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群臣不許皇帝認親爹,此人改動一字,皇帝立馬挺直腰桿

群臣不許皇帝認親爹,此人改動一字,皇帝立馬挺直腰桿

朱厚熜的皇位得來的很突然。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朱厚熜的堂兄,在位十六年,沒生出一個孩子,也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國不可一日無君,幸運之神就這樣落到了與武宗血脈最近且年齡、次序最合適的朱厚熜頭上。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三十一歲的武宗駕崩,大明帝國最高權力出現真空,朝野唏噓。內閣首輔楊廷和,這位歷事憲宗、孝宗、武宗的三朝元老表現出了驚人政治魄力,不僅大刀闊斧改革弊端,懲治奸黨,而且經過深思熟慮選定了一個新皇帝——朱厚熜,也就是日後著名的世宗。

楊廷和擬定了一份所謂的武宗遺詔,「召興獻王長子嗣位」(《明史·武宗本紀》),即讓憲宗庶子朱祐杬的長子朱厚熜做皇帝。對於朱厚熜來說,這是一個天大喜訊。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從封國來到北京郊外,受到了高規格歡迎,同時也遇到了一件尷尬事,「請如皇太子即位禮」(《明史·世宗本紀》)。

群臣的意思很明白,朱厚熜做皇帝,必須先做皇太子,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當然,這個皇太子不是武宗的皇太子,而是孝宗的皇太子。朱厚熜生於藩國安陸,大概沒見過孝宗,且自己的父親朱祐杬喪期未滿,貿然讓他給孝宗當兒子,他能幹嗎?眾目睽睽之下,朱厚熜發出嚴重抗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明史·世宗本紀》),我是來做皇帝的,不是來當兒子的。

不僅如此,朱厚熜還拒絕「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而是「入自大明門」(《明史·世宗本紀》)。東安門是皇帝以下走的偏門,大明門是皇帝走的正門。朱厚熜認為,自己來做皇帝,就要走正門。憑著自己的強硬態度,朱厚熜打破群臣的羈絆,堂而皇之地做了大明帝國的第十一任皇帝,定年號為嘉靖。

皇位雖然坐定,但更尷尬的事接踵而至。朱厚熜登基後,打算追尊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遭到了群臣反對。楊廷和等群臣認為,朱厚熜繼嗣皇位,是繼承孝宗的皇位,應歸孝宗一脈,故應尊孝宗為皇考,尊生父為皇叔父。群臣討論了三次,被朱厚熜一一打回。身為皇帝,親爹卻不能認,事情陷入僵局。

朱厚熜初入宮廷,身單力孤,自然拗不過群臣,拗不過禮制。就在朱厚熜垂頭喪氣的時候,一名同年登第的新科進士張璁站了出來。

張璁當時的身份是觀政,還沒有授實職,說話沒有分量。但是,張璁認為群臣對皇帝苦苦相逼,不許皇帝認親爹,的確有些過分。再者,張璁此時已經四十七歲,如不拼一把,仕途堪憂。富貴險中求,最終張璁決定堅定地站在皇帝一邊,協助皇帝對付群臣,不管能否成功,他都將得到皇帝的感激和青睞。

張璁博學多才,對《周禮》《儀禮》《禮記》造詣頗深,且曾侍從王陽明,對儒家學說的理論運用嫻熟。七月初一,張璁上疏進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陛下嗣登大寶,即議追尊聖考以正其號」(《明世宗實錄》),大讚世宗至孝,追尊生父理所當然。不久,張璁再次上疏,「繼統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興獻王廟於京師」(《明史·世宗本紀》)。

「繼統不繼嗣」,是張璁提出的一個新觀點。繼嗣,是以儲君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父子相承,前提是儲君是皇子,哪怕是養子。繼統,是繼承帝統,繼統者未必是先帝之子,未必做過太子。張璁認為,世宗沒有被「預立為嗣,養之宮中」(《明世宗實錄》),其登基為帝不符合繼嗣的邏輯,只能是繼統。

此論一出,立馬駁敗群臣,世宗的腰桿立馬硬了起來。隨即,世宗「下璁奏,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疏力爭,皆不聽」(《明史·世宗本紀》)。事情雖然再次陷入僵局,但世宗有了強硬的理論依據,最終在大禮之爭中笑到了最後。對於張璁,世宗後來恩寵無比,短短几年就讓他做到了宰輔的位子。(劉秉光)

群臣不許皇帝認親爹,此人改動一字,皇帝立馬挺直腰桿

群臣不許皇帝認親爹,此人改動一字,皇帝立馬挺直腰桿

群臣不許皇帝認親爹,此人改動一字,皇帝立馬挺直腰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一個孕婦引起軒然大波,多虧皇帝喜新厭舊,才避免亡國
明朝第一佞幸之臣,皇帝詔選妃嬪,絕色者被他截留納妾
五歲男孩臉上有一個字,村裡老人相面:此兒必當宰相!
朱元璋三次殺他不死,他卻救了朱元璋的命,被尊為神仙
明朝最可憐的太子,上學三天離奇死亡,親爹親娘皆被廢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