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與桀驁不馴野鷹為伴的鷹把式,祖先曾是清宮御用獵手

與桀驁不馴野鷹為伴的鷹把式,祖先曾是清宮御用獵手

在東北吉林省吉林市美麗的松花江畔,有一個叫漁樓的村子,村子裡70%是滿族人,他們世世代代獵鷹、熬鷹為生。清順治年間,打漁樓村曾出了18位清代皇宮御用的鷹把式(獵鷹高手),從那時起,打漁樓村有了另一個名字——鷹屯。

他們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給人感覺英勇無比的樣子。

帶鷹捕獵,對於人的體力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挑戰,要把鷹架在手臂上漫山遍野尋找野雞、野兔等獵物,在看見獵物的一瞬間將鷹放開,在鷹捕到獵物時,還要第一時間將鷹和獵物分離,否則,鷹吃飽以後就很難繼續馴化了。

捕獵的瞬間只有短短的幾秒鐘,可是,為了這一刻,鷹把式卻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要把桀驁不馴的野鷹訓練成能幹的獵手,第一步就是消磨鷹的野性,熟悉人的氣息,行話叫做「熬鷹」。

「熬鷹」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其說是熬鷹,不如說是熬人。因為熬鷹不僅需要時間、經驗和耐力,更需要有很好的體力,是件既勞心又傷神的辛苦事。

「熬鷹」就是不讓鷹睡覺,訓鷹的人也能睡,要與鷹四目對視。根據鷹的野性不同,熬鷹的時間也不一樣,有的熬了四天四夜,這僅僅只是開始,這之後,還要訓練鷹跑繩,目的是要讓鷹聽主人的召喚,尤其是在捕到獵物之後,還能夠習慣性的回到主人身邊,這些過程都需要鷹把式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

經過鷹把式成千上萬次的訓練以後,鷹和人不再是對手,而是並肩訓練的戰友。

如今的鷹把式不再捕鷹,而是為了挽救傳承鷹獵文化。打漁樓村已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的生態基地,鷹把式和獵鷹都有了新的使命。

【更多各地風土人情,可關注公眾號「不發芽的番薯」,每天都有精彩內容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發芽的番薯 的精彩文章:

實拍印度恆河晨浴的人們,口中念念有詞,雙手掬水忘情狂飲
這5個三線城市,有進入二線城市的潛力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叫阿?
深度剖析:上海人為什麼看不起外地人?
粉紅幫,印度一個專治渣男的幫派

TAG:不發芽的番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