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一件文物介紹——西漢錯金銅弩機

每天一件文物介紹——西漢錯金銅弩機

弓弩何時起源,這一問題一直是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時至今日仍無定論。但據中外史料記載,可以確信並使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是――弓弩是中國人發明的。關於弓弩起源的具體時間,古書中雖多有記載,然眾說不一,難以考證。要了解弓弩的演變過程,不能不提及弓箭。東漢趙嘩著《吳越春秋》稱,越王勾踐的大臣范蠡推薦楚國的「善射者」陳音訓練弩手。越王勾踐曾向陳音請教弩的歷史,陳音說:「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

據說,遠古時代先有彈弓,到神農時代才發明了弓箭。從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古代實物證據分析,人類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製造出石箭頭,證明弓箭出世已有1.5萬至2萬年的歷史。我國山西省沁水縣下川遺址中發現的石鏃,據分析測定距今大約已有2萬年,可以說弓箭的發明比人類發明農業要早。人類最初是將弓箭作為狩獵獲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但自從有了戰爭以來,弓箭就又成了戰場上的主要兵器之一。弓箭的特點是靈活方便,能在較遠的距離上射殺敵人,但是射箭時必須用一隻臂托著弓,另一隻臂用力拉弦,因此射出的箭準確性較差,難以命中目標。於是,有人就想辦法將弓固定在一個臂上,又在臂上裝有一組能繞不同的樞軸轉動的機件,由於這些結構上的改進,拉弦張弓就可以不僅靠射手的臂力,還可以藉助其他力量,弦力度就可加大,這就是被稱之的「加之以力」。

這樣,箭的射程就更遠了,殺傷力也就更大了。另外還有在弓張開後由機構的前齒鉤住弦,這就可以有較長的時間進行瞄準,命中率較之過去的弓箭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樣由單臂發射的弓箭幾經演變就改進成為由人力和機械力合成發射且具備瞄準功能的弓箭,即弓弩。由此可見,古書中稱之「弩生於弓」之說是合理的。目前考古發掘中已發現的年代最早且保存相當完整的弩,是1952年在長沙南郊掃把塘戰國楚墓出土的弩機。該弩機製造得相當精巧,而且裝有青銅鑄造的機件,可以肯定這種弩並非是最原始的弩,由此有理由認為弩的誕生年代可以上溯至2300年以上的戰國中期。所以中國被公認為最先發明弩的國家。

弩是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發展而成的一種遠程射殺傷性武器。弩機古代作戰器械。銅弩機起源於戰國時期,傳至漢代及三國,軍中已普遍使用。它體積小,攜帶方便;金屬鑄成,牢固而耐用;連續發射,以一當十;操作簡便,容易掌握。弩機作為中國古代工程技術的發明之一,在公元前就成為我國軍事中的重要武器,直至1100年才傳入歐洲。

弩的具體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西漢開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於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下縮,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弩箭有方頭的(方鏃箭)、角錐頭的、梯形的等,有的帶倒鉤。

中國傳統弓是由多種材料粘合而成的複合弓,其製作過程複雜、所用材料繁多,並且做工、選材都要依據適宜的季節和氣候。

弩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弓力的不斷加強和弩機的改進上。據記載,當時一張弩質量為369kg,最大射程可達800m。這樣的弩單靠人兩臂的力量當然是拉不開的,必須由力士以坐姿用兩條腿兩隻手合力張弩(踏張)或利用機械的力量。

到了戰國時期,攻守雙方已經開始使用一種更大的弩。例如《墨子?備高臨》中的「連弩之車」,所用之箭長1.9m,尾部有繩,在射出之後可以卷回再用。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戰國時期的弩機可以和近代的來複槍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傑出成就之一.。《韓非子·說林》有「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越人為持」,這裡的「機」即為弩機。《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列傳》中「橫弓著臂」指的也是弩機。可見弩機的出現很早,甚至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出現。但從田野考古發掘情況看,最早出現是在春秋晚期的楚國墓葬中。

西漢錯金銀銅弩機為西漢青銅器,規格:弩機高12.5厘米、郭長11.1厘米、寬2.8厘米; 望山高2.2厘米、寬1.8厘米; 牙高1.1厘米、鍵長5.5厘米、鍵徑1.5厘米; 箭槽長8.9厘米、寬1.4厘米,弩機保存完好,郭、望山、牙、鉤心、懸刀均可自如轉動,唯有瞄準具未設。

弩機露於木拊(fǔ)之外均施錯金銀裝飾,望山上五組:分別為蛇形龍紋、鳳紋、金蛇紋、奔獸紋、飛鶴紋;雙牙上兩組:外側面為一對奔鹿,正面為一對靈鶴;牙下轉輪上為兩隻飛雁;鍵兩端兩組:一為白虎和朱雀,另一為奔鹿和奔獸;比較複雜的是郭台及箭槽內的圖案,郭台後部為白虎嚙(niè)野豬圖,前部則為兩組對稱的奔鹿圖;斗山和牙槽邊上則用金絲裝飾了13組複合菱形小圖案。

箭槽中畫有利劍和大雁圖案:一支金色利箭脫弦而出,前方兩隻大雁倉皇而逃。方寸之間,大雁的表情和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似乎可聽到兩隻大雁的哀鳴。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孫機先生贊其為「天下第一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西方藝術介紹——歐洲連環漫畫的先驅威廉·霍加斯
色彩大師——提香
油畫之父——揚?凡?艾克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伍子胥與范蠡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