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殺人利器馬克沁重機槍 從稱霸一戰到風靡二戰 開創新時代

殺人利器馬克沁重機槍 從稱霸一戰到風靡二戰 開創新時代

原標題:殺人利器馬克沁重機槍 從稱霸一戰到風靡二戰 開創新時代



今天為大家講的是馬克沁重機槍-聞名世間的殺人利器,馬克沁全名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1840年生於美國,是馬克沁機槍的發明者。他是一名優秀的武器設計師,他設計發明的馬克沁機槍開創了世界自動武器發展的新紀元,馬克沁在無煙火藥的研製中也作出很大貢獻,這種火藥使他的機槍更能發揮效力。


自1884年第一挺馬克沁機槍問世以後,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馬克沁機槍,大的小的都有,大的是需要兩馬克沁機槍個人抬著行軍的重機槍,小的有一隻手就能拎起來的輕型機槍。比較典型的型號有1893式馬克沁機槍、英國0.303英寸MK1式馬克沁機槍、俄羅斯M1910馬克沁和德國MG08/15式馬克沁輕機槍等。



MG08/15式7.92mm馬克沁輕機槍是在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該槍與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的主要區別是加裝了一個兩腳架和一個槍托,機匣和槍管節套進行了局部改進,彈鏈裝在一個有捲軸的彈鼓內,發射時彈鼓掛裝在機匣右側,兩腳架是活動的,可以固定在槍口附近或彈鼓前沿,擊針簧盒上有一個擊針簧力指示器。


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之內60000名英軍士兵傷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馬克沁由此成為世間聞名的殺人利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關槍的普遍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地面戰場的作戰形態。



對於身處一戰戰場上的步兵來說,每次衝鋒都是與死神的「致命約會」,等待他們的是一挺挺機槍噴射出的一道道火焰構成的槍林彈雨,以至於有人將機槍比喻為「死神手中的鐮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有應用。


德軍一線部隊由於步坦協同的需要開發了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但MG08式馬克沁機槍仍然在德軍二線部隊中服役。在中國馬克沁機槍被仿製生產,稱民24式重機槍在歷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在中國 7.92mm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是金陵兵工廠以德國造7.92mm 08式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在1935年仿製而成的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需要兩人操作,一個負責射擊,另一個負責換彈藥帶、手扶彈腰帶。為了保證有足夠子彈滿足這種快速發射的需要,馬克沁發明了帆布子彈帶 帶長6.4米 容量333發,彈帶端還有鎖扣裝置可以連接更多子彈帶,以便長時間地發射。



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機槍,只要冷卻水筒中有水,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在射擊時槍管兩端會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卻水也不是循環的,射擊前裝滿作戰時隨時要往冷卻水筒中加水,實際射擊時要打上二、三個彈帶才會有蒸汽泄出。


馬克沁重機槍可以連續射擊4個小時,而且還可以用來打空中的飛機,按下扳機馬克沁重機槍立刻噴出長長的火舌,包圍過來的敵人打在地上就冒煙,跳彈飛在牆上火星直噴。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在一戰中面對擁有良好的防禦體系,特別是用馬克沁機槍為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的衝擊等於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損失越大,雙方為一個陣地一條塹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覆復地來回衝殺戰況極為慘烈。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幾次大會戰被稱作「絞肉機」、「屠宰場」、「活地獄」,所以經過幾次會戰之後,一戰形成了陣地對峙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1916年11月24日,100萬人傷亡的索姆河戰役剛剛結束,這一天馬克沁離開了人世,但他留給世界的自動武器 仍然在戰場上嘯叫。

原創文章


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K軍事 的精彩文章:

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顯赫一時 卻被別人詬病為醜陋
鐵骨男孩波波斯PPS-43 戰火錘鍊下的衝鋒王牌 深受大眾喜愛
狩獵高手沙漠之鷹 強大的火力 有效的射程 堪稱手槍之王
鮮為人知卻十分實用的武器 製造精良 性能可靠 人機設計非常出色

TAG:AK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