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高難度微創技術治療亞急性期重度食管胃化學性損傷獲成功

高難度微創技術治療亞急性期重度食管胃化學性損傷獲成功

原標題:高難度微創技術治療亞急性期重度食管胃化學性損傷獲成功


  2017年10月26日,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以下簡稱「南方中西醫」)胸外科完成一例單孔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上消化道重建手術(包括管狀胃重建-頸段食管成型-經胸骨後隧道胃-食管頸部器械吻合等),以治療亞急性期次全食管及胃大部化學性損傷繼發重度食管、胃瘢痕狹窄。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無不適將於本周內出院。經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南方醫科大學圖書館醫藥衛生科學技術查新中心查詢和確認,傷後55天採用該技術治療亞急性期次全食管及胃大部化學性損傷繼發重度食管、胃狹窄,國內外未見文獻報道。


26歲黑龍江患者張女士,9月中旬在家誤食氫氧化鈉致食管燒傷,後進行性吞咽困難,伴進食梗阻感。輾轉哈爾濱市、北京市多家三甲醫院求醫拒收後轉至南方中西醫,為減輕患者痛苦,儘快解決身體健康問題,決定技術創新,改變教科書上的傳統治療策略,經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上消化道重建術治療。

據該院胸外科王禹冰副主任醫師介紹,單孔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技術於2015年在日本首先開展應用於食管癌,而國內外目前治療食管、胃化學燒傷的方案為外科開放手術,間置結腸代食管消化道重建。運用此微創技術於該病亞急性期的治療尚無先例。


據介紹,該例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上消化道重建術有多個優勢:手術治療時間較傳統教學指南提前。既往國內外有文獻報道於該病亞急性期進行開放式手術治療,預後效果良好。此次手術時間比以往傳統教科書指南提前半年至一年;手術技術更加微創,出血少,痛苦輕,恢復快;避免食管擴張致食管穿孔、食管胸膜瘺、膿胸、縱隔膿腫、肺炎等相關併發症;避免食管支架再狹窄引起的食管穿孔,導致後期可能還要手術切除食管;避免空腸造瘺給病人帶來的額外手術創傷和痛苦;治療總費用大大降低,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此次充氣式縱隔鏡聯合腹腔鏡上消化道重建術治療亞急性期重度食管胃化學性損傷,在醫學上體現了手術微創化的革新。王禹冰副主任醫師表示,適合患者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治療,該次創新是南方中西醫對精準醫療理念的高度體現,是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的具體行動,作為醫療工作者,用責任擔當和創新的勇氣促進生命科學的發展,使人民生命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同時,王禹冰希望在對該技術及治療亞急性期次全食管及胃大部化學性損傷繼發重度食管、胃狹窄的進一步探索後,加強臨床推廣,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光明融媒記者雷愛俠 通訊員彭逢美、吳佳儀)

作者:光明融媒雷愛俠 彭逢美 吳佳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領航新征程】黑頸鶴在「西藏糧倉」食宿無憂
戴威談共享經濟未來:不可逆的趨勢 將突破商業服務
武警西藏總隊快速反應第一時投入林芝抗震救災工作
新時代外交亮麗開局 東亞合作邁上新台階
「中國正成為更自信的全球性大國」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