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國賢臣故事: 中華美德的淵源所在—正考父

宋國賢臣故事: 中華美德的淵源所在—正考父

原標題:宋國賢臣故事: 中華美德的淵源所在—正考父



正考父作文王寶鄭鼎

我們今天的人說思想防線,說道德準則,就是要遵紀守法,不能違背基本的規矩。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嚴於律己,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源起。


《正考父鼎銘》載:「正考父作文王寶鄭鼎。其萬年無強。子孫永寶用享。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糊余口。」正考父為什麼要在家廟中製作如此銅鼎呢?這還得從殷商舊俗說起。


殷商銅器中,多有銘文,公室成員的重大抉擇,大多會選擇占卜以確定,而其過程即會刻於銅器或龜甲之上,供奉於祭壇或祖廟中,這是殷商以來的傳統習俗。宋國受周天子允准,能以殷商舊俗傳承後世,正考父是宋湣公的玄孫,顯然就是宋國的公族子弟,在宋戴公時官拜上卿,是宋國當時的核心人物,對殷商舊俗的傳承自是理所當然,其在家廟中以青銅傳承家訓,是殷商之遺風。


這樣的人物,在上古時期往往被稱作賢臣。宋戴公後期,西周王國已為犬戎所破,周平王東遷洛陽,諸侯紛爭驟起,天下兵戈起,紛爭亂不停,諸侯們各自為政,宋國雖欲獨立自主,卻終難在諸侯強國中獨善其身。宋戴公繼位之初,即發動四項變革,多為國政和民生所盤算。

在宋戴公的潛意識中,宋國要在亂世之中存活,就不能再以守成之策管理國政,過去的那種默默無聞、無聲無息的發展模式,應該發生變化。因此宋戴公繼位就推行變革,可謂是位大膽的君主。國君戒除懶政,朝臣務實惠民,宋國上有戴公,下有正考父,宋國振興之勢開啟。


《孔子世家》載:「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其恭儉也如此。」後世稱讚正考父清廉樸實,戒貪禁慾,即來自其《正考父鼎銘》,作為位高權重的宋國貴族,能以居安思危的思維模式,以教育子孫後代,可見其修養,頗有賢士之風。這即是當時官員中的清流,更是後世眾多官員學習的楷模和垂範,其為人稱道之處,在於其在朝中謹慎為政,家中亦嚴格持家,對子女之教育也非常嚴厲。「饘於是,鬻於是,以糊余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吃喝玩樂不要多,足以生活即可滿足。這在崇尚奢靡的春秋戰國時代,可謂難能可貴。


宋國雖尚仁義,但其亦尚刑法,以天子令可繼承殷商舊俗,周王國的禮樂體系又在國內推行,這就直接為宋國帶來多元化的思想交流與衝擊,各種潮流交叉融合,可說異彩紛呈。正考父生活在宋戴公時代,這個時代正是春秋戰國拉來序幕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正考父能如此低調,自然受到世人所擁戴,受國君所重用。作為孔子的直系祖輩,其血脈之中流淌的智慧之光,亦在數代而後傳承至孔子,以至終成中華千年美德之源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墨子到底是宋國的大夫還是囚徒?
宋國的短命君主宋煬公, 他的背後有一雙虎視眈眈的眼睛!
宋國的那些賢臣故事: 子罕弗受玉
巫臣為吳國帶來的是王牌水軍陸戰隊
元曲中的故事: 孔門弟子樊遲為什麼不受待見?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