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魯班的傑作,旱地里的「船舶」,這裡的人們出行全靠它

魯班的傑作,旱地里的「船舶」,這裡的人們出行全靠它

在魯豫皖等華北平原的省份,有一種特殊的工具,那裡的人們在雨天穿著它出行。這種工具叫做泥屐子。

這種工具通常用木頭做成,大小因人的腳掌而異,像縮小了的板凳,只不過凳子有四條腿,泥屐子只有兩條。在泥屐子的前後打兩個孔,用繩子穿過之後就可以系在腳上。人們通常是穿了鞋子之後再把泥屐子綁在腳上,這樣人們不禁可以免受腳掌的磨損之苦,更可以抗旱保暖。

關於泥屐子有這樣一個傳說:老子升天之後,很是牽掛家鄉(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的人們。他就經常回家鄉看看人民的疾苦。有一次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雨天,人們在泥濘里出行很不方便。待他回到天上之後,就冥思苦想,最終想出來一個注意——使用一種工具讓人們穿梭於濕滑的泥地。

當他想好了這個辦法之後,就託夢給魯班,作為能工巧匠的魯班很快就製作出來了這種工具。人們以後再不會因為雨天的泥濘而發愁了。

傳說歸傳說,不過有據可考的第一個穿泥屐子的人是晉文公。晉文公快要餓死的時候,介子推剮下自己的肉讓晉文公食用。晉文公得了王位之後,想請介子推出仕,介子推不從。於是晉文公防火燒山,介子推和其母親被燒死。晉文公誤殺了介子推之後後悔不迭,將介子推喪身之處的一棵樹伐到,製作成木屐穿在腳上,時常緬懷。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謝靈運發明了一種木屐,穿著它可以在山路上健步如飛。李白有詩讚曰: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宋代詩人葉紹翁寫有《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其中的屐就是泥屐子。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泥屐子在華北平原地區一直很流行,深受居住在鄉村裡的人們的喜愛。那個時期,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完善,同時人們受困於乾癟的口袋,只能自食其力。

泥屐子製作起來很方便,只需要幾塊厚實的小木板。所以,當時的人們幾乎家家都有,有時候一家會有幾雙。

後來,經濟發展起來了,膠鞋和雨鞋取代了泥屐子的位置。泥屐子便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如果你現在去華北地區的鄉村,你會發現泥屐子更是像歷史文物一樣稀少啦。

責任編輯:五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旅遊 的精彩文章:

同為「豬」不同命,樣子兇悍 名字卻很好聽
只綻放一次,比曇花還珍貴,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
美國最機密的地方!禁止任何人進入?曾多次出現UFO

TAG:圖說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