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所為世衛組織西太區派遣學者組織專業培訓

中藥所為世衛組織西太區派遣學者組織專業培訓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官網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藥研究所)自

1983

年以來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傳統醫學合作中心,至今已連任九屆。現任中心主任為陳士林研究員。多年來,為世界衛生組織及其西太區選派的

46

批,

116

位各國從事傳統醫藥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專業管理官員組織專業講座和培訓。這些學員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寮國、朝鮮、印度、緬甸、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衣索比亞等國。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派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學者來所參加培訓






2017

10

21

29

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學者受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派遣來本所參加「中醫藥立法管理及研究技術培訓班」。這六位學者包括:新加坡衛生科學局醫療保健產品管理司高級顧問

LIU YICHUN

女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系

Goh Chye Tee

博士和新加坡廣惠肇留醫院李文傑先生,馬來西亞藥物管理局藥物化學研究中心高級主任助理

MUHAMMAD S. B. M. ADZIB

先生,馬來西亞植物葯研究中心

NOR S. A. B. M. YOUSOF

女士和

Terence T. Y. Chin

先生。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學者介紹本國傳統醫學研究和管理情況






在組織培訓前,負責人員與兩國學者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根據對方擬學習的內容和他們的研究背景,專門邀請朱曉新研究員、梁愛華研究員、楊嵐研究員、朱晶晶研究員、李琦博士、孫偉博士和廣安門醫院吳敏博士等有關專家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學者精心準備了為期

5

天的專業講座和實驗室參觀實習。授課期間,專家們向兩國學者介紹了中醫藥發展概況及管理體系,中醫藥法立法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內容及執法中應注意的有關問題,中藥質量控制標準,中藥中農殘、重金屬、真菌毒素的檢測方法、技術和限量標準,中藥安全性及中西藥相互作用研究,中藥葯代學研究,青蒿素類新葯的研發歷程,

DNA

條形碼技術體系、中醫治療內科疾病的臨床應用等內容。在實驗室參觀實習的過程中,中藥研究所科研人員介紹了國際通用的中藥檢測方法及使用儀器、試劑等情況。





兩國學者參觀我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專門組織了國際專家交流會,邵愛娟研究員、孫偉博士、向麗博士等參加了學術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學者介紹了本國傳統醫藥的歷史、發展及研究現狀。他們認為在中藥研究所學到的知識非常重要,希望回國後能與專家保持聯繫,在傳統醫藥研究過程中,能經常得到中藥研究所專家的指導和支持。中藥研究所領導表示希望能與兩國傳統醫藥研究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互派學者,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開展合作研究。




專家為外賓授課




培訓期間,還安排兩國學者赴長城、故宮等名勝遊覽。他們對培訓和接待工作非常滿意,並在回國後寫來感謝信,感謝專家們準備的高水平、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教材,為他們解決傳統藥物發展過程的技術瓶頸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在信中,他們再次表達了與中藥研究所開展長期合作的真誠意願,中藥研究所也做了積極回應。




兩國學者遊覽長城




培訓結束後,中藥研究所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負責安排此次培訓的

PARK Yu Lee

女士進行了彙報。

PARK

女士對中藥研究所積極發揮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輻射作用,為本地區傳統醫藥的國際交流和發展做出有益貢獻,表示了肯定。她認為中藥研究所多年來的培訓工作,可以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與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緊密配合,支持各成員國開展國家能力建設的典範,並希望在世界衛生組織傳醫學合作中心主任論壇上進行宣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這一碗中藥里有你獨特的味道 | 散文
古代的中醫——繆希雍1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