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為什麼就局限在與地球相近的星球中尋找外星生命?

人類為什麼就局限在與地球相近的星球中尋找外星生命?

宇宙很大,我們對生命本身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做點事的話,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從最簡單的方式著手——尋找一個跟我們類似的環境,比方說——尋找第二個地球。

這有點像有些人到外國去,但是不懂當地的語言,還需要工作來掙錢,那麼最好的辦法是從事一門自己熟悉的工作,比如到餐廳等地打雜。打雜本身很累,掙錢也不多,不算是什麼好工作,但是很少有人問為什麼就局限在打雜的工作中尋找。因為其他高大上的工作,比方說醫生、律師、高管甚至總統,除了良好的語言能力,還需要很多其他能力,都不是短時間和現有條件能達到的。

根據現有的條件來做事情,這是很現實的選擇,而我們現有的條件就是——我們只知道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就好比我們只會說一種語言)——地球,所以雖科學家也清楚地球的局限,知道可能有很多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天體(甚至不限於行星)可以存在智慧生命,科學家寫科幻小說腦洞也是很大很大的,但腦洞歸腦洞,現實是現實,我們目前只能通過對地球的了解,去尋找類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

有時候現有技術條件的限制,導致我們還得做進一步簡化。比方說,系外行星相關有個概念叫宜居帶(Habitable Zone),是說行星離恆星的距離適中,不太冷也不太熱,這樣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

其實以太陽系的經驗,宜居帶外的一些衛星的巨大冰層下可能也存在液態水,但是現有技術對系外行星的測量都不容易,更談不上衛星了,所以宜居帶這個概念雖然有點粗略,但是可以說是目前技術下最好的了。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尋找跟地球類似的行星,可以為人類將來可能的移民打下基礎。

宇宙浩瀚無垠,尋找外星生命,要多角度進行解釋

1.宜居帶

只有從行星距離它公轉的恆星的距離才能看出來是否處於宜居帶中。如果離恆星太近,那麼那個星球的地表溫度就太高,而如果離得太遠,溫度就太低。

2.質量和體積

還要從質量和體積考慮,如果質量太大,那麼它的引力就會很大,質量太小,引力就很小,因此得找一個引力和地球相近的星球,這樣人類才能適應。

3.大氣壓

我們知道大氣壓是生命生存中的必需品的一部分,而地球的大氣壓是一倍大氣壓,如果那個星球的空氣稀薄,大氣壓就小,否則,就大氣壓就大,因此還需要找一個大氣壓和地球差不多一樣的行星。

4.岩石和液態水

只有那個星球有岩石的地表和液態水的存在,才會有生命的可能,生命才有可能在那裡生存,這是次要因素,但也不能忽視。

只有宜居的行星才會有生命,可行星本生是不發光的,很多行星是推測出來的,行星的影子都看不見,如何在上面找生命,還是一步一步來,先在家門口找,積累一些經驗,等有了成果,等技術水平上升,再找更遠一些星球上是否有生命,這個才符合道理

人類自己本身的迷茫己經夠多的了,自己生命的本質都無法破譯又談何從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只有尋找到自身生命的意義自能解開宇宙生命的真相,一徹都是造物者的安排。宇宙萬物自有規律,但按人類現在的所為科技是無法探測到所謂外星生命的,不管遠近都是徒勞無功。

綜合上述,因此找一個合適生命生存的星球,必須的找一個和地球相近的星球。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總是要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著什麼?
時間是否是宇宙的開端?是否存在一種可以生於無的物質或能量?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什麼呢?
夫妻吵架時,如何避免冷戰的方式?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