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又一家五代機入局!俄羅斯和阿聯酋聯合研製輕型五代機

又一家五代機入局!俄羅斯和阿聯酋聯合研製輕型五代機

原標題:又一家五代機入局!俄羅斯和阿聯酋聯合研製輕型五代機



圖註:米格集團展示的輕型五代機的機頭部分設計

目前世界上已經定型裝備或正在研製的中輕型第五代戰鬥機,除了美國的F-35之外,只有中國的FC-31。印尼、土耳其和韓國也在籌劃研製輕型五代機,但尚處於概念設計階段。現在,又有一家新的輕型五代機要入局了,這就是由俄羅斯和阿聯酋共同開發、由俄羅斯米格集團抓總設計的輕型五代機,我們暫且可以將其稱之為米(阿)輕型機。


阿方出錢,俄方出力,各取所需


阿聯酋是一個中東小國,從國土面積、國土防空需求和國防工業底子等自身情況出發,研製航程不算很遠,技術門檻較低,綜合性能夠用的輕型五代機,最符合其需求。而對於俄羅斯而言,它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航空工業經費有限的條件下,舉全國全行業之力,集中力量開發出了重型第五代戰鬥機蘇-57(即T-50),同時多多少少還藉助了印度方面的資金支援(俄羅斯與印度共同開發印度版雙座型蘇-57戰鬥機)。現在俄羅斯國力恢復,從廣袤的國土面積和繁重的空軍作戰任務出發,俄羅斯國防部和軍方領導層認為,俄羅斯也很有必要像美國同時裝備F-22和F-35兩種五代機,實現「輕+重」、「高+低」和「空中優勢+多用途」的有效搭配。在未來美國普遍在亞太一線裝備F-35和F-22的情況下,無論是蘇-35還是蘇-30SM四代改戰鬥機,都難以直接與隱身五代機相抗衡,因此俄羅斯方面決定重啟輕型五代機的研發,由米格集團(前身為米高揚設計局)負責總體研發。而有鑒於此前俄印聯合研製五代機的成功經驗,為俄羅斯研發新機解決了大筆經費,俄羅斯決定遵循這一成功經驗,與同樣希望研製輕型五代機且財大氣粗不差錢的阿聯酋一拍即合,可謂各取所需。


輕型五代機什麼樣?

據米格集團的母公司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的負責人尤里·斯拉薩表示,2017年2月俄阿兩國簽訂聯合研發協議後,米(阿)輕型機已經開始進入緊張的早期發展階段。


對於米(阿)輕型機,外界媒體多猜測其是基於米格集團現役的米格-29戰機研發,實際上這並不確切。米格-29作為典型的第四代戰鬥機設計,與五代機的氣動設計風馬牛不相及。但由於氣動設計風格和理論具有一定繼承性,因此由米格集團設計的米(阿)輕型機,肯定會像蘇-27之於蘇-57一樣,在總體風格上有一定保留和相似之處。因此,米(阿)輕型機幾乎肯定將採用常規式布局、V形雙垂尾,肋下弔掛式短艙等設計,其外形有可能是略微縮小版的蘇-57,與蘇-57的總體設計差別並不太大。


目前米(阿)輕型機採用單發還是雙發並未完全確定,如採用單發,預計將使用蘇-57的推力18噸級目標裝機發動機,如採用雙發,則將採用在克里莫夫RD-33MK中等推力發動機基礎上升級而成的發動機,雙發總推力也將達到18噸級。預計其空重將為12~13噸,最大起飛重量26~28噸,無空中加油狀態下,作戰半徑不小於1300千米,最大航程接近3000千米。


從米格集團目前公布的米(阿)輕型機早期機頭部分設計模型來看,其採用了典型單座設計,以及新一代氣泡式大面積玻璃化座艙,座艙角度向前傾斜,表現出其對飛行員前向視野的高度重視,這與F-35重視對地/對海任務的多用途設計不謀而合,是米(阿)輕型機注重多用途設計的一個明證。該隱身機頭的多個結構面,構成了很明顯的菱形結構,表明米(阿)輕型機採用典型隱身外形設計。從機頭左側可以看出,米(阿)輕型機採用了可收放式的軟管式加油管,對於俄羅斯空軍而言,輕型五代機通過加油,將作戰半徑擴展到2000千米以上,才能滿足俄軍長距離作戰的需求。


未來展望

根據負責米(阿)輕型機航電等系統研發的俄羅斯國家技術公司負責人謝爾蓋·科塞佐夫表示,整個新機的研發工作,將持續7到8年時間,預計到2025年,米(阿)輕型機就將定型並開始批生產。屆時,不但阿聯酋將成功躋身五代機俱樂部,俄羅斯那時達到服役年限的蘇-27和米格-29系列飛機也可以安心退休,由米(阿)輕型機取而代之,與蘇-57一起,捍衛俄羅斯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工科技 的精彩文章:

怎樣誘捕敵人的無人機
真的嗎?越南潛艇跟蹤航母編隊三天三夜
民企都能研製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了,可見中國無人機實力有多強
印度為何對「美洲虎」難以割棄?
不是笑話,炮兵打炮要看天氣

TAG:兵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