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象山有位做了50年竹編的匠人:希望手藝能傳下去

象山有位做了50年竹編的匠人:希望手藝能傳下去

早上八點的鴨嶼村,靜謐安詳,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周末的美夢中。然而村口的竹編工作室里,林保國師傅已經忙碌起來了。

工作室沒有開燈,只有朝陽投射下的一小塊亮光,林師傅就坐在那方寸亮光里編織著竹條

我們的採訪在林師傅的雙手翻飛中悄然開始。

篾匠:傳承千年的古老職業

現年66歲的林師傅,16歲就開始當學徒,進入篾匠行列。

篾匠,一個歷史悠久的職業。篾匠屬於「魯班行」,但相傳是魯班的師兄張班最早以竹編物,發明了竹編工藝,因此篾匠尊 張、魯二人為「張、魯祖師」。

「篾匠這一行學問多著呢,我手中的這把尺子叫魯班尺,它就是魯班師祖留下來的。」林師傅說。

竹編:曾經輝煌的悠久技藝

竹編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到了戰國時期,竹編已經兼具實用與審美效果。竹製品精巧脫俗,結實耐用,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

(資料圖)

林師傅回憶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做學徒時竹編的盛況:「當時,竹編還是個吃香的活兒,想當篾匠的人多著咧。大傢伙都是憑手藝吃飯,竹籃、籮筐、簸箕……不論是務農還是打漁,老百姓家裡都離不開竹子。」

危機:古老的手藝無人問津

1981年後,農村土地改革分田到戶,農民們曬穀不再用竹具,挑谷不再用蘿筐,竹編的實用價值一點點消失,篾匠也閑了下來,不再有年輕人願意學這門艱苦的手藝,古老的職業岌岌可危。

30餘歲的林師傅同樣因為生計問題轉行做起了廚師,但林師傅依然牽掛著這門老手藝。「閑下來時,我依然會時不時為自己找點活計,練一練手藝,在內心裡,我始終把竹編當做自己的老本行。」

希望:從技術到藝術的艱難轉型

現如今,竹製品已漸漸從居家用品發展成為了藝術品,竹編工藝也不再是一門單純的手藝,而是具有了極高的觀賞價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文化,竹編藝術也是一門獨特的藝術。

林師傅每周都會到當地的小學中去上竹編課,教小孩子們簡單的竹編工藝。他希望竹編藝術的傳承,從年輕一輩開始。

採訪結束後,林師傅又繼續他的竹筐編織。

細長的竹絲宛若悠長的歲月,在林師傅的手上翻飛彙集。那裡面滿載著的,正是一位老匠人的拳拳匠心。

編輯:張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甬派 的精彩文章:

愛唱戲的徐亞軍,十多年來把公益演出當主業
象山廚王爭霸,勝者將迎戰米其林大廚
水天一色東錢湖
說好貸款4萬,為何變4.66萬?高先生買車按揭遇糾紛
寧大這場婚禮 讓31對校友伉儷回憶滿滿

TAG:甬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