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典籍如何看待生命的非正常死亡?

道家典籍如何看待生命的非正常死亡?

文/道誠

在道家看來,人能不能正常活過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道家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對生命產生重大影響。

我命在我不在天」,這一響徹天地的豪言壯語,宣示了道家珍視生命價值,追求生命尊嚴,肯定人為努力,探索生命科學的生命觀和積極態度,也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對生命的尊重與智慧。

由此,探究道家對人為因素導致生命非正常死亡的認識,對我們了解道家的生命觀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命在我不在天(資料圖)

道德經》第五十章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

老子認為,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縱觀人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能夠長壽而享其天年的人,大概占所有人的十分之三;不能享受天年而中途夭折的人,大概占所有人的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生卻因為折騰而使自己不得享其天年的人,也占所有人的十分之三。

為什麼那本來十分之三的本來可以長壽的人,卻會自尋死路呢?這是因為他們用來保養生命的辦法太過分了。這些本來可以長生卻因為折騰而使自己不得享其天年的人,具體是怎麼折騰的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並沒有詳細說明。《文子》中卻有一段話,詳細記載了這個具體情況。「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飲食不節,簡賤其身,病芸殺之;樂得無己,好求不止,刑芸殺之;以寡犯眾,以弱凌強,兵芸殺之

老子說,人有三種死亡,不是生命的正常死亡,一是飲食沒有節制,糟蹋了自己的身體,導致生病把人折磨死;二是貪得無厭,貪求不止,導致違法犯罪把人折磨死;三是以寡犯眾,以弱凌強,導致戰亂兵敗而被殺。這三種非正常死亡,在老子看來,都是過分的,不應該出現的。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來說,也存在著寶貴的借鑒意義。

1

第一種非正常死亡是從自我健康方面來講的。

飲食沒有節制,糟蹋了自己的身體,導致生病把人折磨死。其實不只是飲食,還有各種因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包括作息、鍛煉、心態等。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影響健康的因素中,遺傳因素佔15%,社會條件佔10%,醫療條件佔8%,自然環境佔7%,這四項加起來共佔40%,而生活方式一項就佔60%。

其他四項都屬於客觀因素,生活方式卻屬於主觀因素,可見老子的說法與現代科學是相符合的,也可見優化主觀因素的重要性。

內心的充實平靜(資料圖)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道德經》中這段話,形象地寫出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的危害。主要是感官慾望對人的刺激,人被感官慾望所控制,成了慾望的奴隸,不可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非常可怕的。

用老子的智慧糾治自我健康的問題,就是「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除了滿足必要的生活需要,應該更多把精力放在內心的充實平靜上。《黃帝內經》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是君王,感官是臣僕,感官的慾望不能代替內心的聲音,否則君臣顛倒,上下錯亂,人就會跟著感官慾望走而沒有節制。

2

第二種非正常死亡是從自我守法方面來講的。

貪得無厭,貪求不止,導致違法犯罪把人折磨死。貪得、貪求主要是因為對身外之物過於迷戀,導致被外物所奴役,進而過多地在這方面耗費生命,最後不惜為其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不免會損害傷害社會中的其他成員,所以這是非常可惡的。

勿為外物所奴役(資料圖)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聲名和生命哪個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哪個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哪個更為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用老子的智慧糾治自我守法的問題,就是「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不會遇到危險,可以長久平安。滿足於擁有的,而不是巴望沒有的;止步於合法的,從而不邁過底線,就不會做違法犯罪的事,不用提心弔膽,能保住心安理得、長長久久的平安。

3

第三種非正常死亡是從自我認識方面來講的。

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有自知之明,同時能看清他人和其他組織,否則,無論對個人還是組織,都可能盲目自大,導致非正常滅亡,這是非常可悲的。

老子認為人和組織都應該謙退柔和,不應該輕易與人為敵,動用武力兵戈相見必須是出於迫不得已,反映了老子強烈的反戰思想和出兵必須出於正義的思想。

謙退柔和(資料圖)

用老子的智慧糾治自身認識的問題,就是「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相比較了解他人、戰勝他人,了解自己、戰勝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了解自己、戰勝自己,才能在這出生入死的一生中做到莊子所說的「養身、全生、養親、盡年」,活出自我獨特的生命光彩。

(編輯:念遠)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道教文化藝術周
文化自信:道德經在西方早期的翻譯與傳播
黃老道——承接先秦道家與早期天師道的新道家
慾望是罪惡的源頭,除欲方能得正道
三代福蔭,得來一輩發達;不修善果,終是一場泡影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