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程序員工作到了 35 歲之後就是盡頭了嗎

程序員工作到了 35 歲之後就是盡頭了嗎

Jeff Nelson是Chromebook的發明人,之前供職於谷歌。

我覺得你是在問三個不同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許應該改一下。不妨因而把該問題分解成這三個小問題:

年齡歧視是軟體開發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在職業道路上都會碰到的問題嗎?

你是否應該逐漸將職業道路轉向管理崗位,而不是一直當獨立貢獻者?

軟體開發獨立貢獻者這條職業道路是死胡同嗎?

下面我簡要地討論一下每個問題。

年齡歧視方面,我認為誰都不能否認這個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齡歧視。你只要看看幾乎每家矽谷公司的新招員工的中位數年齡,就知一二。我猜想,即便不是大多數,至少許多公司的新招員工的中位數年齡也遠低於30歲。然而,這不一定意味著哪家公司的官方招聘政策在一定年齡、種族、性別、性偏好或其他方面有限定。

科技行業之所以存在年齡歧視現象,原因有多方面,不招聘年長員工並不需要某種串通。舉例說,許多公司發現,使用剛從知名大學(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作為主要的招聘對象來得最省事。剛畢業的學生成本低廉,他們有一貫的質量,也不受曾供職於其他公司帶來的束縛。他們就是白紙一張,所以教他們企業文化、軟體方法、最佳實踐要來得容易一點,也更容易適應初創公司以其他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主的員工隊伍共事。

不過我覺得矽谷的任何人不會這麼認為:如果你面前的求職者在一項相關技術方面有著3年的紮實編程經驗,而且擁有某所名校的學位,他不是優秀的求職者,甚至不是更出挑的求職者。實際上,我甚至可以這麼說:在其他所有因素同等的情況下,而且技能和經驗對招聘公司開展的業務很重要、很有針對性,擁有N年相關經驗的求職者不見得比N+ 1年經驗的求職者更出色。

技術變化太快了,工程師無法保持其重要性這種說法一度是屬實的,但是構建互聯網所依賴的核心技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C語言編程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出現了,那已是40多年前。JavaScript語言首次出現是在1997年,那大概是20年前。這意味著一些工程師臨近退休年齡,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專註於C和運行Unix伺服器,數十年來都是如此。經驗這麼豐富的這種質量的工程師寥寥無幾,不過我懷疑有誰會試圖聲稱:剛畢業的22歲年輕人肯定比接觸這些技術超過40年的60歲老員工更勝一籌。當然,這種類型的工程師實在是鳳毛麟角。

因而,針對這個問題的另一個小問題,我不認為軟體工程這條職業道路是死胡同。我想說,工齡到了一定的年數後,薪水增長確實會趨於穩定。部分原因就是,工程師本質上就是一種商品。的確,除非你是非常特別的工程師,否則總是可以被其他人取代。我認為,這有助於解釋軟體工程師的薪水相比其他競爭性行業顯得稍低。不過我幾乎可以向你保證,市場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會超過求職者人才庫中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其他人的供應量,所以你總能找到一份工作。只不過,你可能不會像頭兩三年那樣每年工資都猛漲10%。

最後,針對改做管理是不是更好的選擇這一點,我想問為:什麼只考慮這一條路?當然有許多條職業道路可供選擇。你可以轉到軟體工程的另一個領域。比如說,許多不喜歡開發產品的軟體工程師可以改當其他角色,有時在同一家公司,比如運營、產品管理、項目管理、質量保證,或者技術性不那麼強的角色,比如銷售或行政崗位。我還有幾個朋友索性完全改變了職業道路,比如當專職教師。

最後我要說,我本人確實很喜歡在工程背景紮實(最好是技術與公司有關的軟體工程)的經理手下工作,所以千萬別急於走上工程管理這條職業道路。要準備當五六年的獨立貢獻者,那樣才能掌握過硬的工程技術。從貢獻者的角度來了解這個行業是怎麼運作的。之後,才可以考慮將職業道路轉向管理崗位。誰都不會聘請花商來建造布魯克林大橋。別聘請任何之前沒有當過工程師的工程經理。

雲頭條編譯、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頭條 的精彩文章:

買家注意了:第四季度 DRAM 價格將上漲 10%
微軟和GitHub聯合,共同將Git虛擬文件系統引入到macOS和Linux
虛擬機比容器來得更輕盈,還更安全!
從一張圖見美國十大公司的百年變遷

TAG:雲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