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1930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失業的人為了買5美分的蘋果排成長長的隊伍。

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文|何帆


(財新智庫公共政策顧問)


馬克·吐溫說:「歷史是不會重複的,但總押著同樣的韻腳。」當我們遇到嚴峻挑戰、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歷史經驗就變得格外有用。決策猶如在迷霧中摸索,猶如在驚險中一躍,除了歷史經驗,我們還能依靠什麼呢?

理論往往是難以令人信服的。預測經常是不準確的。各種不同的利益會給決策過程帶來掣肘。相比之下,歷史經驗往往最具有說服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巴里·埃森格林教授在其新作《鏡廳》里,講的就是如何以史為鏡,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現在和未來。他既研究國際經濟學,也研究國際政治學,尤其在經濟史方面建樹最多。他的《黃金鐐銬:金本位和大蕭條,1919-1939》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研究大蕭條的經典之作。


《鏡廳》主要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21世紀初的大衰退。這兩場危機具有很多相似之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現在已經過去八年了,如果我們做一個總結,大蕭條時期的經驗,真的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鏡廳:大蕭條,大衰退,我們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美]巴里·埃森格林 著 何帆 譯


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


答案並不是簡單的是或非。我們不妨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來。當人們試圖總結歷史經驗時,他們可能會總結對,也可能會總結錯。當人們試圖根據歷史經驗做出現實決策時,他們可能做出正確決策,也可能做出錯誤決策。因此,我們會有四種可能性,如果做出坐標圖,它們將分別處於四個不同的象限。第一象限是:正確的歷史認識,正確的現實決策;第二象限是:正確的歷史認識,錯誤的現實決策。第三象限是:錯誤的歷史認識,錯誤的現實決策。第四象限是:錯誤的歷史認識,但現實決策反而是正確的。

我們分別來考察一下這四種可能性。


1


第一種,正確的歷史認識,正確的現實決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決策者迅速行動起來,避免了再次出現大蕭條那樣的悲劇。是的,在2008年之後,還是出現了曠日持久的衰退,發達國家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但美國失業率最高值在2010年達到10%,大大低於大蕭條時期的25%。大蕭條之後,金融體系幾乎完全崩潰;而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儘管金融機構遭受重創,但依然過得非常瀟洒。不得不承認,由於應對政策更為得當,產出下降、失業高升、社會紊亂和民眾痛苦的程度,都較上一次大危機時期更低。

這說明經濟史學家對大蕭條的研究發揮了作用。大蕭條時期,受到錯誤的經濟教條的影響,政府在最需要刺激經濟的時候,卻害怕財政赤字太多,忙著重建財政平衡。這種做法使得經濟局勢更加惡化,財政平衡也變成了泡影。在本該卧床休息的時候,偏偏要到戶外頂著寒風跑馬拉松,這才叫不作不死。


大蕭條時期,中央銀行家都是真實票據論的奴僕。他們的信條是,中央銀行只應該提供與經濟活動所需相匹配的信貸量。經濟繁榮的時候,央行需要提供更多信貸,經濟衰退的時候,央行就要減少信貸供給。這一教條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於是,繁榮的時候,經濟過熱,衰退的時候,經濟危機。同時,各國政府對於救助出了問題的金融機構並沒有經驗,要麼作壁上觀,要麼想幫卻束手無策。於是,金融機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張張倒掉了。


反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各國幾乎不約而同都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敞開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避免了銀行間的恐慌進一步蔓延。各國政府還採取了非常規的手段救助出了問題的金融機構,甚至直接向一些金融機構注資,把它們「國有化」了。


我們能從這裡得到什麼啟發?從歷史的失敗案例吸取教訓,容易,也不容易。容易在於,你只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超反方向調整就行。不容易在於,改弦更張,總會有各種反對的聲音。什麼時候更可能成功呢?那就是當危機來得太快太猛的時候。這時候,決策者不得不當機立斷、力挽狂瀾。這種危機感有助於幫助決策者擺脫陳腐偏見的束縛,大膽地嘗試新的方案。任何一種政策都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只要方向是對的,到最後,副作用其實都不會太大。


2


第二種,正確的歷史認識,錯誤的現實決策。


大蕭條的主要根源是出現了銀行業危機。不難發現,在處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決策者也把主要精力集中於商業銀行。這使得他們忽視了影子銀行、衍生產品等新生事物。正是由於這一忽視,才釀成了本次危機中最大的錯誤,即允許雷曼兄弟倒台。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2013年3月15日,美國紐約,應聘者排成長長的隊伍。


雷曼兄弟不是商業銀行,不吸收存款。決策者們誤以為,它的倒閉不會引發對其他銀行的擠兌,忽視了雷曼兄弟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在正常時期,貨幣市場是企業,尤其是大企業融通短期資金的主要渠道。雷曼兄弟在貨幣市場上發行了大量短期票據,過去,投資者認為這些短期票據幾乎是沒有風險的。雷曼兄弟倒閉後,投資者才發現,兄弟是靠不住的,貨幣市場是有風險的。貨幣市場上的資金幾乎在一夜之間蒸發得無影無蹤。正因為雷曼兄弟的倒閉,才使得金融危機擴散成為經濟危機。


從歷史吸取教訓,還可能會出現另一種問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過分地拘泥於歷史經驗,反而會讓人畏手畏腳。


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曾出現過惡性通貨膨脹。有些學者認為,正是由於惡性通貨膨脹,才使得希特勒最終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上台,隨後迅速推行納粹專制。這讓德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害怕通貨膨脹。鑒於德意志聯邦銀行在歐洲中央銀行中的影響力,再加上身為歐洲央行主席的法國人讓·克勞德·特里謝急於表現出他和德國人一樣,是一個反通脹鬥士,德國人的恐懼最終變成了歐洲的政策。在歐洲遭受債務危機衝擊之後,歐盟和歐洲中央銀行反而要求希臘等國家大幅削減預算赤字。2010年,歐洲央行貿然下結論,認為復甦可期,可以逐步退出其非常規政策。2011年春夏歐洲央行更是兩次升息。這使得歐洲不僅沒有迎來復甦,反而陷入了第二次衰退。


我們能從這裡得到什麼啟發?歷史並不會重複自己。水在流動,船在前行,在上游掉進河裡的寶劍,到下游是撈不到的。要想更好地借鑒歷史經驗,必須先了解歷史經驗的局限性。從歷史中得到的經驗,在教會我們關注一些風險的同時,也會誤導我們誇大一些風險,而忽視另一些風險。


3


第三種,錯誤的歷史認識,錯誤的現實決策。


埃森格斯將這本書取名為《鏡廳》是有典故的。鏡廳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建造的凡爾賽宮裡最豪華的殿堂。廳內一側有17面朝向花園的拱形落地窗,另一側是17面巨大的鏡子,與拱形窗相互輝映,把整個大廳照得金碧輝煌。在鏡廳舉辦舞會的時候,翩翩起舞的賓客們可以看到自己在鏡子中的無數倒影,如夢如幻。普法戰爭之後,德皇威廉一世就在鏡廳加冕,並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指定德國在鏡廳簽訂和約,以報一箭之仇。

何帆:大蕭條經驗對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有幫助嗎



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鏡廳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可追溯到「凡爾賽和約」。「一戰」之後,戰勝國認為能夠從歷史中吸取的最寶貴的教訓,就是削弱德國的力量,以免其東山再起。「凡爾賽和約」規定了非常苛刻的條件,要求德國賠償。德國破罐破摔,乾脆搞個惡性通貨膨脹。「一戰」後,歐美各國還錯誤地想恢復金本位制,以為只要恢復金本位制,就能回到戰前的黃金時代。金本位制束縛了各國的手腳,成了凱恩斯所說的「黃金鐐銬」。


我們現在能夠看得更為清楚,「一戰」後,各國對戰前的黃金時代為什麼會突然結束,為什麼會出現殘酷的戰爭,並沒有清醒的反思。他們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那個時代見證了科技的巨大進步、財富的涌流、社會的進步,以及難得的世界和平,大多數人只是本能地懷念過去的好時光,徒勞地想要修復破碎的鏡子。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政治、國內政治、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各國仍幻想著能夠回到過去,這是當時的決策者最大的錯誤。


歷史不會自動地把謎底揭開,清清楚楚地展示給世人。各種頭緒盤根錯節,各種力量勾心鬥角,各種信息撲朔迷離,準確地鑒別真偽,並對歷史趨勢做出可信的判斷,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們能從這裡得到什麼啟發?歷史首先是觀念的歷史,如果我們仍然抱著陳舊的觀念,就無法對歷史做出合理的解釋。在解讀歷史的時候,要把各種先入為主的成見放在一邊,隨時準備修正自己已有的認知。


4


第四種,錯誤的歷史認識,但陰差陽錯,現實決策居然對了。


最經典的案例是《斯穆特-霍利法》。這是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個臭名昭著的貿易保護主義法案。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這個法案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衝擊。但是,經濟學教科書講的是錯的。《斯穆特-霍利法》是由眾議院議員威利斯·霍利(Willis Hawley)和參議院議員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共同提出的。1930年6月17日,胡佛總統批准了這一法案。在簽署法案的時候,胡佛耀武揚威地用了六枝純金水筆。《斯穆特-霍利法》將可徵稅的進口品的稅率從38%提高到45%。


這一法案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呢?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艾文(Douglas Irwin)的研究結果是,《斯穆特-霍利法》使美國1929年的GDP最多減少了1.16億美元,或相當於當年美國GDP的0.1%,這和大蕭條帶來的衝擊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有人說,提高關稅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影響了投資。是的,1929年的投資確實較為疲軟,但到1930年就已經企穩,並沒有發現《斯穆特-霍利法》對投資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斯穆特-霍利法》帶來的最大的衝擊,是破壞了國際合作的氣氛。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引發了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用摩根的合伙人托馬斯·拉蒙特(Thomas Lamont)的說法,它「刺激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情緒」。義大利因其草帽和橄欖油對美出口的關稅被提高而抗議。瑞士的手錶製造商義憤填膺。西班牙對美國的葡萄、柑橘、洋蔥出口均受到影響。拉丁美洲國家也在抱怨美國給予其農戶的貿易保護——在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區,初級產品價格本來就已經疲軟,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讓它們雪上加霜。它激發了其他國家的報復,並導致國際聯盟舉辦的一次關稅削減會議破產。


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科書里關於《斯穆特-霍利法》使得美國深陷大蕭條的說法是誇大其詞的,但這一誤讀早已深入人心,使得人們對貿易保護主義心存警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政府總體來講對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非常克制,這種克制的態度又使得其他國際政策協調變得更加容易。這可以算是一個有趣的案例。


當然,像特朗普這樣連教科書都不讀的人上台之後,是否會徹底破壞國際合作的氣氛,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狂瀾,這就不好說了。《斯穆特-霍利法》沒有完成的破壞事業,看來要交給特朗普來實現了。


刊於《財新周刊》2017年第2期。


特別聲明


財新文化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文化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張宗子:布倫特之罪
木心上海剪影
楊渡:1949文化人南渡成為台灣的轉折點
聽披頭士的時光
2016人文社科好書再推薦(一)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源自何處?
解決該廠的債務和金融困境
利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 解決小企業融資大難題
Al x 量化:智能投顧如何解決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痛點?
美國大選對全球金融影響,海外資產配置如何應對?
用數據解釋:為什麼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是大勢所趨
金融投訴有技巧,看我如何讓券商求饒
如何通過供應鏈金融解決行業痛點
半島危機下的金融市場將何去何從?
干金融,還是被金融干,關鍵看「銀子」!
金融科技:歐洲金融監管如何看待眾籌融資?
傳統金融的運維如何應對互金時代的業務衝擊?
戰爭對金融市場有哪些影響?
金融怪咖追捧《狂熱鬱金香》:愛情與金融泡沫有何共通之處?
如何保護個人金融信息?
螞蟻金服漆遠:金融智能平台需要關注哪些因素?
無現金社會,金融還會嫌貧愛富嗎?
互金未來:供應鏈金融唱主角?
藝術品金融:助中國發展消費經濟 但急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