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明軍差點滅掉此國,清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卻被此國打敗

兩千明軍差點滅掉此國,清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卻被此國打敗

兩千明軍差點滅掉此國,清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卻被此國打敗



話說,南明永曆十四年(1660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在清軍的摧壓下,倉皇退出昆明,與李定國、白文選等幹將失散,誤走誤撞,進入了緬甸。

永曆一行,多為王室內眷、文臣宦官,受制於緬王,被軟禁於緬甸都城阿瓦。


李定國和白文選經過多方打探,得知永曆流落到緬甸,趕緊分工合作:李定國率所部從孟定抵猛緬駐紮,招集流散各處的潰眾,以抗擊清軍;白文選部則入緬尋找永曆。


白文選部只有二千多人,進至緬境雍會地區後,因天氣炎熱,將士卸甲解鞍,在樹林中休息。


白文選另外派出兩名使者找尋緬甸地方官,申明自己入緬的目的只是為了接回主上。

哪料,緬人欺負南明勢屈途窮,竟將這兩名使者殘忍地殺害了。


白文選等不到兩名使者的迴音,又派十名騎兵出去打聽。


這十名騎兵同樣遭到了緬兵的擊殺。


殺了這十名騎兵,奪了馬匹,緬甸官員及緬將緬兵聽說前面樹林里還有大量馬匹,繼續糾合了數百來人前來搶奪。


白文選率將士還擊,一下子就把這群緬將緬兵殺得死的死、傷的傷,一直追殺至大金沙江江邊。

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何況這時的南明已是落在淺灘奄奄一息的病龍!


駐紮在大本營的數萬緬兵操刀操槍,傾巢而出,在江對岸列陣,準備滅掉白文選。


白文選不退反攻,讓部下士卒砍伐樹木編造筏排,渡江作戰。


一百多名明軍騎兵撐著木筏渡過大江,一鼓而前,揮刀猛砍,緬軍的陣腳一下便亂了。


白文選率主力渡河掩殺,緬軍望風而潰,死傷兵萬餘人。

緬甸當局震駭莫名,趕緊敲起警報鐘,據城堅守。


白文選本想攻城,卻又投鼠忌器,擔心緬人會傷害主上性命,只好傳令收兵。


緬甸當局覺察白文選有所忌憚,便放下心來,利用手中的人質,責令白文選退兵。


白文選接到永曆帝吩咐退兵的敕諭,不敢將「接駕」演變成「劫駕」,只好退出緬境,找李定國商議。

李定國多次派遣使者來向緬王索還主上,均遭到拒絕。


一不做、二不休。


1661 年(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二月,李定國、白文選決定率兵馬攻克緬甸,救出永曆。


明軍長驅直入,一直推進到緬甸都城阿瓦附近,並立刻發兵強渡錫箔江。


緬人集結起十五萬人迎戰,其中,有巨象千餘頭,兼有槍炮,橫陣二十里,鳴鼓震天。

兩千明軍差點滅掉此國,清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卻被此國打敗



明軍兵力不及緬兵十分之一,武器惟有長刀、手槊、白棓而已。


李定國親自出戰,一馬當先,大敗緬兵,殲滅緬兵數以萬計。


渡過了錫箔江,與阿瓦城隔大金沙江相望,平滅掉緬甸,指日可待。


可惜,四月,緬甸流行起瘟疫,明軍的船隻尚未打造船完備,士兵多有水土不服,死亡甚眾。


無奈之下,李定國和白文選只好退出緬境。


李定國和白文選萬萬沒有料到,這一退,南明小王朝就宣告徹底滅亡了。


緬王既已與明軍交惡,為求自保,將永曆父子引渡給了清軍。


不久,大漢奸吳三桂在昆明殘忍地絞殺永曆父子,明朝從此畫上了句號。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表現懦弱得不堪一擊的緬甸在其貢榜王朝建立後,竟然成為了我國西南的一個巨大邊患。


在清雍、乾年間,緬甸多番向我國內地土司徵收貢賦,且溝壑難填,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出兵入侵中國。


乾隆政府正忙於平定回疆內亂,無暇南顧,一味奉行綏靖政策。致使貢榜王朝的軍隊連年入界侵擾掠奪。


乾隆三十年(1765年),侵擾規模驟然升級。雲貴總督劉藻發兵迎戰,被緬兵擊潰,死傷無數。


從回疆內亂中脫身的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將劉藻革職。


乾隆皇帝的態度是「緬甸明朝時尚在版圖之內,並非不可臣服之境」,派出的他器重的邊疆大吏楊應琚前往教訓緬甸人。


楊應琚為漢軍八旗出身,時擔任大學士,由陝甘總督移任雲貴總督,出征前發布了檄文,號稱「發兵五十萬,大炮千樽」,對緬甸大舉進軍,震懾一時。


緬兵彼時正與暹羅交戰,面對清兵的強大攻勢,留守阿瓦的緬王孟駁一面下令繼續攻打暹羅大城,一面調遣緬兵數千(清朝官方記載為三萬,但據各方資料,大約只有六、七千)沿大金沙江與清兵對抗。


儘管緬兵遠少於清兵,卻佔盡天時地利之便,屢戰屢勝。


不過,緬王孟駁清楚本國軍隊主力遠在暹羅,無法長期與清朝抗衡,其戰略思想是以戰逼和。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十二月十六日,清雲貴總督楊應琚眼見取勝無望,只好答應與緬兵議和停戰。


二十八日,緬兵開始撤兵。


不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正月初四日,正在猛卯附近扎筏渡江撤還的緬兵看到有清兵出現,以為清朝撕毀協議,便向清軍發起攻擊,清軍傷亡慘重。


乾隆皇帝又驚又怒,命人將楊應琚逮捕進京賜死,任外戚親貴、並在平定回疆中立下大功的悍將明瑞為雲貴總督,轉調廣東將軍楊寧接任雲南提督,以對付緬甸人。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十二月二日,明瑞發起著名的「蠻結之役」,殺敵二千餘,俘三十四名,繳獲槍炮糧食牛馬甚多。


乾隆皇帝聞訊大喜,封明瑞為一等公。


蠻結之戰後,明瑞驕傲自滿,大肆發兵深入,致使後路被斷絕。


緬甸大軍已經攻佔下了暹羅大城,於次年正月初八完成了集結,向清軍發起反擊。

兩千明軍差點滅掉此國,清軍四次大規模進攻卻被此國打敗



清軍大潰,其中,領隊大臣扎拉豐阿中槍陣亡,大將觀音保自己以箭刺喉殉國。


明瑞身受重傷,策馬疾馳了二十多里,越想越接受不了現實,自縊身亡。


乾隆皇帝悲憤莫名。


明瑞的靈柩歸京後,乾隆帝親臨弔唁,賜謚號果烈。


處理了明瑞的後事,乾隆皇帝任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舒赫德為參贊大臣,鄂寧為雲貴總督,增調13000滿洲兵以及9000貴州兵入滇。隨後又加派1000滿洲兵2000福建水師。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四月,率先進入了雲南的舒赫德和鄂寧了解到前期軍情,認為對緬甸戰事勝算不大,聯手上疏,勸乾隆皇帝適當收手,與緬議和。


乾隆皇帝痛罵兩人乖謬無恥,將此兩人降職調任。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二月,傅恆率兵出征。乾隆皇帝親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並把自己用的甲胄贈給傅恆,為傅恆壯行。


傅恆老謀深算,穩紮穩打,大軍水陸並進,夾大金沙江而下,直取木梳、阿瓦。


然而,仗從七月打到十月底,雙方互有勝負,戰局陷入了僵持。


十一月初,雙方已經精疲力盡,無力再戰。


這種情況下,只能握手言和了。


十一月初十日,傅恆向緬甸當局商議停戰。


十一月十六日,雙方前線將領均在未取得最高統治者同意的情況下籤定了停戰協議。


十八日,清兵沉炮焚舟,全數撤走。


這一場歷時長達七年的大戰,以清朝的實際失敗而告終。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晚年不得不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68講台 的精彩文章:

隋唐盡出英雄,戰場不分男女,他最有福氣,虜敵二人做老婆!
這裡的私人槍支泛濫,小孩三歲開槍,十歲擁有三把槍
2017年可能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的9大交通工具,第4個最刺激!
長大後的五位「胖童星」,前四個長殘,只有最後一個逆襲

TAG:68講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兩千明兵差點滅掉此國,數萬清軍卻被此國打敗
清軍九大先進武器:竟打不過八國聯軍,特別最後兩種,能把人氣死
如果清軍也有洋槍洋炮,能打贏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嗎?
八國聯軍一走,清軍把先進武器拿出來練上了,練完了打誰呢?
別再罵清朝了,如果不是清軍死守此地,中國根本成不了世界大國
一個彈丸小國憑什麼同時敢與暹羅和清朝兩國作戰,並拖垮清軍
清軍PK八國聯軍:誰的武器強大?看完別罵清軍,不是他們的錯
清軍武器裝備如此精良,竟被八國聯軍打敗,到底誰的錯?
鴉片戰爭後,此西方海上國家趁火打劫清朝,被清軍開炮嚇回去了!
八國聯軍打開清軍武器庫十分驚訝:有這麼先進的武器為啥會打敗仗
清末,朝鮮建立大韓帝國,本想趁火打劫中國,卻被清軍痛擊
大明帝國與清軍的最後決戰 大明帝國戰敗走向滅亡之路
此軍兩萬人時完勝清軍,後期為何幾十萬人打不過湘軍,原因很簡單
清軍大敗法國侵略者時,日本少壯軍官為何高呼:十年後必大敗清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艦隊把清軍打得極慘,兩百年前卻曾遭明軍肆虐
清軍到底消滅多少八國聯軍:總戰績超過抗戰長沙大捷
八國聯軍進北京,為何人多勢眾的清軍會不堪一擊
八國聯軍打敗清軍後,打開武器庫一看:我的媽呀,真是大開眼界!
八國聯軍打開清軍的彈藥庫疑惑不解:有這麼多先進的武器為啥還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