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讀 永遠的三峽

悅讀 永遠的三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這個地方是我人生神往已久和牽掛已久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央電視台20年前播放的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和在20年後播放的《再說長江》之後,心中對三峽的嚮往更是日甚一日。2000年,三峽大壩截流後,各地旅行社紛紛推出「三峽告別游」項目,曾給我心靈留下深深的遺憾。三峽真的永遠消失了,我也見不到她了嗎?今年的一個黃金周,我終於圓了幾十年的三峽夢。

也許當年李白和杜甫是在三峽逗留的時間長了思鄉心切吧,他們所乘坐的一葉扁舟都是像箭一樣飛快劈波斬浪。「千里江陵一日還」,似乎杜甫的思鄉之心更甚於李白,你看,他一邊回頭看了一眼滿腹愁腸的妻子,一邊急催船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從詩行中便可感覺出杜甫當年乘著輕舟風馳電掣般疾速穿峽而過、歸心似箭的情懷。與李、杜比起來,我們游三峽的心態可是要平穩寬餘得多,悠然舒暢得多。旅行社讓我們用4天的時間走完從重慶到宜昌這600公里的水路。在「慢慢走,仔細欣賞」浮想聯翩的狀態下接近三峽,與我這神交幾十年而從未謀面的老朋友舉杯邀月,共敘心曲。當晚在重慶六碼頭登上「江山一號」游輪,安頓好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張大三峽全程導遊圖,和一幅由重慶著名國畫大師王岱佛創作的國畫長卷《老三峽千里圖》。就這樣,我一邊閱讀著三峽,一邊走進了三峽。

作家劉白羽在他那篇著名的《長江三日》里這樣描寫三峽的急流與險峻:「瞿塘峽中,激流澎湃,濤如雷鳴,江面形成無數漩渦,船從漩渦中衝過,只聽得一片嘩啦啦的水聲……」我們這次去三峽,卻沒能像劉白羽那樣感受三峽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既達到感官上的刺激,又感受到心靈之震撼。三峽大壩蓄水後,三峽的水位抬高到了135米,到2009年三峽大壩完全建成後,三峽最高水位可達175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從雪山之巔一路歡騰咆哮流到三峽庫區的江水,都喪失了往日那放蕩不羈隨時掀起狂濤惡浪的個性,變得恬靜安逸起來。

一江春水波光粼粼,山風拂來,倒映在水面的山峰被江水搖得顛來盪去,三峽在雄偉中更增添了嫵媚可愛。在三峽的4天時間裡,我曾多次力圖在江面上捕捉到日出或日落的景象,可是太陽總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在跟我捉迷藏,不是早晨隱藏在左面山峰的後面,就是傍晚躲在右邊山峰的後面,總之,就是不願意在江面上直接跟我照面,由於江面迷霧籠罩,甚至看到的霞光也和梵高的油畫一樣朦朧。不過在巫山的那天夜裡我在「江山一號」游輪的甲板上卻意外地捕捉到一片下弦月。靜寂的長江上空清亮的月兒籠著輕紗高高懸掛在巫山十二峰的峰尖上,是那樣的皎潔迷人,給夜的三峽平添了許多詩的意境。

萬里長江第一峽瞿塘峽的峽口———夔門。杜甫有詩曰:「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民謠:「峨嵋天下秀,夔門天下雄。」夔門,歷來是長江最險處,像一座門戶矗立在江水兩岸,又像一對門神在監護著過往船隻。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江水被大山攔阻無法通過,洪水肆虐泛濫,傷害了很多黎民百姓,大禹一怒之下揮巨斧劈開大山,江水奪路而下,形成了現在這種兩山夾一水的局面。從夔門那直立千米的石壁來看,確實有刀劈斧斫的痕迹,可這只不過是古人誇張的想像和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而已。我想,這三峽的形成要麼是遠古洪荒造山運動的成果,要麼就是雪山之水巨大的功力完成的。高峽平湖的形成,瞿塘峽已失去往日險灘惡浪的威風了。

輪船在瞿塘峽緩緩走過,進入巫峽,我們走近了神女峰。巫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最享有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絕,峰高都在千米以上,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宋玉在他的《高唐賦》《神女賦》中對神女峰的故事作了詳盡的描述。我從船頭到船尾追逐神女峰10多分鐘,不停地用DV機記錄下神女峰在朝霞映襯下那飄逸洒脫的神姿,直至她漸漸淡出我的視線。

三峽是中華古文明、古文化的發祥地和搖籃。三峽兩岸夏商周遺址、秦時棧道、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奉節的白帝城、雲陽張飛廟、秭歸屈原祠、香溪昭君故里、涪陵白鶴梁等一系列古代建築和文化遺迹,與雄偉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人們展示著數千年歷史文化厚重的畫卷。

在浩瀚的中華詩歌的海洋里,文人墨客歌詠最多的地方就是三峽,超過了4000首,《唐詩三百首》中有30首是寫長江的,有12首是寫三峽的,三峽是一條詩歌的長河。郭沫若在《初出夔門》里這樣寫道:「中國的地方我走過的可不算少,像三峽那樣的風光我實在沒有遇見過第二次。那真是自然界一幅偉大的傑作。」三峽是自然的三峽,三峽是人文的三峽,三峽是詩歌的三峽,三峽是永遠的三峽。

長江是文明的發源地,是母親之江。水利與水患又似孿生兒總是並肩前行。大江既孕育出文明往往也會在不經意中吞噬文明。曾經淹沒我們城市村莊,奪走我們鮮活生命的長江,被建成了永遠的三峽大壩。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作為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公里),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從長江正源各拉丹東主峰西南側的沱沱河至入海口,以湖北宜昌、江西湖口為界分上中下三段,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多公里,流域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面積近20%。我在長江的每一滴水中,看到了掩映的陽光,看到了每一滴水的凝聚,看到了每一滴水凝聚在一起的力量!

徜徉長江才體會出自然、生命的輾轉軌跡;徜徉長江才咀嚼出時光、歲月的厚重滋味;徜徉長江才領略出歷史、文化的動人魅力!徜徉長江感受那流淌了億萬年的長江!

作者簡介:盧根平 ,男,1967年出生,江蘇鹽城市亭湖區青墩中學特級教師,愛好文學寫作。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主編微信:shiwen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雲台山神草一一五加
我的故事|李老實小區停車記(原創)
悅讀|人間最美是清秋
小作家 奧數班回憶
追憶 曾經的冬天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