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特點及危害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特點及危害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癥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藥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覆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覆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被闡明。我國著名的中醫血液病專家史淑榮主任認為."此病是一種與免疫失衡引起的免疫應激性的出血疾病,治療宜以修復免疫功能,為治療本病的治療之本,是能夠徹底治癒此病的最根本的治療原理"。

目前西醫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首選藥物是激素,服用後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激素的副作用非常很大,在升高血小板的同時又會增添許多新的疾病,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等,而且激素減量後,血小板又會降低,停葯後仍會反覆發作。脾切除手術危險性大,患者本身難以接受。脾是人體免疫器官,切脾後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嚴重感染,給患者身體和精神上帶來巨大痛苦,切脾後的複發率在58%左右。

所以,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來說找對醫院,選對治療方法很關鍵。

友情提示:

若對以上文章有疑問、不懂,或想了解更多血小板減少知識,

本公眾號為血小板減少患者諮詢平台,為患者解決問題提供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在身邊 的精彩文章:

潑尼松醋酸酯治療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患者盡量避免這八大「雷區」
室內裝修也能導致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的這些臨床表現你都知道嗎?

TAG:健康在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