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忘記仇恨吧,報仇只會讓你更苦!

忘記仇恨吧,報仇只會讓你更苦!

文:太橋旦曾堪布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遭到他人的傷害,而對方勢力強大,我們往往會暫時忍氣吞聲,然後再尋找機會報復。比如說,如果被上級辱罵了一番,我們表面可能上不動聲色,甚至點頭哈腰,可心裡卻會深深記恨他,一旦有機會就會進行回擊;再比如說,事業上的競爭對手勝過了我們,導致我方經營虧損,甚至自己被降職、解僱等,我們一時無力反抗,於是表面上故作謙恭,但實際上卻耿耿於懷,內心發誓要報仇雪恨。社會上很多人都有這種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習慣,甚至會笑裡藏刀、口蜜腹劍。

這些行為在世俗觀念中被視為正常,就像我們常說的「有仇不報非君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時復仇的行為甚至會被讚美,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這就是一個流傳了千年的復仇故事。

而大乘佛法的觀念卻與此截然相反,大乘佛法提倡:即便他人對自己造成過傷害,我們也不應該一直記在心上,然後伺機報復;反而要儘可能地善待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這個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道理何在呢?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有仇必報」的動機是什麼?就是嗔恨。無始以來,我們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報復仇人,但現在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得到,我們依然在六道中漂泊流浪。不僅如此,嗔恨還無數次把我們送進了地獄。所以,當我們伺機報復他人的時候,實際上自己的處境更加危險,「有仇必報」的觀念把我們害得很慘。

因此,作為大乘行者,我們要扭轉這種觀念,朝慈悲心、菩提心的方向努力。菩提心與嗔恨心形同水火、不可共存。只有徹底消滅「有仇必報」之類的嗔恨心,菩提心才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我們才有希望解脫輪迴、成就佛果、普度眾生。

那麼,從大乘佛法的角度看,該如何處理別人對我們的傷害?

首先,面對他人的傷害,要做一個「健忘」的人。如龍樹菩薩所說:凡是他人對我們的傷害和侮辱,要像在水面上畫圖一樣,當下就忘記。如果能忘記他人的傷害,當然也就不會想報復別人了。

其次,從因果的角度正確處理他人的傷害。「有仇必報」的觀念雖然看似正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徹底地解決問題,反而使我們的生命進入了惡性循環,如俗話所說「冤冤相報何時了」。西藏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逆緣是過去的罪業,順緣是三寶的加持。」意思是說,我們之所以遭受傷害,是源於自己過去世的罪業。責任完全在自己,與對方無關。

密勒日巴尊者也說過:「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用慈悲心去祝福他們,因為即便過錯是別人的,但業障一定是自己的。」建立起這樣的因果觀念,自然就不會想報復仇人。這樣處理矛盾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徹底消除自己的宿業。

從更高的菩提心層次來說,身為大乘行者,要從破除我執的角度來認識他人的傷害,視對方為善知識。大乘佛法的唯一目標是消滅我執、生起菩提心。當我們受到傷害以後,如果能坦然接受,不伺機報復,反而善待對方,我執就能迅速減輕。大乘佛法的觀念不僅能讓我們輕鬆、喜悅地面對傷害,還能令我們消除宿業、轉危為安,並培養出積極、勇猛、樂觀的菩薩精神,迅速增長菩提心。這樣看來,傷害我們的人難道不是善知識嗎?

最後,如果遇到他人的傷害,我們能以空性觀來觀修,做到「惡緣由他來,善緣隨他去,一切無所求」。這就是對待傷害的最高境界。

總之,「有仇必報」令我們損失慘重,而「善待仇人」則是生起和增長菩提心的殊勝竅訣。( 來源:騰訊佛學 )

2017年達摩祖師聖誕供燈共修

2017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初五)是達摩祖師聖誕紀念日。積福慧發起供燈共修,祈願眾等業障消除,增長福慧,理行並重,悟入佛法知見,轉煩惱成菩提,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隨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果把佛法當成談玄說妙的工具,那就白學了
錢不是靠本事就能掙到的,還要靠福報!
90歲老母親念藥師佛治病記
藥師佛心咒功德
藥師佛法門,太不可思議了

TAG:常隨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