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廟七十二將:陸抗,東吳最後的名將

武廟七十二將:陸抗,東吳最後的名將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遜卒時,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領遜眾五千人,送葬東還,詣都謝恩。孫權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三國志·陸抗傳》

譯文:

陸遜死時,陸抗年紀二十歲,授任為建武校尉,統領陸遜的兵馬五千人,給陸遜送葬束歸,來到京城謝恩。孫權拿楊竺控告陸遜的二十件事責問陸抗,屏退他的賓客隨從,宮中使者來當面責問,陸抗不加思索詢問,每件事都有條有理地對答,孫權的疑意逐漸消除。

1

武廟七十二將里有一對祖孫檔,兩對舅甥檔,兩對父子檔。

祖孫檔是王猛和王鎮惡,舅甥檔是衛青霍去病和韓擒虎李靖,父子檔是周勃周亞夫以及陸遜陸抗。

巧合的是,周亞夫是周勃的二兒子,陸抗也是陸遜的二兒子。老二特別聰明嗎?

今天就來說說陸老二陸抗。

2

陸抗很不容易。

陸抗支撐起東吳江山的時候,三國鼎立已經不復存在,國際形勢早就發生重大變化。

當時,蜀國已經滅亡,劉禪樂不思蜀;西晉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東吳江河日下,殘陽如血。

好比在梭哈牌桌上,把把爛牌,籌碼還不夠,只好小心翼翼,防守為主,經常翻牌不跟,偶爾偷個雞;

好比在拳擊台上,身高體重力量全面吃虧,實力差一個等級,只好糾纏游斗,抽冷子打一拳賺些點數。

在這樣的困難形勢下,陸抗所能做的無非就是維持和續命。

要說陸抗,必須說到三個人和一場戰役。

三個人分別是孫權、孫皓、羊祜,兩個老大,一個對手兼朋友。

一場戰役是西陵之戰,這貌似也是東吳最後一場勝利的大戰了。

3

陸抗的爸爸陸遜死得很憋屈,因為摻合到東吳的太子之爭中,被孫權疏遠、打壓,最後鬱鬱而終。

就在陸抗安葬完老爸,去孫權那裡謝恩的時候,孫權還在糾結當初的事情,居然拿出別人控告陸遜的二十件事,一件件責問,好在陸抗胸有成竹,氣定神閑,逐條批駁,孫權這才放過陸抗。

要是對答不好,說不定就是刀斧手伺候。

六年後,陸抗到南京治病,病癒離開時,孫權終於私下裡向陸抗道歉,表示當初是自己聽信了讒言。

孫權還特地關照陸抗,回去把當初舉報你爹的黑材料都燒了吧,要是公之於眾,我很沒面子。

怪不得好多論壇里都把孫權稱之為「渣權」,碰到這樣的老大,實在是倒霉。

4

碰上「渣權」就已經是前世作孽了,陸抗還悲催地攤上了孫皓這個廢柴老大。

這孫皓作為東吳的末代皇帝,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這位仁兄有這麼幾個愛好:美女、巫術、土木工程、寵信奸佞、砍頭。

《三國志·陸抗傳》里有超過一半的篇幅都是陸抗通過奏章,苦口婆心地勸諫孫皓。

陸抗說,德行不相上下那麼人多的會戰勝人少的,力量相等那麼安定的會制服危亂的。潛台詞就是:你現在人少力弱,還倒行逆施瞎折騰,你丫等死吧!

陸抗準備了十七條大政方針,史書說,「十七條失本」,陸抗辛辛苦苦想出來的東西,孫皓根本不重視,搞沒了。

陸抗說,創建國家繼承家業,不能任用小人,安於讒言任用姦邪的人,《尚書》中就有告誡,因此《詩經》的作者就怨恨諷刺,孔子也為此感嘆。

但孫皓根本聽不進去,照樣信任太監胡作非為,我行我素。

好在陸抗大部分時間都駐守地方,要是在南京的話,說不定哪天就禍從天降了。

5

陸抗一生中最經典的戰役發生在西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史稱西陵之戰。

西陵其實就是夷陵,這地方和陸家的人有緣分。

公元222年,陸抗的爸爸陸遜在這裡放了一把火,燒得劉備焦頭爛額。50年後的公元272年,陸抗在這裡同樣用一把爛牌巧勝敵軍。

當時,作為東吳的門戶,西陵的軍政一把手是步闡。這天,步闡接到命令:卸職回京!步闡慌了神,老大孫皓脾氣喜怒無常,殺人隨心所欲,我沒犯錯,現在突然讓我回去,這是幾個意思?

步闡恐慌之下,一嘆氣,一跺腳,乾脆投降西晉得了。

消息傳出,西晉一號名將羊祜出兵前來接應,東吳頭號名將陸抗出兵前來平叛。

一對未來的好基友就這樣碰面了。

6

西晉前來接應的總兵力有8萬人,羊祜把這些軍隊沿著長江由西向東分成三路:東監軍徐胤攻打建平;荊州刺史楊肇率軍進攻西陵會合步闡; 羊祜親率5萬人進攻江陵。

羊祜的意圖是,你東吳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如我,我分兵,左右牽制,中心突破。

看你陸抗怎麼辦?

陸抗很冷靜,知道自己實力不如西晉,首先做好防守。

當平叛軍到達西陵的時候,陸抗命令手下先做好對外的防守工作,手下認為應該馬上進攻西陵,爭取用最短時間拿下,西晉接應部隊再多也不怕了。

但陸抗說,倉促之間,西陵打不下來的,要是對外的防守不做好,到時候就是被人家裡應外合包餃子的下場。

事態果然如同陸抗預料的一樣,幾位不服氣的將領嘗試攻城,果然無功而返。

西晉前往西陵的部隊並不是主力,其實也是孤軍深入,不可能持久,陸抗的意圖就是「攘內必先安外」。

7

楊肇的部隊到了,大戰一觸即發。

而就在關鍵時刻,東吳有個將領臨陣投敵,這下東吳軍隊的安排就不是秘密了。

陸抗果斷調整部署,把自己戰線中的一個薄弱點換成精兵防守,楊肇果然攻擊了這一點,結果撞了個頭開花。

眼看戰事不利,所謂的奇兵,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再加上是沒有後援的孤軍,楊肇很快撤退。

陸抗回身攻擊西陵,沒了指望的西陵城很快被攻破,叛亂平定。

8

西陵沒事了,可江陵還要面對羊祜的主力部隊。如果西陵保住了,江陵卻丟了,這才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東吳在江陵沒有多少部隊,正面對抗羊祜的五萬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

陸抗巧妙地利用了地利。

起先,陸抗在江陵城外的一條河流上築起大壩,使江陵城以北成為一片汪洋。羊祜沒辦法,一方面調來水軍,準備水上進攻,一方面對外宣布,我們要破壞大壩,等大水退去,就用步兵全力進攻。

陸抗聞訊後,下達了一條誰也看不懂的命令:不用你們辛苦破壞,我自己弄塌它。

羊祜想走水路的真實心思被陸抗看破。

於是,江陵城北變成了一片沼澤,水軍上不去,步兵也不行,羊祜只好撤退。

9

正是西陵之戰後,羊祜意識到了輕敵,也看清了陸抗的能力,自此二人惺惺相惜開始了一場遍施仁義的誅心之戰。

雖然你來我往、勾心鬥角,但西晉的實力碾壓,讓陸抗只能被動應付,硬著頭皮玩下去。

後來,殫精竭慮的陸抗死了,陸抗在死前預言,滅吳之戰一定會從奪取西陵開始。之後的事態果然如同陸抗所料,東吳迅速敗亡。

有心保國,無力回天。

事實上,從陸抗去世的那一刻起,西晉和東吳之間的對抗就已經GAME OVER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武廟七十二將:羊祜,沒怎麼打過仗的名將
八卦史記150:婚宴上敬酒惹來殺身之禍
中國有史可載最早的清官不是西門豹(八卦史記171)
八卦史記148: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蔡桓公其實是齊桓公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