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衣節的起源、傳說、習俗和詩詞

寒衣節的起源、傳說、習俗和詩詞

今年的寒衣節時間為2017年11月18日,農曆丁酉年 十月初一 星期六

雪蓮花 賈鵬芳 二胡曲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

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

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

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這一天,人們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

謂之送寒衣。

舊時,婦女們要親手縫製寒衣,

送給遠方的親人。

如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

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

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

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

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對於那些逝去的親人,

即使陰陽相隔,無法相見,

也無法抵擋對他們的牽掛。

春去冬來,天氣漸冷,

送件寒衣,寄以心意,

願逝者安息,一切安好!

| 寒衣節起源 |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詩經.豳風.七月》

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

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

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 寒衣節發展 |

在唐朝天寶二年時,發布詔令:「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

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

明代對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 寒衣節傳說 |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也有古老的傳說。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朱元璋「授衣」傳說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

民間傳說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是賣不出去,於是,慧娘想了一個辦法。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在她的棺材前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

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江蘇「紅豆飯」傳說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

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 寒衣節祭拜 |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

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 寒衣節習俗 |

祭奠祖宗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燒寒衣

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

後來,有的地方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

準備過冬

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天氣寒冷,滿地落葉隨風揚,

又到了十月初一寒衣節,

古人常有視死如生的感慨,

那些逝去的親人,因懷念,

在活者的心底長存,

燒一紙寒衣,寄託思念之情。

寒衣節,不是嬉笑玩鬧的萬聖節,

而是慎終追遠,悼念先輩的日子,

十字街頭煙火明滅,眾人送寒衣,

來去如風擦肩而過,

都在追憶那錯過的時光。

寒衣節,不僅是懷念故親,

遊子與故鄉親人亦期待團聚。

初冬,午後,陽光照在身上暖意足,

想來,久未歸家,甚是想念遠方的親人,

打個電話,嘮嘮家常,為TA們備件暖心的冬衣,

距離永遠阻隔不了親人間的溫暖與愛。

| 寒衣節習詩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古典君: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表達懷念亡妻的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

《蝶戀花》

【清】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

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古典君: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將內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凄切,感人至深。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

《遣悲懷三首·其一》

【唐】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古典君:這首詩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並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懷念的深情。末兩句,彷彿詩人從出神的追憶狀態中突然驚覺,發出無限抱憾之情。

《孤雁兒·世人作梅詩》

【宋】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

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古典君:全詞以景襯情,將環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哭宣城善釀紀叟》

【唐】李白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古典君:釀酒老人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像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現在死生分離,詩人感到十分悲痛。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古典君:詩歌首聯兩句是遠景,一句寫物景,一句寫人景。中間兩聯,詩人走上前去,鏡頭拉近,細節刻畫物景與人景,尾聯詩人總結表達自己及時行樂的態度。

《哭孟浩然》

【唐】王維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古典君:故友的去世,作者無限悲痛,站在漢水邊上,望著滔滔江水東流不勝悲傷。上句可看作即景之語,下句景中含情,江山景象廣闊,寫出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無限感慨和遺憾。

《鷓鴣天》

【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

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古典君:這首詩悲觀沉重,詩人退居蘇州,本來就心情抑鬱,加上又不幸失去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全詩已經凄涼使人倍覺傷感,抒發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GIF/14K

來源:古典書城 近蘭寒舍致敬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跟著公號學詩詞 長相思
別後不知君遠近 故欹單枕夢中尋
你若情深一往,我必傾世溫柔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寒衣節詩詞
《漢魏六朝詩選》第八十三首《歸田園居》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