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濬:七十多歲才走上事業巔峰的名將

王濬:七十多歲才走上事業巔峰的名將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十步。人或謂之何太過,浚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眾咸笑之,浚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晉書·王濬傳》

譯文:

曾經修建宅第,在門前開了一條數十步寬的路。有人對他說路太寬有何用,王濬說:「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納長戟幡旗的儀仗。」眾人都笑他,王濬說:「陳勝說過,燕雀哪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

1

一個高富帥,始終不能被主流社會接納,被嫌棄了數十年。

一直到花甲之年,他才遇到欣賞他的伯樂,又潛心修鍊十數年,年逾古稀的他,以與其年齡不符的速度千里越進,立下滅國之功,站在人生的巔峰。

這就是西晉名將王濬(jùn)。

2

王濬是大家族出身,要才華有才華,要相貌有相貌。按理說,這樣的人仕途應該一片坦途,但王濬不是這樣。

可能是曲高和寡,也可能是有點叛逆,王濬不怎麼受人待見,算是一個異端。

王濬我行我素,並不願意妥協,也並不願意主動融入社會,就這麼晃蕩著,反正家裡有錢,也餓不著他,更不用為待業沒工作犯愁。

《晉書》上記載了王濬年輕時的一段軼事,王濬在修建自己宅子的時候,門口預留了一條起碼六車道寬的馬路,人家說他這是浪費資源,王濬說,以後我當了大官,儀仗護衛啥的人多,要預留空間,引來一片嘲笑。

王濬說,別瞎逼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的未來是星辰和大海。

3

王濬進入公務員的隊伍,起點比較高,擔任河東從事,差不多就是河東郡的辦公廳主任。

王濬為人很正,容不得半點貓膩,又一向獨來獨往,他的到任在當地掀起了一股棄官潮,好些屁股不幹凈的官員直接跑路不幹了。

這威風!

王濬的岳父是著名的能臣、有「酒鬼」之稱的徐邈。

徐邈有個才貌雙全的女兒,開明的徐邈,趁著單位聚餐的機會,讓自己的女兒躲在後面暗中觀察,徐邈的女兒一眼相中了卓爾不凡的王濬,很快變身「王徐氏」。

這風度!

4

王濬是一個有自己堅持的人,因此始終很難融入官場,一輩子可能就這麼默默無聞地過去了。

差不多60歲的時候,已經兒孫繞膝的王濬被征南將軍羊祜看中,先是參軍,後來又是從事中郎。

羊祜的侄子同樣不待見王濬,認為王濬志大才疏,只會夸夸其談,不可重用。但慧眼識人的羊祜堅持認為王濬是個有大才能的人。

沒有羊祜,就沒有後來的王濬。

蜀國滅亡之後,羊祜全力準備伐吳之戰,把王濬推薦到四川任職。按照羊祜的設想,四川地處長江上游,到時候順流直下,勢不可擋。

王濬肩負重任,在四川默默地做著打基礎的工作。

5

要順江而下,就要有船。

王濬最首要的任務當然是造船。

據史料記載,王濬造船的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自古未有。

船很大。「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齣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

船很多。削下的碎木片浮滿江面,「蔽江而下」,但即使這樣,下游的吳國還是沒有警惕起來。

6

經過多年的準備,經過朝堂上戰與不戰的爭辯,公元280年正月,身為益州刺史的王濬率領龐大船隊從成都出發,揭開了滅吳戰爭的序幕。

船上的士兵和水手以四川本地人為主,他們喊出「為老爹而戰」的口號,氣勢如虹。

這些人的生命都得益於王濬的鼓勵生育政策。

當年,王濬還是巴郡太守的時候,當地百姓因為苦於戰爭,重女輕男,生了男孩子都不願意養育,王濬頒布法令,通過各種獎勵措施,鼓勵生育。如今這些孩子都長大了,到了為王濬效力的時候。

7

東吳不是一點防備也沒有,也考慮到了順江而下的攻擊。

東吳在西陵峽為王濬準備了兩道「大餐」,一道是攔江鐵索,一道是江中的鐵錐。

早就獲知情報的王濬胸有成竹。

先用幾十個超大木筏帶走江底的鐵錐,再用超大的火炬加上油料熔斷鐵索,輕而易舉地破解了東吳的防守。

夏口、武昌……王濬的部隊兵不血刃,無堅不摧,輕舟直過萬重山。

8

當時,西晉伐吳並不是只有王濬一支部隊,而是多路部隊一起出擊,杜預在襄陽附近,王渾在揚州附近,等等。

從距離來說,王濬部隊的行軍距離是最遠的,但從水路進發的速度又是最快的。

王濬不是伐吳的主帥,在長江中游地區要接受杜預的領導,到了下游又要聽從王渾的指揮。

杜預很開明,希望王濬抓住有利時機,自行決斷進攻,但王渾心眼就比較小,一心想得到攻破南京的首功,對於王濬過快的進攻步伐百般限制。

事實上,王渾本來是有希望奪取攻佔南京的首功的,但他有點被過於順利的進攻嚇住了,生怕前路有什麼危險,想拉上其他人一起壯膽。

但王濬不管這個,再說因為命令下達的滯後,他沒有接到受王渾節制的正式命令,王渾派人命令王濬暫停進攻,王濬張起船帆直往前駛,回報王渾說:「風利,不得泊也。」,風太大,船停不下來。

王濬裝傻充愣,撇開王渾,直撲南京,接受了吳主孫皓的投降,將滅國最大的功勞收入囊中。

9

就像當年鍾會陷害鄧艾一樣,氣不打一處來的王渾也開始誣告王濬不聽軍令,好在晉武帝司馬炎深知內情,和稀泥,打太極,說「不要追究」,王濬才逃過一劫。

口水官司一直在打,「二王」的矛盾不可調和。

王濬看穿了一切,也不在爭功,少問政事,縱情享樂,開開心心活到八十歲。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著名的詩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歷史不會抹殺一個人的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王僧辯:存續王朝的功臣,卻被親密戰友背後捅刀(武廟七十二將)
杜預,第一個真正「文武雙全」的名將 卻連騎馬射箭都不會
八卦史記154:漢奸鼻祖是大學者的親戚,死後還幹掉了一個名將
八卦史記152:橐扆、駃騠、騊駼、驒騱都是啥玩意?

TAG:大嘴讀史 |