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幫無知和不負責任的大清官員,竟歪打正著,成就了大上海的繁榮

一幫無知和不負責任的大清官員,竟歪打正著,成就了大上海的繁榮

眾所周知,廣州一直是中國古代和外國聯繫最多、商業最發達的城市,到了1757年,乾隆皇帝還曾下令讓其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廣州對外開放的歷史最悠久,為何被後來的上海所取代了呢?

這事還得從鴉片戰爭之後開始說起,自《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大清朝被迫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港口,稱為「五口通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上海的情形發生了重大轉變,對外貿易發展非常之快,1846年,上海的出口佔全國的七分之一,1851年便佔到了三分之一,在隨後的幾年便超過了全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

為什麼短短几年中,上海和廣州的待遇差距就會如此之大?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中的原因很多。首先需要說的是,在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在廣州地區發生的戰事最多,英國軍隊屢次攻打廣州,廣州民眾心中埋下了對外國人的仇恨是在所難免的。

從經濟方面講,鴉片戰爭後隨著其他通商口岸的開放,廣州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受到削弱,那裡的「十三行」制度也被廢除了,中外商人之間的關係一度變得緊張。需要交代的是,曾經是巨富的行商們從此一落千丈,到了1900年時,除了怡和行的後裔,他們都變得窮困潦倒,伍秉鑒的家族財產只剩下10萬元了。

鴉片戰爭後廣州形勢的變化對廣州民眾心理造成的衝擊也很大。在此之前,廣州民眾還是鄙視外國人的,尤其是外國商人,認為他們缺乏文明,愚昧無知。那時的外國人被限制在商館中,形象也有點猥瑣。不料鴉片戰爭後,外國人以勝利者的姿態回來了,個個神采奕奕,再不用事事通過行商辦理,為外國人撐腰的領事館也建立起來了,可以想像這一切給廣州民眾心理上的衝擊,他們必然難以適應這種變化。

鴉片戰爭在心理上讓民眾遭受衝擊並不是只有廣州,實際上,上海方面的清朝官員同樣也是排斥外國人的,但是他們對外國人採取了不同於廣州的排斥方式,這就造成了兩個地方產生了天壤之別。

上海的官員不希望外國人進入縣城,他們採取的方法是在上海縣城之外划出大片荒地,用於外國人居住、生活、從事商業活動。現在的外灘,在當時就是名副其實的爛泥灘,非常荒涼。上海官員認為,通過這種方法,便可以把外國人隔開,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這是一種簡單甚至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1845年11月,清朝官員和英國領事館簽訂協議,准許英國人在外灘以西180英畝(1英畝相當於6畝)的範圍租賃土地。1848年,英國駐上海領事又和清朝官員簽訂協議,這個地區增加到了470英畝。

相比於外國人在廣州東的活動區域,這片土地的面積是巨大的。在廣州,外國人被限定在原來的商館附近居住,面積大約只有21英畝。給外國人提供了相當廣闊的居住、活動空間,這是上海地區沒有頻繁爆發中外紛爭的重要原因。同樣是排斥外國人的做法,廣州用的是「堵」的辦法,而上海用的是「疏」的辦法。

上海官員給英國人划出大片可租用土地的同時,把這片土地的管理權也讓給了英國人,比如維持秩序、修建馬路、徵收捐稅、司法裁判等。上海方面官員在無知、草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此,上海便有了「租界」一詞,後來租界發展成為名義上主權的「國中之國」。

正是租界的形成,讓外國人有了廣闊的居住、生活條件,因此,各國商人在上海越聚越多,加上上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對外貿易也就蓬勃而起,迅速超過了廣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正是大清官員的無知和不負責任成就了大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貪污百萬之巨,在大唐開國功臣中,只有此人能讓李世民法外開恩
鬼神文化中此二人形象恐怖,因各自頭上有四個字,所以被人們喜愛
即無戰功,又無勛勞,但張廷玉僅憑這三件事,就有資格配享太廟
中國寺廟千千萬,但能稱「天下第一」惟有此廟,等級超過太和殿
慈禧晚年有一個心愿,因李鴻章、榮祿極力反對,到死也沒能實現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