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後年起,台灣學生不考試也能上大學

後年起,台灣學生不考試也能上大學

據台灣《中國時報》11月20日消息,「台灣大學招聯會」表示,2019年起,推薦保送、或自主申請入學時,不再參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5門成績,改為參考0至4門。也就是說,考生即使沒考「學測」,也可以報名申請部分院校。

對此,台大表示「震驚」,擔心以後私立學校根本不看學科成績搶學生,只要招得到學生就好,將對台灣學術發展造成傷害。

單科零級分 仍可參加甄選

2002年,台灣取消了一年一度的「大學聯考」,改為「多元入學」方案。現在台灣高中生有相當於自主招生考試的「學測」,和相當於大陸地區高考的「指定科目考試」(「指考」)兩次考大學的機會。

除了一年兩次的考試機會之外,還有自己申請入學和「繁星計劃」等入學方式。「繁星計劃」是指採用各高中「推薦保送」方式辦理單獨招生,給予城鄉高中平等機會的一種入學方式。

以前,台灣「學測」必考5門,通過「繁星計劃」及申請入學時,最多參考5門「學測」成績。

來源:台媒

「招聯會」執行秘書、台灣清華大學學教務長戴念華說,過去規定「學測」5門之中,考生有任何一門為零級分(「學測」採用級分制,最高15級分),就不能參加「繁星」或申請招生,但根據「招聯會」決議,2018年起取消此規定。

也就是說,2018年起,要求學生「學測」成績總和不得為零級分,但考生個別科目零級分,仍可參加「繁星」推薦或申請入學。

另外,為減輕學生學習壓力,2019年起,考生參加「學測」可選擇要考幾門、甚至可以不考,相關考核科目也會降到最多4門。

戴念華說,現在音樂、美術與體育等專科院校可不採用「學測」成績,考生憑專科成績即可參加「繁星」或申請入學。

對於未來有大學院校考核零門成績,戴念華表示,學校要自行管控,確保招收的學生適合讀大學。

圖為學測考場。(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搶生出怪招 衝擊高等教育

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反駁「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稱其去看看10月份「招聯會會員大會」通過的決議,2019年起,不是只有專科院校可以不採計「學測」成績,連一般非專科院校也可以。

台大教務長郭鴻基也表示「很震驚」。他認為,為減輕學生壓力,降低到合計4門成績,台大「勉強接受」,但無法認同一門都不考核。

郭鴻基說,「少子化」(即出生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衝擊下,許多私立學校為了搶學生「會出怪招」,他們可能在「繁星」或申請招生時一門成績都不參考,也就是完全不看學生學科成績就收進來,這對高等教育衝擊大,也影響台灣未來競爭力。

對此台灣《中國時報》撰文痛批,稱此舉將加速台灣高教向下沉淪,還將進一步演變成台灣教育的災難。

文章指出,歐美許多大學以「申請制」招生,只看學生提出的書面資料就決定是否錄取,台灣2019年起推動的新考招制度,有向此看齊的味道。不過歐美大學入學容易,畢業很難;而在台灣,畢業卻很輕鬆,如果未來連入學招生都沒有基本學科能力要求,很難想像未來大學生會是什麼樣的水平。

文章認為,台灣的大學數量多,年輕人讀大學比例相當高,造成「學歷貶值」,畢業後只能找到低薪工作。台灣教育主管機關應進行管控,讓辦學不佳的大學早早退場,將教育資源用在刀口上。

台灣大學指考錄取率高達99% 38分就可以選填志願

在台灣,上大學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

2002年,島內取消了統一的一年一度「大學聯考」,改為「多元入學」方案,現在,台灣高中生有「學測」和「指考」兩次考大學的機會。而現在「學測」要求降低的同時,「指考」的錄取率也居高不下。

據台媒報道,2016年,相當於高考的「指定科目考試」(「指考」)分發錄取率恐逼近99%,「只要有登記幾乎就會錄取」,若考生選擇參考「英文、數學、物理」3門成績的二類組院校,甚至原始總分38分就可參與登記分發。據悉,此前台灣最高錄取率為2014年的95.73%,2015年也有95.58%。

《深圳商報》此前報道,台灣多元化入學體制啟動後,從官方統計看,近九年每年多元化入學錄取率超過60%,而且錄取呈現逐年升高的態勢。近五年,平均錄取率超過75%,每年的錄取率都不低於73%。楊燿誠老師認為,一方面是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大環境,另一方面是,大學資源過剩。

台灣共有2300萬人口,大學就有158所,每年畢業生也就十幾萬。

據台灣官方數據,台灣由政府主辦的大學只有50所,其餘均為私立院校。名校仍然擠破頭,但名額也是招不滿,一般學校招生不足很普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丟卒保車?台軍高層攬下蔡辦挪用24億新台幣預算一事
台媒:「說謊如呼吸一般」的政客是台灣大害
濱哥哥:台灣勞工權益越斗越少,連資方都笑了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