續了很長時間。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黨對軍工生產十分重視。1947年初,在東北軍區辦事處領導下,各軍工廠在哈爾濱陸續成立。由於解放戰爭的需要,軍工生產任務不斷增加,組織規模和生產能力不斷擴大。


1948年6月,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何長工帶人到平房勘察建廠地址。認為這裡廠基尚存,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有電力來源,又與蘇聯臨近,是建立和發展軍事工業的良好基地。在這裡恢復建廠,比新建廠要快得多。於是便選定了原日寇8372部隊航空隊專用飛機場及飛機維修廠作為建廠廠址,一個大型軍工機械和炮彈製造廠開始修建。


1948年8月18日,平房修建委員會副主任、哈爾濱試驗工廠副廠長溫其芳帶領譚騰、曲光信、付廷林、李茂績、郭常福、楊玉祥、趙福臣、曹洪喜、徐東傑等十八人開著三輛汽車,裝著搭床鋪的木材、木工工具、炊事用具、糧食、建灶的磚頭和行李來到平房。這時,南廠九趟樓的樓下都被老百姓佔用著,有的住人,有的做牛馬棚,樓上的房蓋和門窗都已被拆光。溫其芳帶頭挨家挨戶做工作,向老百姓講明,國家要在這裡建立我們自己的工廠,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槍炮,以後還要有自己的飛機,過去挨打受氣的日子一去不返了。老百姓聽了都非常高興,當天就把九趟樓的第一趟西頭樓下騰出來了。創業者安上了鍋灶和床鋪,後來又把樓上加了臨時蓋。這就成了建廠的大本營。然後利用原來的地下電纜,稍加修復,建起了臨時火鋸工房,並修好了九趟樓的前三棟,作為厂部機關和家屬宿舍。


這年冬天,暖氣、鍋爐還來不及安裝,室外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冬,牆上掛著厚厚的冰霜,臉盆里的水都結了冰。除了個別房間有爐子烤火,多數人是在冰冷中熬過了一冬。殘垣斷壁,野草叢生,白天四處驚跑的野兔,夜間成群餓狼的嚎叫,「十八勇士」把這當作對自己革命意志的考驗。他們編了這樣一首歌:「一片荒草窩,人少兔子多,吃水搖轆轤,做飯轉支鍋。颳風一身土,下雨泥成河,耗子編隊走,烏鴉來唱歌。」

1949年1~3月,部分軍工廠陸續搬遷到平房,建立了東北軍區軍工部北滿分部直屬三廠,這是哈飛歷史上的第一個正式稱謂。


1949年春,大興土木建築。軍工戰士新建並修蓋了家屬樓、廠房,鋪修了火車專用線,基本滿足了生產生活需求。「十八勇士」有的作為指揮者,有的作為業務骨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時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冬天沒有棉衣棉被禦寒,工廠分發了棉布和棉花,大家就自己縫製冬裝。生活區用水困難,就自己打了九眼井。他們還克服了駐地分散、道路難行、餐飲無法及時保障等困難。那時候典型的工作場景是這樣的:軍工戰士們頭頂一片藍天,腳踏茫茫草地。沒有勞保用品,大家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扎著袖口,腰間吊著一個鋁碗,衣兜里插著小勺,腳上穿著過膝的大白布襪子,鞋上蓋著大布罩,一年四季都是這身裝束。大白布襪子和大口罩是必備的,這是對於防止鼠疫的要求。


這樣的條件下危險也會突然降臨。一天,一個軍工戰士起早上班,走在工廠的鐵路專用線上,突然感覺身後有「軟乎乎」的東西重重地搭在他的雙肩上。他用手一摸是有毛的爪子,突然意識到可能遇到了狼,於是立刻用頭頂住狼的下巴,然後用雙手抓住狼的雙爪,用力來個大背摔,將狼摔在枕木上,此刻狼的腰被摔斷,不能動彈了,之後在他人幫助下將狼打死。事後那個軍工戰士說起此事依然心有餘悸。


軍工戰士們每天的勞動強度很大,但是紀律嚴明。大家都遵循著一條原則:黨需要幹啥就幹啥,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勞動不計時間,不講報酬,千萬噸的物資和機器,就是靠男軍工戰士喊著勞動號子,用撬杠撬,大繩拉,人扛肩挑運到建設工地。女軍工戰士也不含糊,她們負責從悶罐車上卸散裝白灰,每人挑著一個土籃,用自己的手絹把頭一包,邊喊著勞動號子邊小跑地幹起來。年輕的姑娘們互相望著落滿石灰的白頭髮,打趣道:「咱們都成老白頭了。」

就這樣,以「十八勇士」為代表的軍工戰士們用自己改天換地的雙手,憑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一片廢墟上建設起了一個軍工廠。

伴隨著工廠乃至國家的發展腳步,「十八勇士」有的在哈飛堅守,有的支援到新廠建設,有的調轉到了地方。但無論在哪個崗位,他們都曾共同擁有一個驕傲的名字「十八勇士」!他們的形象、他們的事迹、他們的精神已經鑄就了哈飛永遠的豐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產品質量檢測 戰線上的「護航者」
牢記理智投資 提防集資陷阱
聚焦軍民融合 投升市場競爭
U-2偵察機為訓練戰鬥指揮官,提供高空情報

TAG:看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