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牙齦炎竟然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口腔里的細菌可能是關鍵!

牙齦炎竟然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口腔里的細菌可能是關鍵!

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殺手,它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這種病理現象是由脂質引發的血管堵塞和血管壁硬化。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醫生和科學家認為這些脂質來自於膳食,也就是人們吃的高脂、高膽固醇食物。

不過一個難以解釋的現象是,有些人吃了大量脂質,卻並沒生病,比如雞蛋、黃油、奶油、高脂魚類(比如三文魚)、肉類、植物油。

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到國立衛生院的資助,試圖追蹤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

他們收集了一些患者的血管沉積物樣本,詳細分析其中的脂質構成。

結果發現,這些脂質看起來並不像動植物脂肪或來自動植物的成分,而是和一種叫做「擬桿菌」的細菌代謝物類似。

擬桿菌主要生活在人的口腔和腸道,它們可能會引起牙齦炎,但並不會直接傷害血管。

這種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釋放脂質,這些脂質很特別,它們有樹杈一樣的分支結構,而且含有的碳原子數量是單數。

而來自動植物的脂質一般是沒有分支結構的,而且碳原子數量是雙數。

這種結構差異會導致脂質的分子重量不同,在現代檢測技術的幫助下,這種差異可以轉化為「分子指紋」,研究人員就能夠測量來自細菌的脂質到底有多少。

如果這些脂質真的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那麼以後就可以作為早期診斷或預警的指標了。

這些脂質到底是如何對血管發起攻擊的呢?

研究者認為,擬桿菌產生的脂質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血管壁上的免疫細胞發現這些「異物」會誤以為受到了細菌入侵,於是就會拉響警報,引發炎症反應。

同時,這些脂質會被人體的生物酶降解,變為促進炎症反應的放大器。

最終,炎症反應使血管壁發生腫脹、增生、斑塊,造成粥樣硬化。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嘗試分析這些細菌脂質在血管上沉積的規律。

如果它們主要沉積在出現粥樣硬化的部位,那麼這些細菌可能真的要攤上大事了。

當然還有很多疑團有待揭開,比如別的腸道細菌會不會產生這些引發血管壁炎症反應的脂質?有沒有別的物質可以引起同樣的炎症反應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血管瘤長在口腔里是怎麼回事?
這些不起眼的食物是「血管疏通工」,軟化血管不堵塞,血液不粘稠
敖虎山教授當選為國際心血管麻醉醫師學會第二位中國籍理事
血管堵了別犯愁!餐桌上的「天然清血劑」,常吃讓血管一通到底
醫師實踐技能之肝血管瘤CT影像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