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曾經耀眼的「粗野主義」建築,將何去何從?

那些曾經耀眼的「粗野主義」建築,將何去何從?

日前,倫敦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V&A),在推土機的轟隆聲中搶救了羅賓伍德花園(Robin Hood Garden)的一個三層「切片」。自建成之日起,關於這座粗野主義代表作的批評聲音,從來就沒有中止過。

我們也許曾抨擊過「空中街道」極其糟糕的使用狀況,而後卻只能在博物館的殘骸里覓得它的片段痕迹。

羅賓伍德花園的拆遷現場

從「空中街道」到「空中樓閣」

建於1960年代末期、能夠容納210戶家庭約700居民的羅賓伍德花園,是英國建築師史密森夫婦在整個建築生涯中唯一建成的公共住宅項目。經歷了多年的保留或拆毀的爭論後,在今年八月,推土機無情地開進了這一住區。

在羅賓伍德花園的設計中,最突出的特點莫過於史密森夫婦提出的「空中街道」概念——作為生活平台的它,一邊面向城市,另一邊可以連接兩個居住單元的門廊。「空間街道」的概念最早在1951年的倫敦金巷住宅競賽中提出。儘管史密森夫婦提交的方案最終落敗,但在他們的方案里,3條「空中街道」組成的巨型住宅樓赫然出現於場地之內,一時間吸睛無數。在最開始的方案設想中,「空中街道」這一場所,將成為社區日常的活動中心。

羅賓伍德花園總平面及軸測圖

金巷住宅透視及平面,史密森夫婦競賽方案

金巷住宅中的「空中街道」,史密森夫婦競賽方案

然而,當美好設想中的「空中街道」得以在羅賓伍德花園實現時,人們發現其與現實相去甚遠——脫離於地面的空中街道與地面街道之間並沒有任何延續性存在的可能,僅有一個界面的空中街道,並不能產生地面街道的場所感,而其本應承擔起的社交活動中心的角色,亦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的想法,最終演變為堆放雜物垃圾的場所。此外,建築的日益老化,以及疏於修繕導致的糟糕使用情況,使得這一住區成為了低收入和弱勢人群的聚集地,許多公共空間淪為了藏污納垢的消極場所。

羅賓伍德花園,歷史照片

「它的混凝土構件、監獄般的外觀以及地塊周邊的兩條繁忙的城市道路,並不能使得羅賓花園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建築項目。儘管史密森夫婦一再強調,某天人們會為居住在羅賓花園而感到驕傲。在戰後經濟危機爆發前一年誕生的羅賓花園住宅(所造成的話題)迅速地被經濟危機期間所顯現的各種問題所淹沒。儘管設計了亨斯坦頓中學及經濟學人大廈而名噪一時,經過了羅賓花園住宅後,史密森夫婦也榮耀不再了。」

歸根到底,正如上述評論所言,羅賓伍德花園終究稱不上是一座成功的建築作品。

拆與留的博弈

距離羅賓伍德花園的建造完成,已經四十餘年。在過去的這些年裡,羅賓伍德花園終將何去何從,成為了建築師、社會學者、倫敦市民等群體關注的話題。

儘管將羅賓伍德花園列為建築遺產的聲音持續不斷,然而在2009年時,倫敦政府最終出台了相關政策——羅賓伍德花園將在五年之後的2014年被夷為平地。聽聞這一消息,包括羅傑斯、扎哈、文丘里以及伊東豐雄等眾多建築師,對此決策表示抗議。

拆除前的羅賓伍德花園

2014年時,報刊《20世紀社會》(Twentieth Century Society)發動了羅賓伍德花園住宅的保衛運動。包括史密森夫婦的兒子西蒙·史密森(Simon Smithson)在內的人士聯名請求保留羅賓伍德花園——相比於推倒夷平,改造是更好的決定。研究史密森夫婦的專家更是將其評價為「在展現人類居住方面絕無僅有的範本巨作」。

然而,抗議以失敗而告終。這場拆與留的博弈,天平最終還是偏向了政府。支持拆毀重建的政府部門人士表示,縱然史密森夫婦在建築學歷史上光芒耀眼,然而這座住宅有太多消極的場所存在,惟有拆除整座建築,才是最根本的舉措。

羅賓伍德花園未能逃過被拆的命運。位於場地西側的那棟住宅,因為居民早已搬遷至別處僅剩空殼,成為了第一步的拆除對象,而東側的建築單體,也將被陸續拆除。在不久後的將來,羅賓伍德花園將不復存在,後來者或許只能從V&A博物館搶救的部分構件中,想像這一建築原來的模樣。

開進羅賓伍德花園的堆土機

不少專家認為,羅賓伍德花園的被拆,在某種程度上是政府在決策上的犧牲品。《失去的未來:那些正在消失中的戰後建築》(Lost Futures: The Disappearing Architecture of Post-War Britain)的作者歐文·霍普金斯(Owen Hopkins)表示,包括羅賓伍德花園在內的許多「二戰」之後設計的建築群體,不應成為政府社會政策失誤的「替罪羔羊」。此外,英國政府對戰後社會住宅並不看好。在去年年初,英國首相卡梅隆稱,二戰之後湧現的英國社會住宅片區,其低密度的設計浪費了大量本應成為公共花園或停車場的空間,而社會住宅的粗暴設計,成為了犯罪與毒品的滋生場所。英國政府將斥資剷除或大力整改100座「頹勢住區」。

儘管在政策的引導下,出現了諸如Park Hill住區的成功改造,然而卻有更多的建築與住區,在這一整改浪潮中最終灰飛煙滅。比如位於倫敦南部,曾經有著超過3000居民的Heygate住區,在2014年被拆除。

布勞耶」的困境

在美國,現代主義住宅室內陳設開拓者、「粗野主義」建築師馬塞爾·布勞耶的一系列代表作,同樣面臨著被拆毀的困境。去年6月傳出消息,布勞耶在弗吉尼亞州的惟一作品,1970年代建造完成的前美國新聞機構總部(API)大樓將被拆除。

前美國新聞機構總部(API),歷史照片

前美國新聞機構總部(API)室內

API大樓的設計,稱得上是布勞耶利用混凝土預製板創作的雕塑般的作品。2012年時,因為機構的合併,API大樓最終停止運營。此後,API轉手給了私人開發商。儘管歷史學者認為,API大樓在布勞耶的建築生涯中有著重要地位,建議將它改造成為公共圖書館或其他機構。然而,利益至上的開發商,卻提出了將原大樓夷平、在空白場地上開發商業住宅的驚人決定。儘管規劃委員會提出聲明,來自全球各地的超過1600人也請願要求保住API大樓,然而並沒有相關的國家基金或者願意保留這座大樓的買家出現,因此在最終的投票中,API大樓難逃被拆毀的命運。取代這一有著40年榮光的建築的,將是34座聯排別墅以及一座高層公寓。

相比於API大樓,克勞耶的另一座作品亞特蘭大中央圖書館(the Atlanta Central Library)要幸運得多。建造並於1980年開放的圖書館,設置有一個300座的劇場、餐廳以及閱覽空間,其混凝土外觀及包豪斯式的立面構成,帶著明顯的克勞耶色彩。然而,1990年代中期,館內的劇場及餐廳先後歇業,儘管2002年時經歷了一番修復,2008年時相關部門做出將它拆毀重建的提議。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多方展開了角力。慶幸的是,在去年7月的公共投票中,最終這一建築得以保留。

亞特蘭大中央圖書館

不止於此,另一座建造於1960年代末期的布勞耶作品——位於紐黑文的地標建築阿姆斯特朗橡膠大樓(Amstrong Rubber Building)——同樣面臨著被拆毀的風險。

在橡膠大樓這一設計中,布勞耶在基座上布置了兩層的研究實驗室,與之分離的是更高的塔樓辦公空間。時代變遷,幾經易主,橡膠大樓於1999年開始處於廢棄狀態。

建成不久的阿姆斯特朗橡膠大樓,1970年代

2002年時,宜家家居買下了大樓所在的地塊;2003年時,宜家家居因為要建造新的倉庫,打算將整座橡膠大樓夷平重建。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公眾討論後,宜家最終做出讓步,同意保留橡膠大樓的主體塔樓,但塔樓背部的低層部分被截掉,為宜家的150個停車位騰出空間。

裙樓被截斷前的橡膠大樓

裙樓被截斷後的橡膠大樓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各方人士提出過各種改造意見,比如將大樓改造成為當代藝術博物館,教育中心,旅店,等等。然而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橡膠大樓基本處於空置的狀態。儘管人們還在為保護這座大樓而努力著,但它的命運依然懸而未決。

大樓立面

大樓室內

這些曾經耀眼的「粗野主義」代表作,是曾有過的建築思考的見證。然而它們該如何存在在當前的社會需求中,在當下該何去何從?在世界各地,這是值得人們更深入去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本:

[1] 空中街道與史密森夫婦建築實踐,陳藝然;

[2] https://www.dezeen.com/2017/08/25/bulldozers-demolition-robin-hood-gardens-alison-peter-smithson-brutalist-estate/

[3]https://www.dezeen.com/2017/08/31/post-war-architecture-shouldnt-take-blame-for-political-failures-owen-hopkins/

[4] http://brutalism.online/brutalist-buildings/14-usa/393-pirelli-building-new-haven-connecticut-usa

編輯|林楚傑

校對|原源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方空間 的精彩文章:

最全面的拉美建築著作,MoMA原版《拉美建築進程》
思為建築:商務發展經理、建築師、高級室內設計師
ZAHA新作建成,美墨邊境牆樣板亮相
穆鈞:生土建築研究與實踐
OMA擴建SANAA作品,艾未未紐約裝置亮相

TAG:有方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