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魅力無窮的完全數

魅力無窮的完全數

公元前3世紀時,古希臘數學家對數字情有獨鍾。他們在對數的因數分解中,發現了一些奇妙的性質,如有的數的真因數之和彼此相等,於是誕生了親和數;而有的真因數之和居然等於自身,於是發現了完全數。6是人們最先認識的完全數。

發現完全數

研究數字的先師畢達哥拉斯發現6的真因數1、2、3之和還等於6,他十分感興趣地說:「6象徵著完滿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麗,因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並且其和等於自身。」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共和國》一書中提出了完全數的概念。

約公元前300年,幾何大師歐幾里得在他的巨著《幾何原本》第九章最後一個命題首次給出了尋找完全數的方法,被譽為歐幾里得定理:「如果2n-1是一個素數,那麼自然數2n-1(2n-1)一定是一個完全數。」並給出了證明。

公元1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古希臘著名數學家尼可馬修斯在他的數論專著《算術入門》一書中,正確地給出了6、28、496、8128這四個完全數,並且通俗地複述了歐幾里得尋找完全數的定理及其證明。他還將自然數劃分為三類:富裕數、不足數和完全數,其意義分別是小於、大於和等於所有真因數之和。

千年跨一步

完全數在古希臘誕生後,吸引著眾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像淘金般去尋找。可是,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無數的心血,第五個完全數沒人找到。

後來,由於歐洲不斷進行戰爭,希臘、羅馬科學逐漸衰退,一些優秀的科學家帶著他們的成果和智慧紛紛逃往阿拉伯、印度、義大利等國,從此,希臘、羅馬文明一蹶不振。

直到1202年才出現一線曙光。義大利的斐波那契,青年時隨父遊歷古代文明的希臘、埃及、阿拉伯等地區,學到了不少數學知識。他才華橫溢,回國後潛心研究所搜集的數學,寫出了名著《算盤書》,成為13世紀在歐洲傳播東方文化和系統將東方數學介紹到西方的第一個人,並且成為西方文藝復興前夜的數學啟明星。斐波那契沒有放過完全數的研究,他經過推算宣布找到了一個尋找完全數的有效法則,可惜沒有人共鳴,成為過眼煙雲。

發現非一帆風順

在無名氏成果鼓勵下,15至19世紀是研究完全數不平凡的日子,其中17世紀出現了小高潮。

16世紀義大利數學家塔塔利亞小時曾被法國入侵者用刀砍傷舌頭,落下了口吃的疾患,後來靠自學成為一位著名數學家。他研究發現:當 n=2和 n=3至39的奇數時,2n-1(2n-1)是完全數。

17世紀「神數術」大師龐格斯在一本洋洋700頁的巨著《數的玄學》中,一口氣列出了28個所謂「完全數」,他是在塔塔利亞給出的20個的基礎上補充了8個。可惜兩人都沒有給出證明和運算過程,後人發現其中有許多是錯誤的。

1603年,數學家克特迪歷盡艱辛,終於證明了無名氏手稿中第五個完全數是正確的,同時他還正確地發現了第六個和第七個完全數216(217-1)和218(219-1),但他又錯誤地認為222(223-1)、228(229-1)和236(237-1)也是完全數。這三個數後來被大數學家費爾馬和歐拉否定了。

1644年,法國神甫兼大數學家梅森指出,龐格斯給出的28個「完全數」中,只有8個是正確的,即當n=2,3,5,7,13, 17, 19, 31時,2n-1(2n-1)是完全數,同時又增加了 n=67,127和257。

在未證明的情況下他武斷地說:當 n ≤ 257時,只有這 11個完全數。這就是著名的「梅森猜測」。

「梅森猜測」吸引了許多人的研究,哥德巴赫認為是對的;微積分發現者之一的德國萊布尼茲也認為是對的。他們低估了完全數的難度。1730年,被稱為世界四大數學家雄獅之一的歐拉,時年23歲,正值風華茂盛。他出手不凡,給出了一個出色的定理:「每一個偶完全數都是形如2n-1(2n-1)的自然數,其中n是素數,2n-1也是素數」,並給出了他一直沒有發表的證明。這是歐幾里得定理的逆定理。有了歐幾里得與歐拉兩個互逆定理,公式2n-1(2n-1)成為判斷一個偶數是不是完全數的充要條件了。

歐拉研究「梅森猜測」後指出:「我冒險斷言:每一個小於50的素數,甚至小於100的素數使2n-1(2n-1)是完全數的僅有n取2,3,5,7,13,17,19,31,41,47,我從一個優美的定理出發得到了這些結果,我自信它們具有真實性。」

1772年,歐拉因過度拚命研究雙目已經失明了,但他仍未停止研究,他在致瑞士數學家丹尼爾的一封信中說:「我已經心算證明n=31時,230(231-1)是第8個完全數。」同時,他發現他過去認為n=41和n=47時是完全數是錯誤的。

歐拉定理和他發現的第8個完全數的方法,使完全數的研究發生了深刻變化,可是,人們仍不能徹底解決「梅森猜測」。

1876年,法國數學家魯卡斯創立了一種檢驗素數的新方法,證明n=127時確實是一個完全數,這使「梅森猜測」之一變成事實,魯卡斯的新方法給研究完全數者帶來生機,同時也動搖了「梅森猜測」。因數學家藉助他的方法發現猜測中n=67, n= 257時不是完全數。

在以後1883——1931年的48年間,數學家發現「梅森猜測」中 n≤257範圍內漏掉了 n= 61, 89, 107時的三個完全數。

至此,人們前仆後繼,不斷另闢新路徑,創造新方法,用筆算紙錄,耗時二千多年,共找到 12個完全數,即 n= 2, 3,5,7,13,17,19,31,61,89,107,127時,2n-1(2n-1)是完全數。

笛卡爾曾公開預言:「能找出完全數是不會多的,好比人類一樣,要找一個完全人亦非易事。」 歷史證實了他的預言。

從1952年開始,人們藉助高性能計算機發現完全數,至1985年才找到18個,多麼可憐!

等待揭穿之謎

迄今為止,發現的30個完全數,統統都是偶數,於是,數學家提出猜測:存不存在奇數完全數。

1633年11月,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給梅森一封信中,首次開創奇數完全數的研究,他認為每一奇完全數必具有P2Q的形式,其中P是素數,並聲稱不久他會找到,可不僅直到他死時未能找到,而且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數學家發現一個奇完全數。它成為世界數論又一大難題。

雖然,誰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存在,但經過一代又一代數學家研究計算,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如果存在一個奇完全數的話,那麼它一定是非常大的。有多大呢?遠的不說,當代大數學家奧爾檢查過1018以下自然數,沒有一個奇完全數;1967年,塔克曼宣布,如果奇完全數存在,它必須大於1036,這是一個37位數;1972年,有人證明它必大於1050;1982年,有人證明,它必須大於10120;……這種難於捉摸的奇完全數也許可能有,但它實在太大,以至超出了人們能夠用計算機計算的範圍了。

對奇完全數是否存在,產生如此多的估計,也是數學界的一大奇聞!

關於完全數還有許多待揭之謎,比如:完全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完全數是有限還是無窮多個?存在不存在奇完全數?

人們還發現完全數的一個奇妙現象,把一個完全數的各位數字加起來得到一個數,再把這個數的各位數字加起來,又得到一個數,一直這樣做下去,結果一定是 1。例如,對於 28,2+8=10, 1+0=1;對於496有, 4+9+6=19,1+9=10,1+0=1等等。這一現象,對除6外的所有完全數是否成立?

以上這些難題,與其它數學難題一樣,有待人們去攻克。儘管我們現在還看不到完全數的實際用處,但它反映了自然數的某些基本規律。探索自然規律,揭開科學上的未知之謎,正是科學追求的目標。

好玩的數學

微信號:mathfun

好玩的數學以數學學習為主題,以傳播數學文化為己任,以激發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為目標,分享有用的數學知識、有趣的數學故事、傳奇的數學人物等,為你展現一個有趣、好玩、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數學 的精彩文章:

如果π不是分數,如何計算它呢?
第346期 追趕時間
第345期 日月之積
數學公式背後的有趣的故事
第344期 染色方法

TAG:好玩的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