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理解物理學中什麼叫做慣性?

如何理解物理學中什麼叫做慣性?

慣性是物理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是物質最基礎的屬性之一。物質三大基礎屬性分別是:佔有空間,具有緯度結構,具有慣性。人類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均是從此3點出發,引申而來。

之前我之所以說運動是物質的基礎屬性,是因為感覺慣性的重要性還不被多數人認識,怕說出來引起罵聲一片。今天既然有人專門問及慣性,我便把自己的真實觀點說出來。

慣性規定了力的大小、方向,是運動及時間的基礎參數,宇宙中一切現象,分解辨析之後就會發現,無不是慣性在最終起著決定作用。

慣性是物質(或組成物質的基礎粒子)的惰性,總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原來的位置(或運動狀態)。慣性係數是一個常量。

力及質量都源於慣性,基礎粒子具有固定的慣性,導致一切物質都有固定的質量,質量成為統計物質數量的可靠指標。

慣性轉化為力的過程,會受物質數量和緯度結構、結合方式的影響。各種力按微粒數量及結構由小到大分別是: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磁力、電力、機械力。當然還可細分。

慣性的學問,幾乎是宇宙最基礎的學問,涉及內容太過龐雜。

慣性就是物體在受外力影響的時候,還會保持原來狀態的行為,就叫慣性。運動是相對的,相對運動的兩個物體可以說是兩個世界不同步,爆發衝突,在衝突中各自保持原來世界特性的一種行為。

所以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有慣性,氣候有慣性,當冬至時太陽開始向南轉,夏至開始向北轉,但是它們卻不是最冷最熱的時候,氣候依然保持慣性往更冷更熱發展一段時間才會反轉。當人面臨高峰迴落和低谷向上時,都會不敢相信,直到確認後才會真正改變心情。

社會依然如此,當開始沒落的時候都不相信,依然當自己強大,清朝就是這樣開始沒落的,當剛剛開始強大的時候,都會認為依然是弱小的,現在我們國家就面臨此局,這就是很多中國人和國家不願意相信中國強大,依然想把中國當落後的原因。所以慣性的特徵就是保持原來的世界狀態,由慣性的特徵決定了世界的變化不會停止,運動不會停止,像陰陽一般,不平衡的時候因為不平等而運動變化,當平衡的時候卻因為各自增加和減少的慣性,而依然無法停止運動和變化。

不平衡中有平衡就是洛書的意義,平衡依然無法停止變化就是河圖的意義,這就如測不準原理一樣無法統一,合起來才是宇宙世界。慣性是構成世界的根基之一,像量子糾纏依然是因為糾纏的慣性保持聯繫,因為它們構成了一個世界,與其他世界不發生聯繫,一個變化了,另一個就會相應的變化,除非被其他世界斬斷。

現代物理既承認慣性又默認引力,這其實是種矛盾!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運動是種客觀存在,慣性現象是宇宙中的廣泛現象和普遍存在,我們應把物質的慣性當成一個真理。

物質具有慣性,物質在空間里的存在形式實質是以慣性狀態存在的,物質運動是基於慣性運動,力是慣性碰撞力,所謂的質量引力根本不存在。主流科學首先必須要把運動的本質搞清楚,物質運動到底是慣性運動還是引力運動?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時也只是個假設,引力運動與慣性運動互為矛盾,不可共存。萬物表現為繞轉運動而非勻速直線的慣性運動,是因為物質體隨時在改變慣性狀態。

主流應深思運動的本質,物質運動是基於慣性運動而非引力運動。宇宙奧秘盡在能量球理論!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如何更科學的理解「吃啥補啥」?
人類為什麼就局限在與地球相近的星球中尋找外星生命?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