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平潭或是南島語族海外遷徙的第一塊踏板,將成為向世界考古界發聲的最好方式!

平潭或是南島語族海外遷徙的第一塊踏板,將成為向世界考古界發聲的最好方式!

原標題:平潭或是南島語族海外遷徙的第一塊踏板,將成為向世界考古界發聲的最好方式!



11月7日,


國內首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機構——


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在平潭正式掛牌成立。


基地位於平原鎮上攀村,將依託殼丘頭遺址聚落群,立足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尤其是海峽兩岸史前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打造一個世界性南島語族研究成果交流發布的學術平台。著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稍晚的台灣西海岸的大坌坑文化的來源可追溯至殼丘頭,兩者相似的文化面貌說明其同為南島語族最早的源頭。



展出的遺址出土文物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


當日,


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陳列室正式開放,


展出了平潭史前遺址考察成果,


揭示殼丘頭文化遺址和南島語族的歷史淵源。


陳列室設置了平潭廳、海峽廳、世界廳3個展廳。


↓↓↓

平潭廳



近年來,通過開展大量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平潭考古發現不斷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先是挖掘發現距今7000多年的殼丘頭遺址,代表著閩台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化,是福建乃至我國史前海洋文明的重大考古發現。之後,又在平原上攀村發現龜山遺址,證明平潭有大型青銅時代的聚落遺址等。



陳列室展出的文物


目前,平潭共發現17處史前遺址,挖掘出土了貝殼、螺殼、陶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等文物。平潭廳按照舊石器、新石器、青銅時代分別對平潭史前遺址進行介紹,並對展出的文物精品配以詳細解說。


海峽廳


海峽廳展示了台灣海峽兩岸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布,如台灣的大坌坑文化、漳州的奇和洞文化、閩侯的曇石山文化等。著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大坌坑文化的來源要追溯至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地區,其中以富國墩和殼丘頭遺址為典型代表,二者間的文化面貌具有非常的相似性。


世界廳


世界廳重點介紹了南島語族文化,突出當前國際學術界從民族學、語言學、考古學入手對南島語族起源和擴散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繪製了南島語系民族的遷徙路線圖。


↑走進陳列室,嘉賓們紛紛被平潭出土的文物所吸引


平潭史前文明與南島語族有何淵源?


當日,


參加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儀式的專家學者們,


紛紛就平潭史前文明與南島語族考古研究發表自己的看法。


↓↓↓

基地落地平潭更有助於推動「南島語族考古學」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 朱岩石

「未來國際南島語族研究基地將以點帶面,從平潭出發,進一步完善福建沿海考古學文化譜系,加強福建、江西、浙江、廣東等中國東南地區的史前文化比較研究;同時將積極邀請海內外、台灣地區研究南島語族的機構和專家,開展合作考古調查和發掘,爭取將基地建成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南島語族專業研究機構。」朱岩石說。


國際學術界所指的南島語族是一群說著同屬南島語系的1000多種語言的龐大族群,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族群,人口約2.7億,分布範圍極廣,東到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今天的夏威夷和台灣,南到紐西蘭。紐西蘭北島上的毛利土著和夏威夷沙灘上跳著草裙舞的美麗姑娘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卻有著共同的祖先和故鄉。隨著考古資料的豐富和相關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南島語族的主體文化可能發源於我國東南沿海。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朱岩石介紹說,南島語族的起源與傳播是語言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民族學家都關心的國際前沿課題,而我們在東南沿海的史前考古工作並不均衡,急需加強,相信這個基地的建立會使包括考古學家在內的更多學者致力於推動「南島語族考古學」的發展。

借南島語族文化助力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館學會理事長 鄭國珍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館學會理事長鄭國珍教授從事南島語族考古研究43 年,早在1987年時就曾到平潭做過田野調查,多次到平潭作考古調研。「在平潭發現6000多年前南島語族所使用石器、陶器等,例如石錛、繩紋片、凹槽砸石器、魚鉤,這些文物都證實了平潭是南島語族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鄭國珍說。


近年來,平潭考古不斷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發現了許多「寶藏」——14 處以上的先秦遺址。其中,舊石器時代遺址3處,新石器時代遺址3處,新石器-青銅時代遺址2 處,青銅時代遺址6 處。


鄭國珍說:「這幾年來福建博物院的考古團隊基本上摸清了平潭主島史前遺址的分布範圍、規律和埋藏情況,取得了重大收穫,填補了平潭沒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學界認為,這些史前遺址不僅填補了平潭史前文化發展脈絡的一些缺環,對促進福建史前文化、閩台關係、南島語族起源等課題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今天,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在平潭揭牌,為南島語族探討、研究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屆時,這裡將匯聚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成果,成為南島語族學術研究重鎮。」鄭國珍說,經過他多年研究,有明確證據表明平潭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之一,在國際主流學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南島語族是從中國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平潭,通過台灣海峽,走向太平洋、印度洋,考古研究基地在平潭建立意義非常重大,將為南島語族的考古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優勢。


鄭國珍認為平潭正在推進「實驗區+自貿區+國際旅遊島」建設,南島語族文化就是一個聯繫世界、吸引各國遊客、推動經濟文化交流非常好的橋樑和紐帶。平潭要抓住這個機會,以考古研究基地設立為起點,推動南島語族論壇、南島語族國際研究所、南島語族主題村等落地,把南島語族文化做強做大,助力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

未來平潭是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的中心理想位置


美國夏威夷大學類學系教授、考古學家 羅萊(Barry Rolett)


「非常高興在大洋彼岸也看到平潭建立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的新聞,這對於全世界考古界的同仁來說,這如同把我們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了一樣。平潭是南島語族研究基地的中心位置,也是理想地點。平潭本身就是海島,南島語族人是「島民」,他們的祖先起就非常適應島上的生活,在遠古時期,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航海家,是海上航行的能手。」本報記者連線在美國的羅萊教授時,他開心地說。


羅萊說,近年來,福建省博物院考古團隊在平潭考古調查發現成果對南島語族的考古研究非常重要,這些考古發現為福建舊石器時代文明的存在提供了首個證據。目前,對於研究福建舊石器時代的文明和早期南島語人的居住地,位於平潭之間的關係,已經引發了業界強烈的興趣和極大的熱情。


接下來平潭在加強推進南島語族的考古研究上,要做許多工作上。「在我看來,首先要鼓勵更多關於平潭的考古學的研究與福建其他沿海島嶼的考古學研究。可以在平潭建立一個博物館,向國內外展示對南島語族考古獲得的成就。例如,許多人都不知道南島語人發明了舷外支架獨木舟和雙體船。他們可能不知道南島語人發現了夏威夷,甚至從波利尼西亞航行到了南美洲。儘可能地與來自全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建立合作,讓南島語族的研究走向全球化。也要鼓勵和推動語言學和社會人類學的專家參與考古,以便從不同角度對南島語族進行研究。我去年到平潭考察調研到過殼丘頭文化遺址、龜山遺址、東花丘遺址,通過考古實物對比後,曾說:『平潭很可能是法屬波利尼西亞南島語族海外遷徙的第一塊踏板。』這個『踏板』將成為平潭向世界考古界發出聲音的最好方式。」羅萊如是說。

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將成為一個國際性課題的載體


福建博物院考古所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范雪春


范雪春對平潭史前文明的考古研究可謂情有獨鍾,2014 年范雪春帶領的福建省博物院的考古團隊在平潭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跑遍了平潭的大小島嶼,取得了重大成果,發現了多箇舊石器時代遺址。為福建舊石器時代文明的存在提供了首個證據。

對范雪春而言,參與平潭史前考古調查項目,也為他研究的專題提供了實踐的空間,同時通過平潭各個史前文化遺存,探索史前先民殖民太平洋的動因和證據,即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這是他這些年一直致力研究的國際性課題。平潭是他重點關注的區域,他認為這裡很可能會找到第一批去征服太平洋島嶼的古代先民遺存。


「國際南島語族考古基地將發展成為南島語族學術的焦點、中心,帶動學術界研究熱潮」范雪春說,「至於南島語族起點在平潭還是馬尾、霞浦、珠江三角洲等,這都是熱點研究的話題。」范雪春說,距今6000多年的殼丘頭遺址是平潭乃至我國史前海洋文明的重大考古發現。目前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為以福建沿海為中心的我國沿海區域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而平潭正好位於這個起源地的核心區。


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的落成,將立足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尤其是海峽兩岸史前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加強國際南島語族起源及擴散、閩台史前文化關係等重大課題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組織國際學術力量打造考古文化品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徐光冀


「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落地平潭,在國內算是先行者,算是第一個專業性的機構,對於我們今後關於南島語族的研究,以及深入的再發掘,在各個島嶼之間進行研究和學術交流都是一個平台。通過國際性的學術交流,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與空間。」徐光冀說。


近年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平潭開展了大量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新發現一大批史前遺址,這些遺址不僅填補了平潭史前文化發展脈絡的一些缺失環節,對於研究福建史前文化、閩台關係、南島語族起源等課題都有重大意義。


徐光冀認為,近年來南方史前考古,包括平潭島及閩江沿岸的史前考古正在成為考古界新的研究熱點。當下,國家文物局將以「考古中國」為平台,支持實施一系列重大課題。他建議平潭多開展關於平潭史前文化與南島語族課題性的主動發掘,以課題帶動研究,抓住機遇,以重大課題為統領,組織國際學術力量,加強區域合作,精心策劃實施,推動平潭國際旅遊島的文化融合與交流,同時打出文化品牌。

平潭成國際考古基地利於海峽兩岸考古合作

台灣考古專家 陳仲玉


作為一名資深的考古專家,陳仲玉不僅研究台灣的史前文化,他的團隊更是多次參與福建地區的考古研究,並在2011年,通過考古挖掘發現閩江口馬祖島上「亮島人」遺址。陳仲玉說,在馬祖亮島挖掘出距今七八千年的兩具人類骨骸,命名為「亮島人」。


據最新的DNA萃取分析報告可以推斷「亮島人」的母系血源與南島語族最為接近,尤其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可能是近1萬年以來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因此,研究「亮島人」必須到福建來「尋根問祖」。


談到平潭的史前文化遺址與南島語族的關係時,陳仲玉舉例說,馬祖東莒島上熾坪壠、蔡園裡兩大史前遺址,特別是熾坪壠遺址出土的5500 年前的陶器,與平潭6000年前的売丘頭遺址出土陶器相似度極高,馬祖史前遺址的地層與平潭也相似,說明五六千年前,島與島之間就有了古人類遷徙繁衍的密切聯繫。


關於南島語族從哪裡來?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學術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來福建沿海找答案,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生活著眾多南島語族人群,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一直是個謎。


陳仲玉先生介紹,南島語族起源問題,一直是國際考古界研究熱點,關於「亮島人」兩具人骨的DNA完整序列的提取,為該區域人群的擴張及移動路徑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從生物人類學的角度提供嶄新的關鍵性的解釋基礎和科學證據。


陳仲玉說,他期待並相信海峽兩岸考古研究在學術層面將不斷深化,人員交流將不斷擴大。「海峽兩岸考古合作是對等的優勢互補,平潭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同時有了先前台灣許多專家學者研究的成果作為前期研究方向,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將成為世界性的研究機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陳仲玉說。

評論

以史前文化為媒

推動國際旅遊島建設



7日,「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在平原鎮上攀村掛牌成立。該基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聯合共建,是中國首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機構。



陳列室展出的文物


在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中,殼丘頭文化與「南島語族」淵源研究是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如何推進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平潭如何走出一條國際化新路子?筆者認為,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將成為把平潭本土文化推向國際化的大平台。



首先,平潭在文化旅遊上有巨大優勢。近年來,通過開展大量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平潭考古發現不斷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到海壇海峽水下遺址所在海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目前正在申報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利用水下沉船遺址區位,建設水下沉船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體驗與教學中心等都是未來方向。



以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為載體,通過文化產業可以提昇平潭國際化程度。筆者認為可借鑒國際旅遊目的地通行的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娛樂活動,吸納國外著名文化企業總部、文化主題公園、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會展,構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舉辦國際南島語族及史前文化的國際論壇、國際旅遊論壇等資源,策劃舉辦更多區域性、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促使平潭成為國際文化交流會展的集群地。


以文化產業大力推動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以海島獨特魅力的地方文化為底蘊,精心打造以傳統歷史文化、海洋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為主題的旅遊核心品牌。加快推進文化與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緊密融合,催生一批新興文化業態。積極推動文化與觀光農業、新興工業以及金融、建築、物流等其他現代服務業的融合對接,提升相關產業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平潭才能成為中外遊客高度嚮往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來源:平潭時報


文字:記者 李序拓 余小燕


圖片:記者 念望舒 余小燕

編輯:丫丫 監製:張金飛


版權聲明


本報原創新聞及文章、圖片依法受到保護,平潭時報社及本報記者享有知識產權。其他單位及個人,應當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轉載、摘編或使用,同時須註明出處。未註明出處擅自使用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侵犯所有人權利的,平潭時報社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潭時報 的精彩文章:

酷爆了!「坦克」「巴特」降臨平潭,立即圈粉無數,引眾人圍觀!
「天下第一福」降臨平潭!高6米寬近4米,比北京的還大!

TAG:平潭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