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夜半鐘聲到客船」蘊含哪些科學道理?

「夜半鐘聲到客船」蘊含哪些科學道理?

時光飛逝,轉眼已至深秋。古代文人騷客每感於時令變化和個人際遇,總會即興賦詩一首,比如,唐朝詩人張繼在一個深秋夜晚泊船蘇州城外時,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絕句在我國家喻戶曉,其意境錯落清幽,靜夜中渺遠的鐘聲曾勾起無數遊子的共鳴。其實,古詩中的鐘聲意象不勝枚舉,如「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聲余月樹動,響盡霜天空」等等。

說到這裡,不知你是否想過,古剎里的鐘聲為何如此悠揚?又為何能從遙遠的山上傳到客船上呢?

鐘聲悠揚為哪般?

張繼詩中提及的寒山寺大鐘早已遺失,我們不妨以北京覺生寺內的永樂大鐘為例。該鐘於明朝永樂年間鑄造,雖比張繼生活的時代晚六百餘年,但其形制多與先秦時期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考工記》相符,有理由相信它與唐朝時期的寒山寺大鐘較為相似。

如果你敲擊一下永樂大鐘,其深厚綿長的鐘聲可持續70秒以上。餘音不絕的鐘聲總給我們一種難以言說的平靜感,這種悠揚的音色主要和古鐘的結構形式、化學成分等因素有關。

我國古代的大鐘通常都是「封頂、長身、收腰、口侈」的樣式,永樂大鐘也不例外。研究發現,永樂大鐘的上下壁厚不同,最厚處的厚度是最薄處的2倍。這種結構及尺寸上的精巧設計,使大鐘的振動頻率十分豐富,低可至22赫茲,高可達800赫茲。如此一來,低音頻率增強了鐘聲的穿透性,而相近頻率的音則會合成低頻變幅的拍(約2赫茲),使鐘聲呈現出起伏的狀態,給人時遠時近的聽覺體驗。

永樂大鐘的尺寸(據參考文獻[2]製作)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採用藝術銅合金的國家,鑄造永樂大鐘所用的便是一種藝術用錫青銅。通常,如果含錫量低於13%,鐘的基音強度會很弱,音色也很單調刺耳,而當含錫量高於13%後,基音強度就會顯著增強。不過,一旦含錫量過大,又易導致鐘體發脆破裂。據測定,永樂大鐘的化學組分主要包括銅80.54%、錫16.11%、鉛1.12%,這既確保了大鐘的機械強度能經受起數百年的擊打,更使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

鐘聲因何到客船?

張繼所乘的船與寒山寺距離遙遠,他為何能聽到鐘聲呢?有小夥伴可能會說是夜深人靜的緣故,其實,這並非主要原因。

我們知道,聲音的傳播過程實際上是聲振動能量的傳播過程,大氣中的風場和溫度場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因此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很容易受到風場和溫度場的影響。對於風場,不難理解順風時聲音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距離也更遠,逆風時則相反。可溫度場對聲音有啥影響呢?

首先,溫度對聲速影響很大,聲速會隨著溫度的增加而線性增加。其次,溫度還嚴重影響聲音的傳播路徑。小夥伴們一定對光波的折射現象不陌生,聲波作為一種波,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也存在類似的折射現象——它總是向低溫區域,也就是傳播速度低的區域偏折。

聲波的反射和折射(作者繪製)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炎熱的夏日午後,你和一位小夥伴站在柏油馬路中央,儘管你們之間距離只有幾十米,可任憑小夥伴如何呼喊,你卻一直聽不清楚。這既非小夥伴聲音不夠大,也不是你的聽力問題,需要「背鍋」的正是聲音的折射現象。

白天,由於地表比高空氣溫高,聲音會向高空跑,離聲源較遠的地方就很難聽到聲音。而到了夜晚,地表氣溫低於高空,聲波便會向地表方向偏折。張繼泊船楓橋邊時正值深秋之夜,地表的氣溫更低,聲音的折射現象也更為明顯,因此雖然相隔遙遠,他依舊能聽到清晰的鐘聲。

白天(左)及夜晚(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有很大差異(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參考文獻:

[1] 周裕鍇. 唐詩中的寺廟鐘聲[J]. 文史知識,2002(12):55-60.

[2] 田長滸. 中國金屬技術史[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3] 鍾衛佳. 銅加工技術實用手冊[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4] 周新祥,於曉光. 雜訊控制與結構設備的動態設計[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4.

[5] 陳聃. 風場和溫度場影響下空氣中聲波的傳播特性研究[D]. 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福斯曼:親手將導管插向自己心臟的「科學狂人」
2017年度未來科學大獎觀察
因為這部書,「不務正業」的醫生竟成了「礦物學之父」
2017年重陽節訪談孫鴻烈院士與鄭哲敏院士
精彩盤點《人體奧秘》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